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冯玉祥与西北诸马结盟始末康民1926年9月,冯玉祥率国民军五原誓师后,接受中共北方区委李大别的建议,“团甘援陕,联晋图豫”,经酉北挺进中原,开辟北伐战争的北方战场,有力地打击了直奉军阀在北方的统治一对推进北伐战争的胜利进程意义颇大。在这一过程中冯玉祥...  相似文献   

2.
北伐战争时期,李大钊领导北方党组织争取豫境军人倒吴反奉,组织领导河南农民、工人运动,指导冯玉祥、阎锡山部国民军攻豫反奉,为北伐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和北方党组织在河南所发展的党员、建立的组织以及留下的影响,为党后来在河南开展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北京政变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同国民军等有进步倾向的军队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在贯彻这一方针的过程中,李大钊及其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把胡景翼统治下的河南作为工作的重点。20世纪20年代,李大钊曾两次亲临开封,在国民二军中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促进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在河南的形成及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非常重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他不仅在南方帮助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而且在北方积极争取、帮助冯玉祥。这对当时冯玉祥倾向革命、同情中国共产党、发展北方革命运动,起了重要作用。一九二四年十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中共北方区委分析、研究了当时政治斗争形势,认为这是发展北方革命运动的有利时机,遂确定了争取冯玉祥的方针。李大钊根据党的决定,“亲自做冯玉祥及其手下的高级军官的工作”,“并把一些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问:1926年的河南战争是怎么回事?其经过情况是怎样的? 答:1926年河南战争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向冯玉祥所领导的国民军的一次进攻。这次战争是帝国主义促使国内反动势力向革命势力的一次反扑与镇压。 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了对工农运动的领导。革命运动的发展,影响到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吴佩孚部下冯玉祥所部开始倾向革命,并于1924年10月举行“北京政变”,从直系军阀中分裂出来组成三个军,约四十万兵力,占有直隶、热河、察哈尔、绥远、甘陕及河  相似文献   

6.
冯玉祥是国民军的统帅。国民军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起过积极的作用,北方的国民军和南方从广州誓师出发的国民革命军,互相策应,南北夹攻,给北洋军阀以摧毁性的打击。本文想就中国共产党与冯玉祥的国民军问题作些探讨。一、中国共产党帮助了国民军的兴起。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19日,身为直系第三路军总司令的冯玉祥,根据事前同胡景翼、孙岳密议推倒曹(錕)吴(佩孚)的计划,得悉直系总司令吴佩孚在山海关前线损失惨重,预料前线战争已进入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思想体系是在"主义-政党-道路"的逻辑架构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李大钊在"人生"探索中恪守"主义"的信仰,坚持"主义"的自信,在探寻"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故而"主义"乃是李大钊思想体系的逻辑支点,而"主义"的探索也就成为李大钊思想发展进程中的基本线索。李大钊一直将"政党"作为考量的对象,从学理与现实政治的结合中阐明"政党"与政治变革的逻辑关联,汲取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领导政治革命的成功经验,并在五四时代的推进下基于"团体训练"理念创建中国共产党,继而又在"政党联合"思想基础上从事创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工作,故而政党思想也就成为李大钊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且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李大钊承继新文化运动由个人解放而进至社会改造的方向,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将社会改造问题作为其思想体系的主要议题,并在"走向社会"的时代浪潮中主动地选择了苏俄式的革命"道路"。概而言之,"人生""政治""社会"是李大钊思想体系中的关键词,并衍化出"主义"→"政党"→"道路"的内在逻辑,从而支撑起李大钊思想体系的大厦。  相似文献   

8.
2014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旨在通过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发展,努力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欠发达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围绕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展开的学术研究,历来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国际层面上进一步强化,区域之间的竞争已不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越来越体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或大都市圈的竞争。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行政壁垒引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城市间分工不明确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与产业结构趋同、区域内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使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等方面的问题。秉承区域关怀理念,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措施有:政府更多地充当协调者和监管者;破除障碍,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实施机构;构建一体化市场体系,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一体化整合发展;构建区域内政府合作平台,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1920年直皖战争结束到1926年奉系进入北京,李大钊领导国共两党北方组织联合北京自由知识界、国会进步议员发动了一系列游行、请愿活动,呼吁废止袁世凯时期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等打压舆论、侵犯人权的恶法,并最终在国民军进入北京后取得了胜利。这是李大钊与中共党组织领导法制改革的成功尝试,也是中国法律进步史上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1.
“知情权”作为民主与法治发展的产物,与民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其在法律制度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基于法理学立场的思考,本文尝试对传统“知情权”的概念进行重组,提出知情权和知政权两项宪法性权利。进而,从知情权和知政权分别与隐私权冲突的角度更进一步地讨论,试图相应地提出一些解决冲突的原则和办法。  相似文献   

12.
本结合当前素质教育,针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更深一步地探讨、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习心理上.2、由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加强体育学习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从先秦到魏晋,“言不尽意”逐渐成为学理论的重要命题,“意”也就逐渐用来指称学艺术要表现的内容。学要表现的是人内在的生命体验和情感,它也是难以用日常语言“尽意”的,从传统的学创作实践及理论来看,学超越日常语言的主要方式是“立象以尽意”,但学语言所立之象不是日常司空见惯的现实之象,而是以审美之心所绘出的超越现实的虚拟之象,即语言乌托邦,学超越日常语言的主要语言策略,一是以有限寓无限,二是运用比喻和象征,三是利用语言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孔子在"仁"和"礼"的基础上,提出"德主刑辅",主张以"德政"为手段,恢复"礼治"秩序,董仲舒从"天道"出发,以"三纲五常"论为基础,提出"阳德阴刑"的思想,继承并发展了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法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泰山封禅”源于《史记·孝武本纪》,司马迁称之为“封禅泰山”。然而这并非司马迁的本意,或为司马迁笔下生误,或为后人抄传的过程中发生笔误。“封禅泰山”在古籍中亦属罕见,只是近代人不辩真伪,将“封禅泰山”改变为“泰山封禅”较为普遍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泰山封禅”一是不能准确、完整概括“封禅”的内容,再则会轻而易举地使人产生误解,认为封、禅是同时在泰山举行。我们应尊重历史,还“封禅”以真实。  相似文献   

16.
艺术语言以符号化的方式传递人的情感,由于人类情感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就必须将抽象的情感加以感性显现。艺术语言传情的感性形式是“语象”,它是用以表情的语言单位,是“心象”与一定的语言物质材料(语音或文字)结合而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语言形式,也是语言表象。语象具有特定的语言形式和系统结构:语象语言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层级性。语象是表象化的语言符号:1.所指表象化———语词由概念还原为表象,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形象;2.所指意蕴化———语象语义内涵是感性和理性、具象和抽象、思想和情感的结合,其语义信息是多元复合的;3.所指赋值化———为语词增添新值,不断赋予语词以具体的、临时的、附加的、新颖的、多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物极则反”是中国辩证思维的重要命题 ,战国时期的《易传》就阐发了这一思想。但它作为一个命题 ,是由汉代京房提出来的。至北宋欧阳修发展为“物极而必反”说 ,丰富了历史领域的辩证法思想。程颐继承此说 ,视其为事物变化的必然规律 ,所谓“极而必反 ,理之常也”。王夫之依据其神化学说 ,重新检讨这一命题 ,认为物极必反并非普遍规律 ,而只是事物变化的一种形式 ,不能将它公式化。这标志着人类对事物变易法则的认识更加深化了。  相似文献   

18.
理解与认识是有区别的两种理论活动,解释学与认识论是两种不同的理论视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康德”是基于两种不同视野提出的口号。一些学者在审视这两个口号时,没有注意到二者视野立场的差别,从而产生了误读。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代剧坛首屈一指的巨作,它是以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蓝本的,杜丽娘是故事的主角,对杜丽娘形象的刻画关系到剧作的命运。汤显祖以发展的眼光关注杜丽娘的情感发展历程,并以点石成金的大手笔使杜丽娘的性格鲜活丰满起来。总之,《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再塑造使得剧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提升到了话本不可食及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20.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在人物描写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在转变方面的描写成就更大。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林冲逼上梁山的转变,但在描写被赚上梁山的卢俊义的转变上却是苍白无力的,甚至可以说是描写人物转变的败笔,但从认识价值来看,赚上梁山却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