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试谈身心放松练习省运动技术学院训练处崔云美山东体院祝雄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科学化训练越来越重视。然而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只注意如何科学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却忽视训练后身心放松练习。而身心放松是训练后积极恢复的有效手段,是取得良...  相似文献   

2.
王鹏  李延涛 《冰雪运动》2010,32(3):5-7,21
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针对速滑运动员在运动中和恢复期生理生化变化的特点,结合速度滑冰比赛特点,阐述了肌肉放松的生理机制和在速滑比赛中对发挥良好体能的重要作用,从滑跑形式、速度、幅度、距离、姿势等方面提出肌肉放松训练的技术性要求和教学方法,把肌肉放松训练与速滑技术、体能恢复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指出训练后体疗、积极性休息、食补等恢复手段,为速度滑冰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游泳专项二年级学生这一群体,探讨以渐进放松和常规的整理放松为干预手段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恢复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渐进放松训练能对身体状况恢复的即刻改善有明显的效果;这种改善还有延续效应;能有效地消除运动员神经系统的疲劳。  相似文献   

4.
疲劳恢复与心理肌肉放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往往会产生疲劳现象,而对于疲劳的恢复训练相对容易忽视没能达到真正理想的效果。通过列出几种疲劳恢复的方法,主要围绕一种方法——心理肌肉放松训练法,对它的生理机理的研究,通过实验检验,在教学和训练中采用这种方法,能有效消除心理疲劳和身体肌肉疲劳。  相似文献   

5.
运动训练是疲劳一恢复一再疲劳一再恢复过程,运动员机能水平的提高是由训练导致适度疲劳,并加以合理恢复后,人体机能状态在新的水平上获得适应的结果。随着运动技术、战术水平不断提高,恢复放松练习越来越被重视,采用科学的放松手段,促进机体快速、合理恢复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王法涛  李时慧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4):108-112,136
目的:研究音乐渐进放松配合音乐心率训练对运动性疲劳消除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传统恢复方法的比较优势。方法:15~22周岁的男运动员共36名,进行为期7天的同等负荷量度的实验训练,中间休整1天,前3天每天早上测量晨脉,运动前测量RPE值、大腿围、小腿围。训练中记录RPE值,运动后即刻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测量结束后采用5min传统的整理运动恢复练习,之后再次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后3天每天运动前测量RPE值、大腿围、小腿围。训练中记录RPE值,运动后即刻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测量结束后采用5min的音乐渐进放松配合音乐心率训练恢复,之后再次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和RPE值。结果:与运动后即刻相比,音乐渐进放松配合音乐心率训练干预后RPE值下降的幅度在23.77%~25.41%;大、小腿围减少的幅度分别在1.07%~1.16%和0.47%~0.64%;与传统恢复相比,音乐疗法后RPE值比传统恢复法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1.15%~1.76%;大、小腿围减少幅度分别在0.07%~0.18%和0.16%~0.22%。结论:音乐渐进放松配合音乐心率训练对运动疲劳的恢复有积极作用;与传统恢复法相比,音乐疗法更有利于促进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的恢复,且经济实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拳击运动员的准备活动,是比赛或训练的需要,它把运动员的关节、肌肉,心脏功能,思想注意力带入到比赛状态,而训练完的放松活动是疲劳恢复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对武术课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进行了探讨.传统的武术课不重视心理放松活动在结束部分的运用.现提出了一套身心复合放松法,即在按摩等身体放松之后采用音乐引导融合多种心理调节方法.这种方法能使学生身心达到高度放松,使大脑兴奋得到有效的抑制,从而起到消除身心疲劳、快速恢复体力与脑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放松整理的重要性结束部分我们通常叫做整理活动或放松整理。其目的是使运动员从训练的激烈动态中通过放松整理,使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恢复到训练前的相对静态,从而使运动员在游泳训练中所承受过的大量生理负荷通过有效的放松整理手段和方法进行积极的消除,它能有效的避免训练过度所引起的系列症状发生,如训练中的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技术动作走形、训练中兴奋性兴奋点不高、训练效果不理想、运动能力下降、易受伤生病等。  相似文献   

10.
放松活动就是在训练和比赛结束时,采用一些缓慢形式的动作,使运动员的肌体和心理从激烈的活动状态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大家在平时的训练结束后,一般是习惯于采用慢跑和肌肉放松的形式,对拉长肌肉和意念的放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每次训练课结束后的放松活动的程序应该包括慢跑、拉长肌肉、放松(包括肌肉放松和意念放松)等几个过程。只有经过这样几个过程,才会使运动员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下面我们就将放松活动的这几个过程给大家介绍一下。一、慢跑训练结束后要立即开始慢跑,一般应跑…  相似文献   

11.
速度滑冰运动员夏季训练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冰雪运动》2007,29(4):32-33
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夏季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运动性疲劳的的长期积累,可导致过渡性疲劳的产生。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夏季训练中采取积极的疲劳恢复措施,能有效预防过渡性疲劳的产生。分析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夏季训练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认为提高整理活动的效果、加强膳食营养和进行积极的放松等是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运动训练后重视整理活动,是加速代谢产物的消除,加快体力恢复的重要措施。整理活动的基本目的,就是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使身体放松和心理愉快。运动训练结束之后,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机能变化,才能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这一段时间的机能变化叫做恢复过程。运动后的恢复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针对瑜伽对心理和生理功能的作用和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两方面进行综述对照研究,探究得出:将瑜伽放松练习运用于田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意义,并且提出将瑜伽练习运用于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恢复训练当中。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竞争,生活的压力,使我们身心疲惫。它既包括身体又涉及到心理方面。为了自身的健康,人们已将健身和放松视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仅仅靠周末健身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现在的白领阶层、金领阶层等整天与电脑和文件为伍的人们,更需要在工作之余进行及时的身心调节。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放松练习,它不是一般整理活动中的放松运动,而是通过心理训练达到全身放松的一种练习。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可帮助你的神经系统机能和肌肉工作能力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15.
《体育师友》2018,(1):24-25
运用文献调查法对我国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进行研究,抽取了我国30名短跑运动员做调查,并结合平时训练的感触和翻看资料得出很多结论,我国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要均衡发展,不但要发展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还要发展核心力量,而且力量训练的负荷也要有限制,科学的超负荷训练使不同的运动员爆发出最大化的成果来,专项力量训练是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中之重,然而力量训练后引起身体的疲劳,更需要运动员训练完后安排放松练习进行恢复。  相似文献   

16.
袁义军 《体育师友》2011,34(1):31-33
采用实验法探讨渐进式放松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训练后心率,心境恢复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训练作为一种心理整理方法,能促进心率的恢复,提高和改善心境状态。  相似文献   

17.
训练后放松的意义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教练员对 运动员负荷和质量都很重视,往往忽视了运动后的放松恢复。如果只片面强调训练,只注重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而不采取认真的放松恢复手段,那么运动员就会产生极度疲劳,而严重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一定要重视训练运动后的放松恢复手段,因为运动员体能恢复不好,就会直接影响下次训练课的质量,所以运动后放松恢复和科学训练起到对运动成绩提高的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体育实践课中,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放松,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定,发现通过想象动作,可以使有机体产生各种生理变化,促使学生加快机能恢复。望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帮助学生迅速完成兴奋运动状态与学习状态之间的转换,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19.
训练后的恢复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光民 《游泳》2000,(2):10-13
第一课:有关恢复系统工程的思路以及恢复系统工程中具体的恢复手段 恢复是现代竞技体育训练里不可缺少的环节。科学训练,要是没有恢复系统,这个科学训练是不完善的。以前大家对运动量的强度、密度和数量方面哪个为主一直有很多争论,有些人认为以数量大为主;后来认为以强度、密度大为主,数量可以适当地减少。但是我们很多教练员在采取高强度、大密度的训练以后,往往运动员不能系统训练,也就是说训练过程中往往出现问题,所以就逐渐地放弃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而偏爱增加数量的训练。实际上是缺少一个环节──恢复手段。恢复手段在…  相似文献   

20.
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是隐蔽的、渐进的,很容易被忽视,若出现深度的心理疲劳,不仅影响比赛成绩,甚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认为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复杂性与紧张性,训练内容的单调性,个性、情绪、注意品质等是引起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肌肉神经放松训练、注意营养补充,注意力转移、沉思练习,表象训练、情绪转移与情绪调控等方法促进运动员体力、脑力和心理恢复,避免深度的心理疲劳的产生,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优势和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