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首创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概念和形态。“建好用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扬州段的关键在于推进大运河扬州段公共文化空间的生产与生成:以塑造大运河扬州段标识系统为重点提升物质空间建设的质量,以阐释大运河扬州段意义内涵为抓手拓展文化空间的深度,以多元主体共建共享为路径形成和发挥社会空间凝心聚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央文化区"作为城市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集聚中心,对于城市文化活力的增强,城市人文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江苏省13个地市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集聚度的空间分布调查,认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的集聚度和集聚数量,与城市能级正相关;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集聚性与城市文化能级正相关;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集聚性也与城市规划的理念有着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3.
如今,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客观上要求博物馆与图书馆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本文从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是未来社会的信息中心,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博物馆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及途径四个方面对城市博物馆与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合作进行了探索,以期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当今艺术、文化产业中的"网红"分支,文创衍生品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博物馆零售业和"博物馆商品"(museum store product)的出现和兴起。博物馆作为汇集、典藏、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科学技术、艺术杰作之地,其相关的衍生品不仅仅具有将原本昂贵乃至遥不可及的馆藏艺术,以亲民的形式让大众带回家、为博物馆盈利的基本商业价值,更应具备传播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文化的广告营销功能,和最终吸引人们真正踏进博物馆、把"艺术带进生活"、提升公众审美和认知能力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是人文、自然、精神内涵相融合的空间场所,在潜移默化中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下,校园公共空间文化景观建设已成为学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环节,校园公共空间建设应基于学校的文化背景,挖掘空间建设的独特性及未来校园发展的可能性。本文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为例,运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法,着重关注人与人之间、人与空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此探求和总结多语言、多文化背景下的校园公共空间文化景观建设策略,为语言类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叙事学最早在语言学领域被提出,后被延伸到如电影、小说、绘画、建筑等专业领域。民俗是一种历史久远的文化遗产范畴产物,是人们创造、共享、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与人们的生活尤其是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民俗博物馆是向大众展示的公共空间,是展示一个地方或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公共场所。除了展示一些物质文化,更需要叙事性来展示更深层次的民族精神文化追求。以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为例,以设计学角度从功能层面、故事情节序列、叙事结构和叙事原则等方面解析博物馆的叙事性。  相似文献   

7.
崔亚珏 《文化学刊》2014,(4):190-191
<正>2014年1月第11届文化产业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通过主讲者、与会嘉宾的多元对话,对构建文化社会进行理论前沿的思考探讨,深入分析如何以公共创意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会议中,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部署。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认为这一战  相似文献   

8.
文物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世界化进程中应对全球化冲击、保持文化主体意识的基本因子,是国家和城市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的坚实基础。以武汉市竹韵堂竹雕博物馆为代表的私人博物馆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播和产品开发上具有其他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难以企及的优势。因此,依托于武汉竹韵堂竹雕博物馆馆藏竹雕艺术品,进行竹艺术文化研究、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竹文化产业园建设,是对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的强有力支持,也是博物馆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公共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社会职能,民族文化博物馆凝聚着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在普及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少数民族特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确保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在民族文化宫的工作实际,就新时期民族文化博物馆如何开展宣教工作提出了几点拙见,以供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公共文化场馆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于促进文旅融合有着重要意义。该文立足于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以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作为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脉络梳理其发展过程,明晰文旅融合后公共文化场馆的职能变化,分析概括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如“文旅融合”意识不到位,多元参与机制不健全,融合要素支撑力量弱。最后,从深化文旅融合理念、优化管理工作机制、强化融合要素支撑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中也提出要推进美丽辽宁建设,增进民生福祉。辽宁省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工业文化资源丰富。文章对中国工业博物馆红色文化讲解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着红色文化与地方特色融合度不够,讲解缺乏规范和标准及正规讲解资源有限等问题。提出要加强红色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讲解;融合红色文化讲解资源,加大红色故事讲授力度以及提升讲解水平,规范讲解专业性等措施。旨在进一步推进辽宁省工业博物馆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努力实现辽宁工业博物馆成为红色文化讲授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相似文献   

12.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消除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城乡差距,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总结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经费、设施、人才等方面的不足,并从建全保障机制、协调机制、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社会共建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过程中,生活生产需求逐渐完善满足的背景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人民对文化的需求,提升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增加文化自豪感,各国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推动,而社会力量包含着多样的、多元的、各方面的力量,是当代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集合体,能够推动公共文化的服务建设,社会力量的参与成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田德新  况芳  马倩 《中国名城》2022,(12):84-91
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注重联通人体视听触摸等多种官能的数字信息化媒介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博物馆的功能随即发生重大变化。在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播大运河文化是大运河沿线相关博物馆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运河类博物馆概况和其传播策略文献的梳理以及对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现场考察,发现博物馆传播模式与大众传播模式具有许多相同之处,可以互鉴互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第一,整合大运河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地域文化传播优势;第二,借力数字化传播媒介,给予观众独特互动体验;第三,以受众为中心进行多维定位,讲好大运河故事。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踔 《文化学刊》2011,(2):173-179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文化产业发展明显加快,文化贸易快速发展,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仍面临重视程度不够、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文化资源开发不当、文化传播力不强、缺少文化"摆渡者"等诸多问题。因此,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提升竞争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传承力;强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文化凝聚力;建构全社会参与建设新格局,增强文化发展动力;改善传播理念和方式,提升文化对外传播力;重视思想、观念和原则的生产和传播,增强文化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胡巧维 《职业圈》2013,(11):87-88
当前。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公共文化建设正在全面推进。各地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有条不紊的展开。在文化、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永康经济开发区为例,思考以推进企业图书室建设来推动企业文化发展,弘扬社会主义公共文化。达到企业文化发展和公共文化发展的互促互进。  相似文献   

17.
滕娇  唐果  岳蕾 《文化学刊》2023,(10):6-9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许多传统文化面临消亡,女书文化作为一种只限于女性之间心口相传的世所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时空载体的变化以及传承者的缺乏,正处于濒危状态。本文从非遗视角下,通过对江永女书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创新与优化设计,增强参观者对女书文化独特的人文、历史、社会与艺术价值的认知度与体验感,提升女书文化精神的体验感与传播力,探索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女书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瑞士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丽江县东巴文化博物馆和北京东巴文化艺术促进会共同合作,于1997年12月4日至1998年6月15日在苏黎世举办了纳西族东巴文化展览,这是云南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大盛事。来自中国、瑞士、德国、意大利、美国、法国、葡萄牙等国的学者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200多人参加了展览开幕仪式。这次展览是纳西族东巴文化首次应邀在国外举  相似文献   

19.
丁凡  伍江 《中国名城》2024,(2):12-17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这为上海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方向。详细梳理人民城市理念的发展背景以及在上海城市更新中的多样化实践,以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为主体,论述了其发展演变历程,探讨新时期人民城市建设背景下滨水公共空间更新的特殊性,提出“以公共性塑造人民的水岸”的城市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拆解为“公共的文化发展理念、公共的空间塑造方式以及公共的空间治理模式”三部分。在“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一江一河”发展战略部署的背景下,提出对基于人民城市理念的黄浦江水岸发展的积极展望。  相似文献   

20.
坐落在北京亚运村的中华民族博物馆是一座收藏、陈列、展示和研究中国56个民族文物和文化、艺术的大型综合性人类学民族博物馆,也是集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歌舞表演、工艺制作以及民族美食为一体的大型民族文化基地。博物馆内建有陈列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陈列馆、400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同时按1:1的比例建造了40个民族的200座建筑。馆内收藏民族文物和用品10万件。这里建有国内最大的铸铁雕塑以及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