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体备课赢得了许多教师的青睐。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集体备课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体备课前个体钻研的时间难以保证、集体备课中教案修改的创新成分较少、集体备课后的反思交流针对性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学校精心做好集体备课管理的”加减法”。着力落实集体备课的精神和要义,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1)我们应该教一给学生什么,达到什么目的?(2)我们应该怎么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不同的教学方式对这两个问题所做的尝试和提出的教学理念也不尽相同,但最终都要将设想和理念落到课堂教学的实处才有真正的意义。在课堂教学的诸要素、诸环节中,备课是基础和前堤,怎样保证教师备课卓有成效?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形式,本文就“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集体备课作初探.  相似文献   

3.
讲课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质量的优劣。“台上几分钟,台下几年功”,备课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它不仅依赖于学术水平,也需要掌握备课的方法和技巧。备课中的“四备”备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和内容,也是教师上课的依据,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不是单纯地将教学内容作解释、疏理、安排、写出教案,更重要的是确定教学目的要求、明确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理解概念和原理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教学符号为什么要这样写?其中哪个字、句、符号最为重要?例题目的何在?…  相似文献   

4.
备课备什么     
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无论你是一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还是一名刚刚踏上讲坛的新手,无论你用传统的备课方式,还是用现代教学技术,即利用计算机做成课件的形式,备课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备课,你可以查出传授知识上的遗漏,教学过程中的缺憾,板书设计是否规范,这样你才能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那么,我们的备课需要备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一、备语言言语的表达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了教师的思维过程,理解深度、广度及教师自身的教学修养。教师用精炼的语言解释概念、分析问题、论述定理,加深了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有着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将…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38):157-158
集备指的是教师集中备课,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校本教研活动,也是提高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个人及时吸取其他教师备课中的优点,逐渐弥补自己在备课中的不足,从而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教案,进而帮助学生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效率。本文将结合集备方式的现状及教学意义展开探讨,对高中物理采取集备方式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丽华 《学周刊C版》2010,(10):181-182
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它是教师职业中最习以为常的,然而又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对象千变万化.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变为学生的财富.使学生喜欢你讲的课,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认真的准备——即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要认真做到“八备”,即备教学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备课堂提问、备板书设计。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说上课是关键,那么备课是基础。怎样备好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备课备什么     
翻阅一本本备课本,发现很多教师备课都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会”或“掌握“什么知识,稍涉及的是“能力”、“意识”或“品质”等。再观其课堂教学过程,多是将其备课时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传授给学生,至于那些稍涉及的内容则变成了备课时贴上的标签,大都未能真正落实。这些备课与传统备课相比,只是在教学目标中多了些能体现新课改要求的话语,至于课堂教学并没有实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 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对于这一观点和要求,我们教师似乎没有任何异议。然而在实际的备课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并没有像备教材那样去精心备学生。备课时不是把学生放在一边,就是凭直觉,没有对学情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思考和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设计时,如果在自己的眼前没有出现那些机灵的、思路敏捷的米沙和那些头脑迟钝  相似文献   

9.
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一节课上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即备课。“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应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成为我们日常教学生活中的一种自学行为,体现在备课活动中就是要把备学生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正>课前备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组织学生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此,课前备课应围绕教材这个核心展开。备教材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钻研教材钻研教材是课前备课的基础,教师只有把教材吃准吃透,烂熟于心,才能为备好课提供一切必要条件。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深感钻研教材的重要性,每教一遍都要认真钻研一遍,做到常备常新。  相似文献   

11.
万建 《江西教育》2014,(5):25-25
临川十中努力探索新的授课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新授课的备课、教学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备课写教案应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提问设计,备板书设计。一备教材。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正确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以此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备课时教师还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心中必须明确教材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系统中所占的地位,避免教学  相似文献   

13.
数学备课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数学备课水平是衡量数学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新课程背景下,应全面深入理解数学备课的内涵,关注数学备课的主要工作,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备数学教材、备学生、备数学教学方法的目标与要求。备数学教材重在吃透数学教材,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数学思维空间;备学生重在全面理解学生,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个性心理差异的基础上激发其学习需求,开启其数学智慧,活化其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能动地学习数学:备教法重在考虑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从而不断提高数学备课的实效性,并以此促进师生共同经由数学教学获得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参加一些教学培训和研讨活动时发现,许多教师对备课非常重视,大家都认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让我找到了共鸣。但是在听一些教师介绍自己好的备课经验时,总能发现老师们更多关注的是教材和教法,忽视了对教学对象的研究。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所以笔者觉得教师备课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个体差异等都应该考虑到,这样备出来的课才更有效,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是以学定教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宁夏教育》2014,(6):80-80
1.备课应备“可能”。在备教材、备方法、备学生、备媒体的四大备课要素中,教材内容是相对稳定的,方法选择、媒体使用时可以预设的,而学生是动态有差异的。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熟悉时代精神和学生心理,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设还是课堂组织方式的确定,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尽可能多地把学生考虑在内,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  相似文献   

16.
苏觉清 《家教世界》2013,(9X):138-138
<正>3月24日,市教科室周强主任到我校,作了关于有效课堂的讲座,听后颇受启发。特别是关于"备课备学生"一点,窃以为,在有效教学中尤为重要。3月26日,我们城区片教科活动中,某老师上了一堂课题实验研讨课《窗》(苏教版八下)。下面就以这堂课为例,说说我对"备课备学生"的理解。该老师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一、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7.
下围棋,有做眼、点眼。“眼”,对于围棋的胜负,至关重要。就重要性而言,练习设计,就是数学教学的“眼”,也是数学备课的“眼”。以下根据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谈谈如何搞好练习设计的备课。 一、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数学教学大纲中对每一部分知识都有具体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落实到每一课时,一般是一节课一个重点,要求学生学会一种方法。课堂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一般是通过新授内容的教学,初步理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再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深理解,逐步掌握。因此,练习的内客要紧扣本节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准备阶段,也是教师的必修功课.良好的备课能够促使教学的良好发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随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的备课阶段也要进行创新,教师的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秉持学生人人平等的准则,改变原有的只关注优秀学生的做法,密切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分层备课和分层教学,有效地提高备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徐微 《江苏教育》2013,(1):36-38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个人化的、阶段性的、经验性的、表象性的、非严格的、可错的、动态变化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强调的是"发生"而不是"强加于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不同,教学的实际效果也相差甚远。在教学中,存在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缺失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可通过加深认识理解、完善备课观念、拓展课堂内涵外延、注重科学评价等方法来促进学生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0.
章建跃博士指出:“高水平的教学设计要建立在如下三个基本点上: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其中,理解数学是指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精神的理解;理解学生是指对数学学习规律的理解,核心是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理解教学是指对数学教学规律、特点的理解.‘三个理解’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