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生产力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的这一学说,而且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中, 邓小平十分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运用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矛盾精髓、辩证法精髓的思想; 二是马克思、列宁的辩证法的客观性、矛盾的客观性的思想; 三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四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 五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六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矛盾的思想; 七是祖国统一和对外开放的理论; 八是辩证矛盾的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学说。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捍卫、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特殊国情下,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概括、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党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学基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颇具争议。被教条化、实证化理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产生此争论的根源所在。而基于实践性、历史性语境中的解读指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伦理学向度,即内蕴于非道德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发展话语中的对人类真正道德化生存的伦理承诺。必须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语境之中,重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延续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既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之道,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之道。确立"群众标准"命题,解决检验社会历史进步的最终标准,这是对唯物史观的延续;而确立"检验社会主义"命题,回答"如何检验社会主义"的问题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延续。  相似文献   

6.
邓涛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4):20-23,82
1919年,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表明其既是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最早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先驱。他在1924年出版的《史学要论》,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之作。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探索,最早的思考者也是李大钊。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北京和北方地区建党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培养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批建党、建军、建国和社会主义建设英才。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大量存在,为此,我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同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一次是同胡适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进行的论战;一次是同研究系政客鼓吹的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一次是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这三次论战,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觉醒,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第三次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于1992年11月27日~30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毛泽东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会议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下简称“特色理论”)及其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关于“特色理论”的历史地位,有两种不同的提法。一种观点认为,“特色理论”的形成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创造性地回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学说从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学说的重点,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学说的经典,栽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册。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四川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在我院举行了首届年会。 会议期间,到会代表讨论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您为指导,开展对西方经济学说的研究、评论与批判等问题;探讨了如何借鉴国外的经济学说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举办了研究会成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模式"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双向作用的结果。这一结果不仅实现了中国的现代化,也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正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是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中国化。只有将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研究,才能在新形势下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石河子大学针对研究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专题教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内容。为了上好这门课,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遴选教师承担研究生课程,学校定期组织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讨会。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组织实施,并与学校和研究生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完成教学与研究创新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国家发展观,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发展观。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和我党实现新的历史任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它秉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其鲜明的实践特色源自于对社会主义实践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开启并贯穿于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实践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也必将在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进程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持续发展,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行科学概括,深入探讨中国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必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关注近些年中国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形成和发展的"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并阐述这种模式在社会学领域内的三种表现形态:结构功能主义意涵、有机团结的社会学转向以及否定之否定的变迁过程。从理论角度来说,文章本身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作者认为一些高校通过"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成功搭建了学生、学校、社会的三元互动关系平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由于"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和社会学内在逻辑结构的相似性,作者也以此文呼唤更多的社会学家关注"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从而促进这一模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方向是创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繁荣的核心是研究中国特色的经济 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义为市场社 会主义和人本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主要研究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人本社会主义主要研究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了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社会发展动力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体系两个成果。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及其中国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根本任务和主要矛盾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主导的在现时代展开的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国共产党主导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中国现代化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而具有了历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决定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