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法一】教师出示:(1)一只苹果的质量是一根香蕉的3倍;(2)一只苹果和一根香蕉共重400克。师:看到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生:一只苹果和一根香蕉各重多少克?  相似文献   

2.
[案例1]一位教师教学工程问题,出示下题:一天,王大妈去水果市场批水果,苹果、梨一共买了8千克。她带去的钱如果只买梨可买15千克。如果只买苹果可买10千克。王大妈那天买梨、苹果各多少千克?学生解设苹果买来x千克,则梨买来(8-x)千克,列出下列方程解答:1/15x 1/10(8-x) =1,解题过程中有学生举手说: “老师,这个方程怎么不好解呢? 怎么未知数x不够减呀?”老师查看了学生做的练习后说:“老师把其中的一个条件给搞错了,苹果、梨应该一共买了12千克。”学生听罢,一片哗然。 [案例2]在一次“进位加”随堂课教学练习中,教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29 8时,一位学生在黑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景,了解分数产生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一只苹果图,问:把这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能分得多少?再出示一根米尺,请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问:连续量了几次?剩下的够不够1米? 指出:人们在等分物体或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那么什么叫分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二、直观演示,感知分数意义  相似文献   

4.
倪华东 《科学课》2008,(8):23-23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为了让学生从小就明白科学的严肃性,明白科学必须是实事求是的,在上课前出示了一个仿真的蜡制苹果。师:这是什么?生:苹果。师:是一个怎样的苹果?你们能描述一下吗?学生用精彩的语言形容了这个苹果。师:(在学生中间走了一圈)请  相似文献   

5.
[片断]探究分数的意义 A老师:1.1/2是什么意思?(出示苹果)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苹果的1/2? 2.选择合适的材料(课前准备好的1分米长毛线、1张长方形纸、6面小旗、8根小棒、8个小方块)表示1/2,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时间2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用各种材料得到1/2。在一个学生用  相似文献   

6.
案例 一、猜一猜 (电脑出示:先发出钟表走的声音,然后再出示分针和时针,接着出示数字1、2、3、……、12及弧线,最后形成一个钟面) 师: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钟表)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钟表? 生_1:我在钟楼见过。 生_2:我在飞机场见过。 生_3:我在汽车站见过。  相似文献   

7.
目标:1.乐意制作水果串,体验制作的乐趣。2.学习按标记串水果,并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准备:1.将各种水果(香蕉、梨、西瓜、葡萄等)切成多种形状。2.布置串串水果店场景。3.每人一只盆,里面有各种标记图(颜色标记、形状标记);小棒。4.小猴布偶一个,头饰两个。过程:(一)产生兴趣师:(出示小猴布偶)“小猴新开了一家‘串串水果店’,生意可好了。它来不及做水果串,想请小朋友帮帮它,你们愿意吗?”(二)认识标记图师:“小猴说串水果有个要求,要按它带来的标记图串,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标记。”1.师:(出示颜色标记图)“这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表…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听了两节效果迥异的数学课,现将这两节课的教学片断摘录如下.案例1“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巩固练习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现实情境:请这节课得奖的同学带着奖品(苹果)上台展示.师:小朋友,看着台上的同学,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生1:我发现得奖的男生有13人,女生只有9人.生2:老师,有的苹果大,有的苹果小.此时,老师眉头微皱“:这是问题吗?”生3:老师,为什么有的苹果大,有的苹果小?生4:为什么有的苹果是红色的,有的苹果是金色的?……几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的发言都答不到点子上来,教师不敢轻易否定学生,也没有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虽然心里很着急,口里却一味地表扬:你观察得真仔细!是个了不起的孩子!案例2“解决问题”(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一、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瞧!(课件展示:欢乐岛)欢乐岛多美呀!欢乐岛多热闹呀!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提供信息:出示猴子摘桃图.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分组探究师:认真看图,你们发现了什么信息?(学生讲,课件出示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片刻后,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又蜘~一守沐/夕 一近年的中考数学试卷中,有很多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答的应用题,如: 例1小明买苹果和梨共5千克,用去17元,其中苹果每千克4元,梨每千克3元,苹果和梨各买了多少千克? (1999年广东省中考是亘) 答:买苹果2千克,梨3千克.提示:设买苹果x千克,梨(5一x)千克,.则 4x~十3(5一x)=17. 例2某河上游的A地,为改善流域环境,把一部分牧场改为林场.改变后,林场与牧场共有162公顷,牧场面积是林场面积的20%,问退牧还林后林场面积为多少公顷? (200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题) 答:135公顷.提示:设退牧还林后林场面积为x公顷,牧场面积为(162一x)…  相似文献   

10.
正板块一课前热身图片导思(课件出示:苹果落地的图片。)师:看到这张图片会让你想到什么故事?生:牛顿的地心引力;从苹果落到地上的现象发现了地心引力。(出示:苹果落地——万有引力。)(播放牛顿图像)师:很好,再看第二张图片。这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山东省初中数学竞赛试卷的第 4题如下 :已知方程 x2 a1 x a2 a3=0与方程 x2 a2 x a1 a3=0有且只有一个公共根 ,求证 :这两个方程的另两个根 (除公共根外 )是方程x2 a3x a1 a2 =0的根 .这个题目原证明过程见 [1 ],在这里 ,我们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是 :形如 :x2 a1 x a2 a3=0 ,( 1 )x2 a2 x a1 a3=0 ,( 2 )x2 a3x a1 a2 =0 ( 3)的三个方程在什么情况下两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根 ?本文将给出具有以上形式的三个方程两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根的充分必要条件 .为了叙述的方便 ,我们先引进如下定义 .定义 如上形式三个方程两两…  相似文献   

12.
串串水果店     
目标:1.乐意制作水果串,体验制作的乐趣。2.学习按标记串水果,并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准备:1.将各种水果(香蕉、梨、西瓜、葡萄等)切成多种形状。2.布置串串水果店场景。3.每人一只盆,里面有各种标记图(颜色标记、形状标记);小棒。4.小猴布偶一个,头饰两个。过程:一、产生兴趣师:(出示小猴布偶。)小猴新开了一家“串串水果店”,生意可好了。它来不及做水果串,想请小朋友帮帮它,你们愿意吗?二、认识标记图师:小猴说串水果有个要求,要按它带来的标记图串,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标记。1.师:(出示颜色标记图。)这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红色…  相似文献   

13.
莫让生成性资源悄悄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所滨 《江苏教育》2006,(3B):29-29
[案例1]一位教师教学工程问题.出示下题:一天,王大妈去水果市场批水果,苹果、梨一共买了8千克。她带去的钱如果只买梨可买15千克。如果只买苹果可买10千克。王大妈那天买梨、苹果各多少千克?学生解设苹果买来x千克,则梨买来(8-x)千克,列出下列方程解答: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 师:(出示一个乒乓球)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个乒乓球。 师:(出示一个大皮球)这又是什么? 生:这是个皮球。 师:(将两个球放在一起)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大,一个小。 生:皮球大些,乒乓球小些;大球重,小球轻。 生:浮在水面上就轻。 生:光看大小不行。 生:两个球都能浮在水上。 师:用手掂一掂,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相似文献   

15.
1.在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些什么? 答:(1)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已知的。 例如,一根弹簧的原长是12厘米,它能挂的重量不允许超过15千克,并且每挂重1千克就伸长1/2厘米,写出挂重后的弹簧长度y(厘米)与挂重x(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且画出它的图象。  相似文献   

16.
智力比拼     
请找出上面问号处所缺的数字,将答案加上3后,就是进入下一题的序号。假设做一个苹果蛋糕需要2个苹果,而且4个苹果重1千克,那么,5千克苹果一共可以做出多少个苹果蛋糕?你所得出的答案就是下一道要做的题目的序号了。1)RAM(白羊)2)CRAB(巨蟹)3)SCALES(天秤)4)GOAT(山羊)5)TOMOTO(西红柿)6)ARCHER(射手)上述单词之间彼此都有关联,只有一个与其他不同。你能推测出是哪一个吗?答案就是下一道题的序号。请判断出这个数列的下一个数字是什么。将答案减去12之后便是下一道题的序号。4811151822……请找出问处所缺少的字母。如果你认为是…  相似文献   

17.
案例:在一次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生活委员小芳为了方便同学购买水果,事先买了一筐苹果和一筐梨,各重30千克,价格是苹果2.5元1千克,梨2.5元2千克。小芳想,又是苹果又是梨的称起来很麻烦,干脆把苹果和梨混在一起称,5元3千克。可卖完后一结帐,小芳发现少了12.5元。小芳心里琢磨着既不会是称不准,也不会多找谁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案例既是一个具体事例,又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问题,笔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行释疑解惑,于是一场精彩的开放性释疑就此拉开。生1:因为苹果和梨的重量相同而价格不同,混在一起称,小芳所收的钱数就少了。生2:(紧接着说)为什么不会多了呢?生3:用同样的2.5元钱,购买苹果只能买到1千克,而购买梨就能买到2千克,如果用5元钱购买的苹果和梨刚好各占一半(1.5千克),那么0.5千克(1.5-1)苹果的价钱比0.5千克(2-1.5)梨的价钱多0.625元,而小芳却把0.5千克苹果的价钱按0.5千克梨的价钱收,因此,小芳所收到的钱数就少了。生4:(富有总结性地说)我赞成生3的看法,把苹果和梨混在一起称,5元3千克,如果这3千克中的苹果和梨刚好各占一半,则就少收:...  相似文献   

18.
一、趣味导入1.(师板书:水果)问:看到老师写这个词你马上想到了什么?(苹果、桔子、香蕉……)理解:水果包括苹果。水果不一定就是苹果,但苹果一定就是水果。2.师:在数学里也有这么有趣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其中一组关系“整除与除尽”就是这样。(板书:整除与除尽)3.明确研究范围。师:不论是整除还是除尽都是指数与数之间的一种关系。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了?今天,我们在研究整除时所说的数都是指除0以外的自然数。二、整除的意义及与除尽的关系1.初步形成整除的概念。(1)出示算式:10÷5=214÷3=4……212÷12=19÷1=91.8÷6=0.36.4÷0.…  相似文献   

19.
让我们来看下面的《9加几》课堂教学片断:一、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以“9+4”为例,探究口算方法。(1)看—看:小熊是怎样取的?(出示例题图:盒子里有9个苹果,盒子外有4个苹果。)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2)摆一摆:让学生借助格子图用苹果实物图摆一摆,算出结果。有困难的学生可相互合作。(3)说一说:指定学生操作演示,交流算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4)访一访:采访用第二种方法算的小组,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请用同样方法的小组再来说说。教师在算式下注出思维线路图:(5)议一议:学生喜欢哪种方法?说明以上方法都可以…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星期天,有两位同学要到你家去做客。现在家里有8个苹果,4个梨,2根香蕉和一个西瓜(实物展示或多媒体演示)。你如何合理地用这些水果去招待他们呢?生:每人4个苹果、2个梨、1根香蕉和半个西瓜。师:你们都是把它们怎么分的?生:平均分。师:“半边西瓜”还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生:不能)可以怎样表示?生:12。(师写12,生齐读。)师:谁知道12是什么数?(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认识12。师:请大家从小组长那里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把它折成两份,并在折痕处画上横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