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诗是古典文学的精华,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无味,教师教得无效。学生无从体悟古诗教学中语言文学的魅力。要想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古诗教学中的诵读与感悟。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语文教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浅谈古诗教学中的诵读与悟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很多教师在古诗的教学中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古诗结构严谨,含义深刻,教学中教师会大费口舌讲解历史背景,逐字分析诗句意思.经常是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不久前,我听了王自文老师教学的<古诗二首>,王老师的新型上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在写景古诗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景物,再找出景物的颜色,然后抓住重点字词读活画面.这样的古诗教学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轻松.现就以(望天门山)一课的教学为例,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3.
陈霞 《考试周刊》2012,(28):61-62
"读诗使人灵秀"。古诗语言清新、情趣盎然,富有韵律,意境深远,魅力无限。苏教版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美丽而富有韵味的古诗,一首首古诗,如一幅幅画卷,以美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裁、语言习惯等与现代有很大差别,因此,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确实,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话才刚刚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古诗的重视以及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古诗在语言文字上的特殊性,小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玉芹 《考试周刊》2013,(87):38-3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可以说是这灿烂文化的夜空中一颗最璀璨的星星,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传承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在古诗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得多.学生悟得少,很多学生对于学习古诗没有兴趣,甚至不喜欢古诗。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古诗,在古诗的王国里驰骋呢?文章对此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古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精髓,尽管寥寥数十字,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应当交给学生理解诗文的能力,还要教会学生领悟诗文中的情感,让古诗教学充满着意境。本文针对小学语文古诗情感教学的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简洁、凝练,内涵丰富、韵律和谐、琅琅上口,它们记载着古哲先贤们的智慧与情操,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明与文化。所以,古诗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对于中学语文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古诗还是教学的难点,教得太深,学生理解不了;教得太浅,又无法理解古诗的精髓。如何让中学生爱上古诗,学懂学好古诗?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古诗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观念与人文修养。由于古诗用文言文写成,与现代白话文差异很大,所以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吃力。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中古诗教学重点分析探讨,提出部分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吟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对汉诗文的诵读、创作方式,其从声韵上理解体悟积累古诗文的功用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大作用。小学低年级古诗吟诵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古诗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着与高年级和成年人古诗吟诵课堂不同的模式。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确定了"导、字、境、声、情、意、背、行"八字的低年级古诗吟诵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吟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古诗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古诗群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要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学好古诗,就要在选文时既见"文",又见"生";课堂教学时既得"意",又得"法";在课堂延伸时,既要拓"知",又要延"学"。这样,就能使学生既入意境,又得内涵,还习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古诗教学,教师常常花大量的时间串讲诗句,使古诗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把完整和谐的诗歌艺术品分解得支离破碎,把其中蕴含的意境美扫荡殆尽。古诗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步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从而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这样的古诗教学才富有诗意。要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庄雪丽 《福建教育》2007,(12):27-27
古诗文语言精练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常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学古诗的最好途径是让古诗自己感染学生,让学生与古诗零距离接触。古诗活跃在学生的诵读里,诵读保护了古诗的存在。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应提倡诵读。让古诗在诵读中生动起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的问题。而是对诗的深刻尊重和理解。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基础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学生开始初步地对古诗进行赏析理解,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变化,但是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不够成熟,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片,能够直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古诗进行理解赏析,并且提高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本文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意义、优势以及具体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古诗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创造了深邃的寓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同时,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为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弥漫在古诗中浓郁的美,让古诗教学成为学生美的享受,让古诗真正进入同学们的心灵里。  相似文献   

15.
古诗作为古典文学的精品部分,其语言精炼.意境深邃,韵律和谐优美。但在教学中,学生学起来却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兴趣。究其原因,是由于古人语言表达的方式与现在有很大的差别.小学生对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有很大的难处。而国画作为中国独有的美术表现形式,把它渗透到古诗中,把小学课本里的诗歌内容及其意境用国画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周道赟 《考试周刊》2010,(42):53-54
千百年来,古诗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弘扬民族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一些古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名篇佳作,是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古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为了增强古诗的吸引力,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7.
廖荣华 《江西教育》2003,(21):19-19
千百年来,古诗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弘扬民族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一些古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名篇佳作,是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古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为了增强古诗的吸引力,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探索。注重朗读,感知古诗的语言美教材中选编的古诗大多数音韵协调,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赏心悦目。教学时教师先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直接进入审美感知,在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语言美之后,再让学生读出古诗…  相似文献   

18.
<正> 古诗教学是当前阅读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受旧的传统模式的约束,多是以串讲为主,讲后教师抄诗意,学生背诗意,以应付考试。这样就失去了学习古诗的真正意义。古诗语言精练、生动、形象,诗意含蓄,教得恰到好处,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是学生爱好古诗的开端。由于古诗与现代诗文有很大差距,文言词意难理解,又缺乏故事情节,教学时教师只是干巴巴地讲,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必须采用新颖的导入方法,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导入方法,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  相似文献   

19.
倒装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小学课文所选的三十多首古诗里,这种倒装现象就有十来处之多.由于它与现代汉语的语序有很大差别,这就形成了古诗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弄清古诗中的倒装现象,对我们理解古诗,特别是对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小学古诗中的倒装现象,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诗句中的部分倒装.先看例子:①、碧玉妆成一树高. (《咏柳》)②、黄河入海流. (《登鹳鹊楼》)③、林暗草惊风 (《塞下曲》)④、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较多,各年级每册教材中至少要安排五首古诗,这些古诗对小学生来说,学起来十分困难。而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多是读读、讲讲、说说、背背,诗的神韵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教师只是生硬地让学生记住就行了,根本没有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因此,学生害怕学习古诗,老师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近几年来,我在这方面不断地探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