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我见到美国《新闻周刊》7月1日那一期——集中报道6月美国人质事件——的时候,37名人质①已被释放,并返回美国,亲人团聚了。然而事件并未了结。由于里根政府已经采取报复行动,事件转入又一阶段。这一点,在人质尚未获释前,该期《新闻周刊》以《我们吃饭、睡觉和祷告》为题的评论性报道,写得较明确:“此可能性是存在的,即贝鲁特人质一旦获释,美国将进行报复。”②报道作者拉赛尔·韦特森等在事件处于情况尚未明朗时,分析出这一可能性,可见他们对事件双方—里根政府和黎巴嫩伊斯兰教什叶派(Shiites)  相似文献   

2.
和平解决人质危机的关键不在于韩国做多少努力,而在于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的互动。两名人质被处死后,达成妥协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3.
《军事记者》2007,(9):F0003-F0003
2007年7月19日,23名韩国人质在阿富汗被塔利班绑架。塔利班要求释放关押在阿富汗监狱中的所有塔利班人员,并要求韩国军队撤出阿富汗。由于阿富汗政府拒绝释放塔利班囚犯,塔利班于7月25日和30日先后杀死两名韩国男人质,后于8月13日释  相似文献   

4.
1月底,一个"莫名其妙"牵扯到自己的烫手山芋砸到了约旦政府手上。1月27日,多个"圣战"组织发布声称来自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影像,要求约旦政府在24小时内释放一名被关押了近十年的女恐怖分子里萨维,否则将杀死被绑架的日本自由记者后藤健二及约旦空军飞行员卡萨斯贝(去年12月24日,一架参与打击"伊斯兰国"的约旦F-16战斗机在叙利亚北部被击落,飞行员卡萨斯贝跳伞后被俘)。一时间,营救日本人质的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史学》2001,(2):3-10
威廉·亨利·端纳 (William Henry Donald)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外国在华人士之一 ,他 1 875年生于澳大利亚 ,1 90 3年来到香港从事新闻工作 ,从此与中国结缘。端纳在中国生活了近 40年 ,亲身参与了许多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先后担任孙中山、张学良和蒋介石等人的顾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端纳被日军关押在菲律宾 ,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1 946年病逝于上海。端纳的好友纳撒尼尔·彼得·拉思冯 (Nathaniel Peter Rathvon,1 891— 1 972 )是一名美国商务管理人员 ,曾经来过中国。拉思冯保存着1 92 3 -1 945年端纳的不少来信。此次刊登的端纳书…  相似文献   

6.
被黎巴嫩激进组织拘禁的西方人质,陆续获释。各人质获得自由后,际遇不同,有的出书牟利,有的返回工作岗位。合众国际社记者泰利·安德逊,还意外地被认为在被囚期间保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闻媒体之"更正"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顺铭 《新闻知识》2005,(11):65-67
媒体每天都在出错,此乃不争的事实。曾为美联社记者兼编辑的杰里·施瓦茨透露,美联社同样也是每日都有错误。他特别引述了一个著名的错误。查尔斯·林德伯格是第一个驾机横跨大西洋的飞行英雄。1932年,其年仅19个月的儿子遭遇绑架,后被杀害。1935年2月13日,美联社新泽西分社派遣两名记者前去报道陪审团的审判。其中一名记者进入审判室,另一人则躲在顶楼。他们在裁决结果宣布之前即报道说,罪犯被判终身监禁,。但最后,罪犯却被判处了死刑。这一错报事件成了长期笼罩在美联社头上的阴云。对此错报事件,《美国新闻史》也有简笔提及。  相似文献   

8.
2007年1月5日凌晨5时许(当地时间),在尼日利亚河流州哈科特港实施尼日利亚农村电话网工程的五名中国技术工人遭一伙武装歹徒劫持。此后,中国驻尼日利亚使馆展开全力营救工作。1月17日深夜,五名人质全部获释。近几年我国在外工程人员遇袭或遭劫持事件已发生多起,这让一位前伊朗大使想起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其任驻伊朗大使期间也曾发生一起我国工程人员被绑架事件。那起绑架案经历时间之长,营救工作之复杂与艰难,至今也算罕见。  相似文献   

9.
1986年10月27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两名伊朗人悄然走进了《帆船》周刊的编辑部,求见杂志主编,称有要事相告。1986年11月4日,一向默默无闻的《帆船》杂志披露了震动整个世界的新闻: 是年5月份,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曾秘密访问德黑兰,并同伊朗政府高级官员举行会谈。随后,为换取美国被扣押的人质,四架美国C—130运输机从菲律宾的一个军事基地起飞,给伊朗运去了武器装备。这个震惊世人的消息,便是后来被人称为“伊朗门”交易被揭开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赵耀  章洁 《声屏世界》2014,(5):62-63
2014年1月11日上午,江西省新余市发生了一起特殊的"绑架人质"事件,在特警和10岁男孩小骏亿的共同努力下,"人质"被成功解救,"绑匪"束手就擒。其实,这只是一起为了帮助患病男孩小骏亿圆"警察梦"的爱心事件,"绑匪""人质"都是爱心网友扮演的。在整起圆梦事件中,新余市委宣传部的官方微博"@新余发布"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西新余10岁男孩小骏亿,6岁时突发"肌肉营养不良"症,只能在地上以手代脚爬行,但他依然坚持进入课堂认真学习,因为他有个心愿,当警察,抓坏人。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问题本来就一直是中国舆论关注的热点。中国七公民在伊拉克遭遇绑架,则使伊拉克局势与中国的距离空前拉近。令人高兴的是,中国人很快获释。不过,仍然有多个国家数十名人质被扣押。而整个事件再次要求我们理性地看待伊拉克目前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地中海东岸的黎巴嫩,土地不过10045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0万,然而却是一个是非之窝。教派林立,党派繁杂,共有100多个,可谓世界之最。枪弹横飞,汽车爆炸、绑架、暗杀事件,无止无休。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尝内忧外患,已是人人皆知的事实。在这片土地上的记者们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恐怕是鲜为人知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新闻业发达,消息灵通,一向是中东地区的新闻中心。贝鲁特电台、电视台用阿、  相似文献   

13.
为美国福克斯新闻电视台工作的一名美国记者和一名新西兰摄影师在加沙被枪手绑架。为这两名记者开车的巴勒斯坦司机对安全官员说,他们的车8月14日晚上在加沙城内被枪手拦住,两名记者被绑架到另一辆车上。哈马斯政府谴责了这起绑架事件,并开始追查记者的下落。在过去两年里,有数名外国人在加沙被绑,最后都获释。目前巴勒斯坦警方正在寻找被绑的两名记者。BBC在加沙的记者说,巴勒斯坦武装组织通常把绑架外国人当作和政府谈判的筹码。一般被绑者会很快得到安全释放。两名外国记者在加沙被枪手绑架  相似文献   

14.
纠错三则     
绑架未必都是“噩耗”扬子晚报2007年1月20日《获救者家乡外劳多》的导语:“对于这个68岁的老人来说,这个好消息的到来,与当初的噩耗一样让人猝不及防。”句中作者把1月5日老人的儿子在尼日利亚遭绑架的消息当成了“噩耗”,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闻同行拥有制造特大新闻的能量,越南战争,水门事件,“伊朗门”事件……热闹非凡。前不久,大洋彼岸又出了一个哈特事件:一名极有希望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前锋被弄得声名狼藉,自动宣布退出竞选,成为又一起爆炸性新闻。哈特事件始末 1987年4月27日夜。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首府迈阿密。《迈阿密先驱报》政治编辑汤姆·菲德勒象往常一样抓起了嗡嗡作响的电话机。对方是一位陌生的女人:“你知道你写的那篇有关加里·哈特的文章和他追求女色的谣传吗?那不是谣传,是事实。我的一位女友现在正和哈特打得火热。”  相似文献   

16.
骆昌威 《出版参考》2006,(26):19-20
来华接受"中国式"疗法 2004年9月1日,30多名恐怖分子冲进俄罗斯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将1000多名师生和家长劫持为人质近3天,造成包括172名儿童在内的331人死亡,700多人受伤.人质危机后,包括中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在内的多个国家为幸存儿童提供了治疗,这是"一场硝烟后,和平世界与恐怖主义的战争".  相似文献   

17.
来华接受“中国式”疗法 2004年9月1日,30多名恐怖分子冲进俄罗斯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将1000多名师生和家长劫持为人质近3天.造成包括172名儿童在内的331人死亡,700多人受伤。人质危机后,包括中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在内的多个国家为幸存儿童提供了治疗,这是“一场硝烟后,和平世界与恐怖主义的战争”。  相似文献   

18.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由美国牵头进行的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统治,同时打散了拉丹领导的“基地”组织。此后,世界各地恐怖组织的活动暂时有所收敛。美国和它的盟友曾宣布自2001年秋天以来,它们在世界各地挫败了十多起阴谋,在近九十个国家逮捕了二千四百多名嫌疑犯。但是,“9·11”恐怖袭击事件一周年之后,一系列的恐怖袭击事件又开始频繁起来。先是2002年9月23日,在印尼首都雅加达美国驻印尼大使馆附近,一辆载有4人的小汽车突然发生手榴弹爆炸,当场炸死1人。接着,10月2日起,美国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01年的9·11事件不仅改变了美国人对全球文明冲突的乐观看法,也促使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身份产生了深刻的危机意识。由于恐怖主义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共同的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所动员起来的,所以,9·11事件虽然从国家安全的层面上给美国人敲响了警钟,更重要的是从文化层面上对美国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提出了警告。美国人面对非基督教文化的潜在挑战,在如  相似文献   

20.
刚到阿富汗就遇上监狱暴动12月17日是我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任常驻摄影记者的第7天。上午,我去机场采访14日在阿富汗遭绑架遇害的土耳其工程师阿尤布的遗体启程回国。中午回到分社,稿子还没来得及发,分社雇员扎比就急三火四地跑上楼说:“侯,赶紧走,发生监狱暴动了!”在向分社首席记者王军汇报后,我和扎比乘越野车一路狂奔,于半个小时后赶到了发生暴动的监狱。这所名叫普勒恰尔希的监狱位于喀布尔以东12公里的郊区,是阿富汗境内最大的监狱,这里关押着约1400名犯人,其中还包括约50名“基地”组织成员和塔利班战俘,2004年10月在巴基斯坦绑架两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