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小语第三册第七单元《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编科普短文 ,它与《四季的脚步》、《清清的溪水》、《植物妈妈有办法》一同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知识、自然常识 ,进行环境教育。其中 ,本文采用拟人手法 ,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 ,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 ,进行设计。  一、悬念激趣 ,整体感知根据课文特点设悬念 ,教师导入新课 :“今天 ,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同学们 ,大家想不想认识他。”这样设计导语不仅能使学生以…  相似文献   

2.
物归原主     
1957年,著名剧作家吴祖光被打成“右派”,放逐到北大荒劳动改造。家庭生活捉襟见肘,迫于生活压力,吴祖光的妻子新凤霞将丈夫收藏的齐白石画《七雄图》和《玉兰》卖掉贴补家用。两年后,吴祖光归来,新凤霞向丈夫道歉,说没有保住他最心爱的字画。吴祖光反过来安慰妻子:“再重要的画也没有人重要。”一日,吴祖光和新凤霞到王府井,途中偶遇老舍。老舍紧紧握住吴祖光的手:“祖光,我正要找你,快,快,到我家去。”到了老舍家,老舍拿出一幅画递给吴祖光:“祖光,这是你的画,现在还给你。”吴祖光接过来一看,愣住了,这正是新凤霞卖掉的那幅《玉兰》!原来,也酷爱字画收藏的老舍一次逛画店时,发现了这幅画上有吴祖光的题字,就价也没还,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相似文献   

3.
朋友是什么     
有人说,朋友是阳光,照亮生命的路;有人说,朋友是鲜花,让世界变得鲜活;有人说,朋友是冬天的热茶夏天的清风……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为了高分作文绞尽脑汁的排比句罢了。来看看这几部电影吧,这世上,唯有爱与义不可名状。只有身处其中,才能领略个中滋味。《我的黑色小礼服》——“20岁的时候绝对没有令人痛快的事。”走出校门后,一切都与想象的不同了:想做一番事业的余敏从跑腿开始;想成为演员的秀珍一遍一遍收到不合格的消息;想无忧无虑生活的敏姬,父母离婚、财产冻结。偏偏是从不努力的慧智走在大街上被广告导演看中,一  相似文献   

4.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什么?童年是一幅水墨画。这幅画比天还大,里面有着天真烂漫的你我他。童年是什么?童年是一条小溪。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爱     
在所有的动画片中,我最喜欢《鼹鼠的事故》了。它讲了一只可爱的小鼹鼠怎样热心地帮助朋友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一个学音乐的愤青说:“有时候,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是个搞音乐的。”刘欢是教师,音乐却给他更辉煌的声誉;韩寒是作家,却更希望大家把他看成车手甚至宁愿是司机……所以,人们有个错觉,你若安于职守、正业,往往意味你不太有出息。  相似文献   

7.
教什么与考什么是一对具有互逆作用关系的矛盾统一体.阶段性期末检测卷,首先要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更新与建构情况,其次要根据具体学情瞻前顾后,有目的地考查学生旧有知识技能的深化与拓展情况.文章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纲,详细梳理了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并对期末检测卷现代文阅读理解题进行了命题研究.研究阶段性检测卷考点设置与命题策略,可以促进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课程意识、课程能力,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肯定自我,反思不足,改进学习,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8.
我更喜欢漫画《截错了》陕西考生我更喜欢漫画《截错了》(以下简称《截》),是因为看过了这幅漫画之后,觉得它比漫画《给大指做整形手术(以下简称《给》)画得更形象、更生动、更幽默、更有讽刺意义。说它更形象、更生动是因为在画面上,医生一边在擦手,一边得意洋洋...  相似文献   

9.
听见我自己的名字就高兴,我不是孩子,究竟是什么呢,我一遍又一遍地将它重复;我站在一边去听——那声音决不会让我厌恶。对你来说,你的名字也一样;难道你曾经认为在你的名字的声音中,除了两三种读法,就什么也没有了吗?【推荐者说】惠特曼(1819—1892),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民主诗人,他的《草叶集》被公认为世界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他气势磅礴地歌颂民主和自由、劳动和爱情,强烈抗议奴役与压迫,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杨东平 《教育》2014,(29):10
日前,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经长达三年之久的研讨制定,众望所归的高考改革终于破冰启动。《实施意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保障教育公平放在突出的位置。主要措施中半数的条款涉及教育公平,如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扩大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省份、自主招生放在统一高考之后、逐步取消高考录取批次、改革监管机制确保考试公平等。另一个特点,是确立了试点先行、渐近、理性的改革策略,只在上海、浙江两地开展试点,而且是在三年之后  相似文献   

11.
这是《白杨》一课的教学板书设计。此板书刊登于《小学教学参考》(1999年11期)上。而笔者所在学校的几位参加市评优课的教师恰好也抽签抽到了上《白杨》这一课,我就把上面这一板书设计介绍给了他们,希望能对他们的评优课有所帮助。几天后,笔者相继听了他们的评优课《白杨》,发现,他们均采纳了我推荐的板书设计。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运用方法。一位教师在讲读课文时,一边讲一边自己在黑板上画出白杨,并相继填上白杨的三个特点,当讲到“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时,教师相应画出“心”形,并相继填上边疆建设者的心…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73年,已故名红学家吴恩裕先生在《物》杂志撰指出:“曹雪芹除《红楼梦》外,还有一部佚——《废艺斋集稿》及其附录《瓶湖懋斋记盛》残。”吴恩裕是根据好友孔祥泽提供的资料发表这一观点的。今年,孔老已经86岁高龄。据他讲述:孔家是风筝艺入世家。1927年,其外祖辗转从某王府借到一些风筝画样,让他临摹,事后听说,那些画是《红楼梦》作画的,物主将把它们卖给日本收藏家。  相似文献   

13.
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中,第五章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探究活动,内容如下:图1利用坐标纸上的直线或者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这些角(图1).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角∠1∠2∠3∠4度数角∠5∠6∠7∠8度数各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此探究的设计意图是运用测量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  相似文献   

14.
吴太素 (一作吴大素 ) ,元代画家 ,生平事迹不详。擅墨梅 ,有《墨梅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梅松图》(日本大泉寺藏 )及《松斋梅谱》传世。检古今各类画史著作 ,对其籍贯的记述值得推敲。一般多以为会稽人 ,清《佩文斋书画谱》卷 5 4引《书画史》 :“吴太素 ,字季章 ,号松齐 ,会稽人 ,善画梅 ,有《梅谱》传世 ,尤能画山矾、水仙。”当代各类画史著作有关吴太素的介绍多转述这段材料。如杜哲森主编《中国美术史·元代卷》(齐鲁书社等 2 0 0 0年版 )第3 5 2页 :“吴太素 ,字季章 ,会稽 (今浙江绍兴 )人 ,号松斋 ,善画山水梅竹及山矾水…  相似文献   

15.
周亦凡 《新读写》2012,(4):62-62
牵动了亿万草根的心、掀起了无数国人追捧热潮的《中国达人秀》第三季如期而至,像以往两季一样的轰动,却又因着海派文化的熏染,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制造出新闻爆点,先声夺人。当本山大叔最终宣布退出春晚的消息遍布大街小巷的时候,达人秀预定在小年夜的高潮序幕更是被早早地拉开。  相似文献   

16.
化是随一个人迎面走来的——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逊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自卖菜小贩手中接过拽来的零钱?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高祖还乡>: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摔住,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诸多元曲注释版本和重要语文工具书对于其中"白什么"的解释尤其是对"白"字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 "白"即为"别".在<高祖还乡>这种特定语境中, "白什么"则具体表现为一种不屑一顾、不把对方当回事、不把对方放在眼里的语气.  相似文献   

18.
唐朝初期 ,著名画家阎立德、阎立本弟兄 ,他们俩人都擅长写生和画人物像。阎立本的画 ,笔力刚健 ,线条象盘屈的铁丝。他画的《步辇图》 ,描绘唐太宗坐在步辇 (指古代一种用人抬的类似车子的工具 )上 ,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形。画得生动 ,很有历史价值 ,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历代帝王图》是他的一幅代表作品 ,对每一个人物都画得很逼真 ,个性突出。唐朝强盛时期的著名画家有吴道子、李思训和王维。吴道子 ,在中国画史上被誉为“画圣”。他画的人物、鬼神画 ,非常生动逼真 ,他用朱粉的厚薄来表现骨肉的高低起伏 ,如…  相似文献   

19.
一、画水.交流图画 导语: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们画自己心中的水.下面就来看看大家画的水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外艺术史上,手曾是许许多多的艺术家精雕细刻的对象。据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载,昔吴道子画锤馗,“一身之力,气色、眼貌俱在第二指”,竟使五代大画师黄荃无法改画。在造型艺术中,类似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如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一画中刻划的基督那双既无可奈何而又沉着镇静的手;门徒们表示探询、表白、惊恐、谴责、担忧等各种表情的手;特别是犹太那双死死抓住钱袋的罪恶的手,无不栩栩如生。在米开朗基罗的巨幅壁画《创世纪》中,最吸引人的也无疑是上帝那双硬朗有力、充满信心并富有创造性的手。可以说,许多艺术家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赋予了这一双双的手。罗丹《浪子》、列宾《伊凡杀子》和柯勒惠支《磨镰刀》中的“手”,无不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