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磊 《新体育》2024,(8):86-88
中长跑是田径运动中培养耐力的主要项目,青少年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对象。但我国青少年在中长跑项目的训练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而初中生年龄阶段是提升运动成绩的关键时期。学者发现,体能是中学生提高技战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的必要能力。因此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初中生中长跑的成绩,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初中生中长跑体能训练进行研究,从潼南中学初中生中长跑队体能训练的现状对初中生中长跑体能训练给予评价。通过对初中生中长跑训练方法提出策略,促使体育教师和教练在初中生体能训练中能够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训练,提高中长跑运动的成绩,为初中生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谭红兵 《拳击与格斗》2023,(11):100-102
初中生进行中长跑专项训练是为了支撑他们完成更高级别的训练,以便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文章探讨了中长跑专项训练方法,以800—5000米比赛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为例,介绍了几种专项训练,如有氧能力、无氧耐力和心理素质的训练。旨在通过这些方法让初中生运动员在中长跑比赛中精准使用动作技巧,保持耐力与专注力,获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中长跑训练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并且中长跑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初中生的身体抗压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思想品质。而且中长跑运动还不受学校运动器械和场地的限制,比较容易开展。但是,初中体育中长跑运动的训练一直以来是体育教学难题。本文以在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中长跑运动能力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建议,供教育同仁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一项最基本的项目就是中长跑,加强中长跑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增强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以及发展特征,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适度的开展训练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其中长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针对此,本文先分析了当前初中生中长跑训练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5.
章翔 《中华武术》2010,(3):44-45
现代中长跑的竞争主要是专项速度的竞争,也就是专项高速跑的能力即速度耐力的竞争。现代中长跑训练已由过去突出训练量而转向突出训练强度,这是因为中长跑比赛主要是比强度,而不是比量。所以,当今中长跑教学与训练中对负荷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当今中长跑教学与业余训练中,提高训练强度,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而常采用的训练方法有:  相似文献   

6.
迄今,中长跑运动大概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中考改革,体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比例越来越大,中长跑在中考体育中所占比例也是比较大的。中考体育中的中长跑项目是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所占分值是25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行中长跑训练已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体育训练对于初中生的体质健康发展、精神品质提升等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中长跑项目是初中体育考核的一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初中体育最常见、最有效的一种训练方式。本文探索了初中中长跑训练比较常用的一些有效方法,希望能够为教练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促进初中中长跑训练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体育锻炼是始终贯穿在学生的生活当中的,只有学生的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也只有身体健康,才有更多的精力支撑着学生学习,因此体育锻炼是十分重要的。而其中中长跑的锻炼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提高初中生的耐力与坚持不懈的决心。因此,对于初中体育来说,中长跑教学占了其中的很大比例,教师们需要探究用哪些训练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中长跑学习。基于此,本文主要讲述了初中体育中长跑的教学特点以及训练方法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中长跑大强度训练的科学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献资料法对中长跑大强度训练的必要性与科学性进行分析,认为大强度训练是当今中长跑训练一个突出的特点,它对提高中长跑的运动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大强度训练在实际训练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偏重于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文化教育方面,而轻视在体育方面的教育。正是由于这种教育观念,影响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认知,从而忽视体育学科的科学运动方法与技巧。尤其面对枯燥的中长跑内容时,其思想上表现为缺乏自信和毅力,行动上表现为懒散,进而导致初中学生中长跑素质急剧下降。因此,对于提高初中生中长跑能力刻不容缓,它需要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训练方案以及强有效地执行力作为保障。本文主要基于对初中生中长跑能力提高有效途径进行研究与探讨,使初中生中长跑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来增强他们的运动能力,发展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中考又增加了体育测试,因此体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笔者在这里就如何在中长跑项目获得好成绩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中长跑是既需要耐力又需要速度,既需要力量又需要协调灵敏的项目。学生训练的特点是学生在以学业为主的条件下进行课余训练的,而且学生在学校里的训练时间比较  相似文献   

12.
李溪淳 《新体育》2024,(2):98-100
体育中考是初中学生升学考试必要的一部分,是有效促进初中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设体育中考,能够让学校在应试教育思维下加强对体育的重视度,学生也能够因为中考成绩而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并通过相关训练来提升身体素质水平。国务院于2016年8月26日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过:要把人民健康放在首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及时研究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在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文件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国家对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因此,提出了体育中考制度,它是一种旨在强化学生的体育观念,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的一项制度。本文通过研究桂林市体育中考的实施现状,为桂林市体育中考的开展提供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800m项目是初中生必修项目,也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点之一。如何做到快速提高初中生800m成绩是中考体育训练着重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从课余体育训练现状提出问题。对初中800m女学生进行了训练和设计,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体育老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利用侧重点教学方式,增强田径技能的形成,并且针对初中女生兴趣不高,技能较差的特点,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更多的学生作为主体并进行田径训练,为提高学生的热情度,调动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成绩。  相似文献   

14.
目前,初中生升学体育考试已在全国全面展开,中长跑项目(男1000m,女800m)已成为检测学生耐力素质水平的必考项目。可是,因考生人数多,考试时间长,不仅给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严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时间,甚至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笔者通过实践建议采用“一异二同”法进行中长跑测试,不仅可以缩短一半时间,明显提高效率,而且对田径运动会中长跑比赛或初三毕业班体育中考模拟考试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由于我国初中生的体质呈持续下降趋势,特别是初中生的中长跑测试成绩的下降趋势明显,这就说明初中生的耐力素质逐渐变差。本文旨在这个背景下,结合笔者和其他体育老师的教学经验,为提高初中生的耐力素质提出一些教学方法,主要是:加强思想教育,明确体育目标;教学方法多样,寓教于乐;从兴趣着手,无形中提高耐力素质;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学生自信心,挖掘学生潜能;适时进行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练习等。教师可依据以上几种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甘肃省高原训练基地的特点,以及多年从事中长跑训练工作的实践,提出中长跑运动的高原训练,应以有氧训练为中心,完成一定训练量的积累,在阶段性训练中突出训练强度;在中长跑不同专项的高原训练中,强调针对性.并就中长跑高原训练中的高度控制、时间等,提出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中长跑的训练中,如何科学 地确定训练强度,是教练员能力的 体现。我在多年的业余训练实践 中,把时限法运用到中长跑训练中 去,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中长跑教学训练过程中,科学的训练方法与训练规划,对于提升中长跑教学训练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需要重视对中长跑教学训练体系进行持续的完善与创新。本文在对中长跑教学训练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中长跑教学优化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优化中长跑教学活动,从而提升中长跑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9.
蒋超  赵佳艳 《精武》2012,(33):21-21,23
中长跑训练强度大,训练过程单一,对学生意志的要求非常高,但同时也是对学生意志力的很好锻炼。本文在阐述中长跑训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中长跑训练中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教学对策,以期使中长跑训练摆脱枯燥的表象,使其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秦雷 《精武》2013,(36):21-21,23
在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中长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又容易引起运动疲劳的田径运动项目,因此,在中长跑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训练非常重要,是中长跑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中长跑运动性疲劳的机理,总结出了一系列针对中长跑运动训练的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