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课改的深入,历史学科实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课堂变得"活跃热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实践证明,课前精心编写教案、学案,并做好上课准备工作;课中"六环节"操作模式;课后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喜欢老师,开展手抄报比赛,激发学史兴趣,才能真正让课堂"有序地热闹"起来,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操作方法等方面的经验作一小结,以期能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开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曹翠红 《考试周刊》2013,(8):104-105
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并且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对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尽快更新观念,顺应形势,熟悉课程资源,转变教学观念。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对高中学生学习兴趣有积极的影响,课前学生为了课上更好地展示自己,积极准备材料,学习兴趣浓厚,用不同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课中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成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风气浓厚,思维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课下学生积极实践,通过课下实践不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小班化教学由于班小学生少,上课学生发言机会多,参与教学过程更直接更频繁,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更多更密切.小组合作、交流是小班化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标准主要体现的是任务型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正是完成任务的最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或他们自己学习任务,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使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学习成效.英语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以往“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基调,主要采用面向全体、自由发展、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形式。学生在熟读课文、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但用已有知识结构却轻易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是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而是选择一些有思考价值,又与理解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通过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动身,调动其多种感官积极参与,然后把参与所得各自发表,在小组内形成共识后再进行小组间交流、师生间交流,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及时小结,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做,可突出主体…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最为学生所"熟知"的一门课,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创新教学手段.通过实施"小组参与教学模式",把一个教学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次上课安排一个小组在限定时间内讲述一个问题.这种简易可行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贯通"课前准备"、"课堂听讲"与"课后总结",达到"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衔...  相似文献   

8.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教育也不例外.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倡导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变分析课为实践课.因此,各地都在积极探讨新的课堂模式.在这些众多的模式当中,小组模式是比较普遍的.下面我将从小组建设、课堂评价、学生参与率三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9.
合作学习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要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多边多向的互动交流体制,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中实践与创新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作用1.弥补大班上课的不足,给每个学生创造说的机会目前,大多数学校存在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多,教师在有限的40分钟内很难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说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了小班化上课的形式,每个学习小组是一个基本单位,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充分利用小组活动是弥补当前大班上课缺点最可行的措施;另外,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密度和广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节奏地让学生练。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差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  相似文献   

11.
开课时间:2007年10月19日上午 开课年级:高中二年级 一、课前活动 1.教师在现场随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宣布"保密、尊重、真诚表达感受"等原则. 3.要求各个小组学生给自己鼓鼓掌.  相似文献   

12.
<正>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交流是最简单,也是效果较显著的一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曾听一位教师教学《实物的联想》这一课,课上,教师通  相似文献   

13.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小组中相互交流,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要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切实使每个学生都在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八要". 一、氛围要民主 要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就必须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快、平等的民主讨论氛围.小组学习中,教师要以朋友、长辈的身份关心爱护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让学生提,见解让学生谈,答案让学生讲,正误让学生判断.教师还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育、引导学生,特别是教育优等生要尊重小组其他成员的人格和学习的权利,当学困生提出问题不在点子上或者太简单了、答案不在关键处时,不能指责嘲笑,要想办法帮助、鼓励他们勤思敢说.  相似文献   

14.
一、现状透析 走进新课改的数学课堂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上课伊始,学生四人(六人)一组,团团围坐,面面相觑;授课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或出示学习题目,各小组或讨论、或操作,或窃窃私语、或高谈阔论,气氛不能说不活跃;合作完毕,开始集中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依次听取汇报并评论;问题解决后,小组合作便告一段落,教师又进行下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在黑河四中进行"跟踪式听评课"的过程中,我的合作教师刘国良一直坚持走新课改之路,在教学中始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和刘老师本着边实践边改进的原则,对小组合作学习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剖析,寻求解决对策,使之不断完善,从而实现班级学习水平的整体提升,有效避免班级两极分化的产生。一、小组合作学习中任务分配问题经常见到教师上课伊始就给各组分配学习任务,短暂的组内交流之后进行全班展示,多数学生只关注本组的学习任务,对其  相似文献   

16.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亦可以在与同学交流中得到启发或解决.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更多地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实施以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大力推广.教师力求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可是我们发现:当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学生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坐在一起七嘴八舌,有的甚至趁机做小动作,学生没有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如今,在小学品德课上经常能见到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们分组坐在一起,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在小组里先讨论,然后全班作答;学生完成了课前实践作业,教师也是让学生相互交流,再选一个代表进行小组交流——这样的教学环节还有很多,有时一节课甚至可以出现七八上十次,这就是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吗?其实不然,走进学生,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交流,常会为无关紧要的小事争执不休;要求合作完成的任务,要么一个人全权代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取最佳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苦思冥想、渴望解决的热门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分组合作学习,丰富讨论形式,则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小组目标管理法合作学习,分组是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小组,实行组长轮换制,并制定相应的等级目标管理细则,奖励优秀小组,激发小组竞争意识。2.记录问题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预先布置学习目标,建立问题卡,让学生自学,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在小组交流中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3.质…  相似文献   

20.
克拉申指出,语言是通过"习得"而不是"学习"掌握的.习得是指通过交际自然而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他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所以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流畅地重复一些句子,背诵一些课文,复述一些内容,却不能让他们成功地在实际语言环境中与人交往,表达自己的思想.因为他们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而只是强调对语言的训练.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仅有师生间的交流是不够的,生生间的交流也是必要的.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有了固定交流的对象,为实施"任务型"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