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开头是非常关键的,也就是怎样由旧课很自然地导入到新课.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过程-导语,因此,每一位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都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导语,研究导入的艺术性,促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勇于想象,敢于创新.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试用了以下几种导课方法.一、开门见山式导课教师上课就单刀直入地告诉学生这堂课要讲的内容、重  相似文献   

2.
1生物导课语的作用   一篇好的文章,有凤头(精彩的开头)、猪肚(充实的内容)和豹尾(有力的结尾).一堂精彩的课也如此.在新课改条件下,一堂课的开场是否有吸引力显得犹为重要.导课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与常见的演讲开场白相似,这是教师在开始讲授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有计划的,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概括性的教学语言,不同的教师设计的导课语千差万别、异彩纷呈.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尽早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曾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体会较深的是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恰当选择导语,激发学生思维 导语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连接旧课与新课的纽带,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子".教师在备课时,对导语是要进行认真斟酌的.因为好的导语可以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开阔学生的视野、集中课堂注意力等作用.导语运用的成败与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来说,精彩合理的导人也能成为这堂课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紧紧扣住学生心弦,使学生围绕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渐入学习佳境,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在情境导入上精心设计,下面就语文起始课的情境导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导语”不仅是一堂课的“序幕”,而且是每节新授课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它虽然在一课时中占的比例很小,但在整个教学结构中却有独特的作用。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段新颖精彩的导语,能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学习的氛围,为新授课教学做好铺垫。教师精心设计导语,会使学生从新课一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感染、激励,从而进入一个具有勉力、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数学世界。在小学数学课中导语的设计应注意突出以下几点。一、“导语”要突出一个“近”字所谓近,就是“导人”的内容与所学新知识联系紧密,靠得最…  相似文献   

6.
苏壮 《山东教育》2002,(25):61-61
“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识和新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1.启迪思维,激趣导入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学习社会课程提供了丰富素材,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对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讲授新课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居家安全》一课时,开始教师问:同学们,平日如果你突然发现邻居家失火,你会怎样做?这是一个学生熟…  相似文献   

7.
祁学风 《青海教育》2005,(11):30-30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对一篇新教材的学习欲望及学习效果与教师的导语有很大联系。成功的导语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登堂入室。然而,历史课传统的导语多是新旧联系式,即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但这样一来就显得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因此,不妨因课而异,创新导语设计。  相似文献   

8.
《宁夏教育》2010,(7):92-92
导语是一堂课开始之际,教师用来导入新授知识的话。~般只有几分钟,但在教学过程中却丝毫不能忽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稍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导语,总是期望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能通过导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冯华蓓 《教师》2011,(31):30-30
导入语,即“开场白”,又称导语,它是教师在讲授新课前精心设计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段简单明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短则一两分钟,长则不超过三五分钟。优秀的导人语如桥梁,衔接新知识和旧知识,引导学生向着预定的思维方向前进。课堂导人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一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导入语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倪志刚 《考试周刊》2014,(34):49-49
<正>什么是导课?导课即在教学中,教师用恰当的方式,创设良好的情境,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是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导课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由无意向注意转化,由平静向活跃转化,由抑制向兴奋转化,由满足向成功转化,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导课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达到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1.
教学质量要提高 ,课外又要减负 ,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以往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说教式教育 ,当个好“导”师 ,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 ;变“教”师为“导”师 ,变“教”课为“导”课。一、课前准备1.备大纲——“导”课的范围《大纲》规定了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要求 ,它是教师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和计划的依据。离开了《大纲》要求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因此 ,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是熟悉《大纲》,这是“导”课的范围。一堂课要有其教学目标 ,不能谈天说地 ,漫无边际地遐想。2 .备教材——“导”课的线索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将书本知识转化…  相似文献   

12.
成功地上好一堂课,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巧用导语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常言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语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它像一座桥梁,架在学生通向理解课文内容,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上,"桥"架得好,学生就能轻松愉悦地到达下一站.教学实践证明,巧用导语导人新课的好处颇多.  相似文献   

13.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映了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讲完一堂课以后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进行不断反思和调整,也就是课后问课. 一、对讲述的基础知识进行课后问课 教师上完一节课以后,首先要反思自己讲述的基础知识.首先,自己讲述的基础知识是不是完整?在反思的时候,教师应该反复阅读《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分析一节历史课有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包括几个知识点?反复核查自己上课时候有没有遗漏知识点?如果有知识点的遗漏,教师应该在教案上标注出来,下一节课复习旧课的时候,教师要把遗漏的知识点教给学生,确保学生学习完整的知识.其次,在反思的时候,教师讲述的基础知识是不是正确?历史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性,丧失了真实性,这些知识就不是历史.如果讲述有错误,教师应该改正自己的错误,下一节课复习旧课的时候教师把正确的知识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14.
巨杰 《语文天地》2013,(2):34-35
导课是开启新课的金钥匙,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一堂好课需要一个好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的开端往往决定整堂课的氛围。每堂课的前十分钟,应是学生精神饱满、热情高涨的时期。古诗文的教学更需要教师运用别具风格的导课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导课,就是“开讲”,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篇文章,那么导课就是文章的开头,亦即“破题”,往往有一锤定音的作用。美国著名的演说家洛克伍德·桑佩说:“在整个讲话过程中做到轻松、巧妙地与听者交流思想……关键是讲话的开始用字和表达。”同样道理,导课所用的时间仅是三五分钟,却会决定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而以往的习惯做法是由教师设  相似文献   

16.
对生物学教学中导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奕  范建国 《生物学教学》2003,28(10):27-28
好的导课如同一座桥梁 ,联系着旧课和新课 ,如同序幕 ,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 ,如同路标 ,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 ,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 ,为师生即将准备进行的思维活动作了心理上的铺垫 ,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 ,可以起到“一根银发牵大象”的效果 ,为整堂课知识的传授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导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引起学生思维的内在动因。那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导课 ,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 ,增强课堂教学“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呢 ?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如果导人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复习法 这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利用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巧妙地转入新课的讲授.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和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比如选修一讲改革史,一般都是第一课讲改革的背景,第二、第三课是改革的内容和评价,在讲第二、第三课时就适合用复习法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8.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漂亮方可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基调好才能扣人心弦……导语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创新的结晶.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好比一把钥匙,能开启学生的心扉,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真正做到"未成曲调先有倍".  相似文献   

19.
李发育 《考试周刊》2013,(33):37-38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重视导语设计,争取每堂课都有一个新颖精彩的开场白。语文的新课教学,是从旧知识扩展到新知,从外部环境深入到学生心境的过程。切入新的导语,是其间的纽带、桥梁。在初中语文新课教学中,颇具匠心地设计好导语,用几分钟时间把全班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调动、集中起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盛杰 《语文天地》2013,(6):30-31
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基本工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媒介,而课堂又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主要表现在导入、串词和提问三个教学环节。一、导入语艺术就像每本书有序言,每档节目有开场白一样,每堂课都有一段导语。导语的作用主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