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就是审美教育的载体。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兴趣,创设审美情景;由境入情,创设情感共鸣的氛围;由情入理,情感启迪等手段,完成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美的情景,抓住情感,恰当地进行情导、情读、情析、情悟、情练,正确处理这几者的关系,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审美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李巧兰 《考试周刊》2015,(28):32-33
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审美教育和情感渗透有机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挖掘美的内容,创设美的情境,在美育中陶冶情感。本文通过分析中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和情感渗透的现状,为解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通过举例分析在教学中如何抓住"美",体会"情"。最后阐述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审美及情感教育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龚子馨 《考试周刊》2010,(29):230-231
"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教师要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因此,教师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使学生真切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5.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是当前《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教育理念。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的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自然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关注。审美教育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养完善的人格,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应从“情”和“美”的视角切入,遵循教学规律和美学原则,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美的形象完成教学任务。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凭借古诗词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实施审美教育,对于学生接受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完善人格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美学原理,结合教学实践,从挖掘审美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创设审美情境,引导学生鉴赏美;调动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创造美几方面进行论述。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审美教育应贯穿在古诗词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7.
"云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上,打破固化教学瓶颈,搭建起空中的高效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章从创设情境、由情入理、重构知识三个方面入手,来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云技术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创设良好氛围打响学生审美状态前奏;加深情感体验,提高审美回味和鉴赏力和把握审美延续,提高审美回味和鉴赏力三个方面简述了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审美教育,有效地提高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包括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审美元素、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是中学语文学科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目标之一,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环节。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审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环节,由于语文美育具有诱导性的特点,教师无疑就是学生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只要教师拨动学生的心弦,通过移情,使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  相似文献   

11.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所以在音乐课本中“进行情感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音乐课最核心的目标。”(《音乐课程目标解读》)那么,我们在音乐课中如何切实有效事半功倍地进行情感渗透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创设情境情由境生,复制、模拟和创设一定的环境或情景,是情感的催化剂。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是一门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并在思想上受到良好熏陶的课程。语文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从反复朗读,体会音韵美;引导启发,感悟想象美;引发共鸣,产生情感美;创设情景,融入意境;美挖掘教材,鉴赏内在美;指导作文,创造写作美来实施审美教育,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吴瑜萍 《课外阅读》2011,(11):306-307
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优秀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蕴含着极其丰富、广泛、深刻的美学内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文学精品。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古代诗词教学为契机,通过创设情景、熟读成诵、析象悟情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发挥古诗词教学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把人文教育提到了关键位置,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情感教育。笔者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尝试从情境美读、以趣激情,品词析句、想象入情,剖析形旨、鉴赏悟情,审美写作、创造怡情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塑造和谐完善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大胆创新古诗文教学:一、创设良好学习情境,巧妙激趣;二、拓展学生想象空间,由点及面,深入探究,唤起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三、指导诵读,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强化学生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6.
陈加理 《学苑教育》2012,(20):34-3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成为知美、爱美、创美的一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引生入境,在读中感知美、享受美,怡情怡性:披文以入情,设疑启迪;立足教材,抓住美育因素:借助多媒体,营造良好的审美环境;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应自觉运用情知对称原理,发掘施教媒介的情感因素,向学生施加审美影响,开启其内在情智。而导读题设计是重要的施教媒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导读题的设计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教学过程具有审美意味,即追求导读题设计的审美化。审美化的导读题设计,应遵循形象性、情感性、交流性、创造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因此,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能使学生听懂和理解音乐作品。而人类情感的交流,首先便是通过语言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因此,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真切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荷塘月色》教学中,让学生发现朱自清文章的美,固然简单。然而,怎样才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