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南水北调东线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平  郑垂勇  赵敏 《资源科学》2006,28(5):88-94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缓解受水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及促进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根据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受水区的特点,将其划分为3个子区、5个用水部门,选用国内生产总值最大、区域总缺水量最小、区域重要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为目标,以水源可供水量、水源至用户的输水能力、用户需水量、区域协调发展等为约束条件,结合水源供水次序系数、用户用水公平系数、需水量、水源供水量等参数,共同构成了该区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2010年和2030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受水区的各用水部门中,生活、环境、航运、工业用水都可以满足,只有农业用水出现短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受水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较好,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较差,整个区域资源、经济、环境的协调性一般。  相似文献   

2.
黄伟雄 《资源科学》2002,24(3):8-13
文章从合理配置华北水资源的角度,通过对我国南水北调目前几个方案的对比分析,提出解决我国华北缺水问题的跨流域调水方案的优化设想及其便捷的路线:从黄河沿偏关河调水至永定河上游 ,再以海河水系分流供应华北,然后从长江补水进黄河;实现以北方的水资源供应华北,以南方2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华北、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南水北调工程的社会经济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于去年底开工,中线工程也将于今年9月开工。《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编辑部邀请我就南水北调工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谈些看法,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如果南水北调工程能够按规划顺利实施并达到设计目标,其效益肯定非常巨大,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如果达不到设计目标,那么所预测的效益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成为泡影,其对我国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丹江口上游水资源状况是影响可调水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丹江口上游水资源及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应用指标法、回归法、灰色法对上游地区2000、2020水平年水资源消耗量作了预测,并据此分析了丹江口入库水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丹江口,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水资源、入库水量、预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城市水资源管理实际,从受水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及相关设施运营和高效水资源管理机制建设几个方面,探讨了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城市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原来的调度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全局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合理利用水资源.文章在分析南水北调东线调度系统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将水权分配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调度的主线,构建了由上至下共四层的调度系统,为东线调度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翻开五千年历史长卷,中国的文明史实际上是一部水资源开发利用史。从大禹治水到今日南水北调,人与水在方寸间进退。概括来说,目前中国水资源表现出来的突出症状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8.
张长征  黄德春  Upmanu Lall  华坚 《资源科学》2012,34(10):1935-1943
水资源调度流程与其知识管理集成,能实现在正确的时间点、以正确的形式、把正确的知识传递给正确的水资源调度管理者,从而有效提高水资源调度管理水平。本文首先对水资源调度过程中信息采集、制定调度方案、组织调度、实施调度的知识管理需求进行分析,结合知识情境和知识管理的关系,提出用情境和知识集成的管理水资源调度流程,以此来实现水资源调度流程与知识管理的集成;其次并对知识建模技术、知识识别获取技术和知识检索技术等水资源调度流程和知识管理集成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然后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运营体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情境和知识集成构建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调度的知识管理框架,该框架由两个信息系统和四个管理层面构成。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水资源安全与对策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基于1999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对新四川省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有重点保护围管束植物39科55属67种(包括变种),其中蕨类植物8科9属10中,裸子植物7科13属38种,其中I级18中,Ⅱ级49中,从生活型&全球化;水资源;水资源安全;对策;中国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战略调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绍凤  梁媛 《资源科学》2020,42(1):29-36
黄河流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对流域水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为保护生态系统提供助力,也要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水沙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径流量显著减少,但近期有所回升,来沙量急剧减少。为保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面对黄河水沙变化、区域水资源供需变化等新形势,本文估算预留生态(含输沙)水量(80亿~120亿m 3)、下游南水北调及海水利用可替代黄河供水量(25亿~45亿m 3)及上中游部分产业发展需水,研究向黄河上中游分配更多水量指标的水资源战略配置方案,并提出完善水权转让与补偿制度、探索用水指标与土地指标调控的联动机制,以推动新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