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版课标强调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拓展,教师则要高屋建瓴地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引导和必要约束,让学生能够紧紧围绕着教材、围绕着教学主题来思考和学习。为做到这点,就必须对课堂生成"去伪存真",教师做在课堂实践中实现"去伪存真"?本文从筛选可以用来补白的课堂生成以深化主题、激活思维;利用课堂生成丰富课堂的语言性,让语文课堂工具性和人文性并存;从课堂生成中为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架设桥梁,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与情感体验能力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2.
情境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其成为优化语文课堂的催化剂。①语文课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②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动机。③发挥教师情感作用,提高教学效益。有效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教学主题内容十分贴切的生活情境,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重“以本为本”,突出“三个中心”,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教师的预设使课堂变得死板、机械、沉闷,缺乏活力。新课标提倡“动态生成”,怎样使小学语文课堂动态化,让语文教学更开放、更具生命力呢?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一、动态的师生关系平等是保证动态的师生关系的前提。要改变“师道尊严”、确立平等的师生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的自主权。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仅仅是“平等…  相似文献   

4.
"合·实"语文教学,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预设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和积累,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聚合无意准备与有意准备、课堂生成与即时认知、认知偏差与情感倾向,让语文课堂走向充实、丰实和真实。  相似文献   

5.
王春菊 《考试周刊》2011,(86):52-53
朱绍禹先生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问题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条件。”张楚廷先生说:“教学,从根本上说,是思考着的教师引导着学生思考,又让思考着的学生促动教师思考。而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是最好的营养剂。”可以这么说,设置有效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开启思维,走进文本,去体验、感悟、想象、探究.达成教学任务,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且重要的手段。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周智 《教学月刊》2010,(8):47-48
“生命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课堂”而言的。“生命课堂”以其关怀人和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特征,显著区别于传统“知识课堂”仅仅满足学生认知培养、以“知识为本”的教学。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让学生的潜能、情感得到发展,人格得到尊重,并与学生在充满民主和谐的交流对话中实现教学内容和智慧的动态生成,引发教学的思考、探究和实践,从而让“生命课堂”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观察和思考,着重对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师的意识和行为改变,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提升情趣点展开实践和研究。重点研究教师如何通过挖掘文本情趣点、把握课堂生成点和关注课堂环节无缝结合点来整合教学资源,让语文课堂更加“相映成趣”;研究教师如何通过提升自身素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和适当变换学习方式来把握课堂节奏,让学生学习乐趣无限;研究课内外知识点如何有机结合、重组整合来精选巩固练习,让学生的体验更加“兴趣盎然”。这些策略的运用和实施,能够实现有效整合,使课堂更加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智慧与灵动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文章仅从“弹性预设,给生成留下空白;捕捉信息,使生成实时而生;价值引导,让生成流光溢彩”三个方面进行尝试探究,力求让语文课堂闪烁生成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上的意外资源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从而促成语文课堂的精彩。高效的课堂不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就能实现的,当发生偏离预设的意外发生时,也许就是课堂出彩的机会。教师要发挥教学的智慧,用好教学中各种生成性资源。教师还要打造民主的课堂,创设平等的对话,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状态,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初·名师     
教育格言尊重赏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教学主张张宗方主张语文课堂要体现“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特点,追求课堂“语文味”及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注重在亲近语言、反复朗读、情感充盈、快乐学习等方面下功夫。他认为语文课堂就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的主阵地。多年来,他立足课堂,积极探索,在践行“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教学主张中享受着语文教学的诗意。  相似文献   

11.
让课堂生辉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共同参与的的生命历程,具有“动态生成性”的特点。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就要运用教育机智,撞击学生思想的“火花”,催生学生智慧的“灵光”,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让课堂因教师和学生而生辉。一、个性阅读让课堂生辉《  相似文献   

12.
正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我们只满足于课堂预设任务的完成,却忽视了对课堂生成资源的重视,更没有主动地促成课堂的有效生成。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也应发生质的变化。实施有效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堂效率,更应关注教学效果,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一、让学生在多元思考中生成自己的正确判断语文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遵从教师当初的教学预设,特别是当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学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都由教师赋予生命的质量。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阳光?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从情感、对话和开放的视角,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快乐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语文课堂要突出语文味、人文性,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语言是否具有情感特征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从语文教育目的看,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思想情感教育基础课。  相似文献   

15.
在以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语文课堂中,适当挖掘教材的“理”元素,能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一番冷静的思考,以求达成“情感丰富”与“理思深沉”的相融相通,追求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目标的同步达成。明晰“道理”,让情感饱满厚重;感悟“文理”,让思维走向灵动;探寻“学理”,让课堂充满智慧。如能挖掘这些“理”的元素,小学语文课堂必将走向智慧与灵动。  相似文献   

16.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垛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在教育中融入智慧.生成智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从而创造高校的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意识到,语文教学应当由照搬固定预设的灌输,转向随机灵活的诱导,促使课堂自然生成,避免让“死”的教案再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从“固定预设”走向“自然生成”呢?●在主动质疑中“生成”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问难,提出学习需求。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不少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现象。我曾听了一节《松鼠和松果》的解读课,课堂进展似乎十分顺利,教师自认为学生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因此也…  相似文献   

18.
董云 《甘肃教育》2014,(22):47-47
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不管语文教师在预设时有多么严谨到位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语文课堂的可能性的生成,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许多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  相似文献   

19.
东立佳 《新疆教育》2012,(19):84-84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如何构建务实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呢?这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教学的效果取决于良好的课堂氛围,而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着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如下建议: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情感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语文课堂教育的灵魂,它对语文课堂教学起着重大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教师情感因素对语文课堂教学作用的浅析,突出情感的重要性和灵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