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有关潜意识的理论,试图对《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给予评论。本文认为小说反映了这个女人精神世界中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也表达了人们面对这种冲突时所面临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析心理学探究人类文化和行为的前意识或潜意识,为宣泄而创作是精神分析学对作家行为的一种解释。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安妮宝贝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死亡和告别、叛逆和冷漠,是包括安妮宝贝本人在内的城市边缘大众生活经历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体育产业作为经济产出的显著变量和文化要素,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质量的好坏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社会文明和人类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有关体育体闲产业的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分析了国外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和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机遇因素,包括: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驱力因素和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动力因素.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驱力因素是: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必然要求和我国体育事业领域拓展的要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动力因素包括:余暇时间的增加;消费水平的增长;奥运会带来的休闲体育高潮.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焦虑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精神分析对焦虑的研究也最为系统和深入。弗洛伊德焦虑理论的主要创见是,将动力生理学引入到人类精神世界的研究领域,形成一种全新的心理学说。弗洛伊德把焦虑的成因归于个体的心理冲突,忽视了社会环境的作用,其晚期认识到自我对焦虑产生的影响,但未真正揭示焦虑产生背后的发生机制,这是弗洛伊德焦虑理论的重大局限,有待修正补充。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析论把人格分为三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彼此调节、和谐运作,会形成正常、适应良好的人格,否则将演变成心理异常.人本论主张个体人格的形成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又由需要组成,不同层次需要的满足,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程度.特质论主张人格是人本来拥有的品质和特性.强调遗传的作用,而社会学习论则强调人格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格是后天学习而形成.  相似文献   

6.
对篮球运动员在竞赛场上由挫折心理引起的攻击行为进行研究,认为篮球竞赛中,运动员由挫折心理转变为攻击行为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利益冲突导致挫折调节能力下降,去个性化使得攻击抑制因素失效,过高的唤醒水平致使攻击驱力占优势,复杂的诱发因素最终引发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7.
结构主义教育来源于结构主义哲学.结构主义哲学是当代风行于欧美的资产阶级重要哲学流派之一.它正式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六十年代广泛流行于西欧、北美及其他西方各国.结构主义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结构”的概念.结构主义认为,人的理性中有一种先天构造的能力,它在无意识中支配着人的行为.他们认为,主观的先验理性结构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变化.后来经过一些人把这种观点移植于人类学、文化史、精神分析、文学艺术等等.目前这种哲学思潮,不仅流行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而且还广泛影响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8.
探讨鲁迅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关系.鲁迅对弗洛伊德学说影响下的 20世纪现代文艺观是有所借鉴的.对于精神分析学说,鲁迅经历了一个从接受影响到分析批判到借鉴运用的过程.他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在分析批判弗洛伊德学说的"偏见"的同时,并不是简单地抛弃这个学说,而是实事求是地吸收、借鉴了精神分析学说中的科学合理的成分,运用到自己的文艺评论、小说和杂文创作中,并在现实斗争需要时,用它来深刻地揭示社会问题.鲁迅的创作是科学与文学相互影响进而丰富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9.
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分析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指出马拉德太太的内心变化是"本我"和"超我"的斗争;同时指出,精神分析文论用来解读文学作品虽然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但是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个体心理学理论促成了精神分析向注重社会和群体因素的转变,可以说,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是朝着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第一个心理学理论体系。本文评述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中的自卑与寻求优越、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社会兴趣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