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禅意诗情入画境——论王维山水画中的意境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文士的以禅入诗、以禅入画,始于王维,禅宗思想对王维影响深远,他将禅意与诗情融合在其空灵清寂的山水画中,开拓出诗境、禅境与画境高度统一的美学境界,充分体现了空淡清幽的艺术风格。王维在山水画上的高深造诣在中国画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王维山水画中所体现出的意境,阐明王维绘画中的诗情、禅境与画境。  相似文献   

2.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是他的生命过程的完满展现。在现实丰富变化和对己性的认识中,通过"悟"实现对"空"与"色"的超脱,以佛禅的"静"与自然生活的"静"相互观照,实现禅与诗和现实,自然和人生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关学意蕴。主要是主客体高度默契,诗情画意的有机统一。他的诗在寄情山水田园中显示归隐心态,把对禅和生命的理解化入对山水的观照之中,真正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一种幽玄深远、灵妙滑脱、不可凑泊的空灵美。其空灵美源自诗人的佛心禅性、诗意生活、唯美人生及"诗画合一"的审美特质;其空灵美具体表现在灵动的意象、空明的意境、虚实动静相生的活性语言及诗化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5.
刘景惠先生《错解一字,误读全篇——再析王维诗<使至塞上>一文,对王维《使至塞上》进行了个人的解读,体现了一定新见,但是却存在误认为王维出使扑空任务没有完成、误解标题之"塞上"为"居延"、弄错王维出使的目的地以及误解诗中一些重要词句等纰缪,而这些纰缪的根源在于误解了"塞上"一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为例,详细地论述了其体现出的空幻幽清、静寂孤寞、无心无我、任运随缘的禅意境界,并进而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生活思想基础和家庭个人经历根源以及诗禅相通的艺术成因。  相似文献   

7.
禅性 禅境 禅愉──论王维山水诗的静与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王维山水诗作入手,分析了王维将禅自性论的思想观点和禅的意境学说融入自己的山水诗作中,并运用禅的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进行创作,使其诗作具有静与动的空灵的禅宗审美观。  相似文献   

8.
佛教是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到了南北朝时期得以弘扬,至唐代到达鼎盛时期。这种佛教文化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唐代文人的创作。其中,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文人王维就有"诗佛"之称。《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这首诗又是王维佛教诗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首诗清楚地阐释了王维思想中的"空无观"和"清净自性"的佛性观。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王维认为万有皆空,人的感受也是虚假的存在,一切实相都没有实体,只有通过清净自性的方法才能克服人生的苦痛烦恼,才能真正地解脱。  相似文献   

9.
孟浩然、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但孟浩然诗歌中的类似特色却较少为人注意,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其实,孟浩然诗歌的画意表现在情景交融、色彩素淡、构图巧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以清新淡远、空灵流动的诗风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其诗通过空美幽寂的禅意营造了物我相融的意境和相融相谐的禅趣。王维山水田园诗有着诗中有画、幽寂静谧、禅意盎然、朴素清丽的艺术特征,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诗歌所反映的客观物象的完美统一,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从审美意境出发探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以求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惠能是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惠能卒后,盛唐和中唐的三位著名文人王维、柳宗元、刘禹锡为其作了碑铭,扩大了惠能在盛、中唐整个知识界上层的影响。王、柳、刘的三碑充分揭示了惠能禅的特点。同时,王、柳、刘的文学创作又深受惠能禅的深刻影响,构成了禅与文学密切联系的重要一维。  相似文献   

12.
周繇,是<唐才子传>誉之"诗禅"的才子.因新旧唐书无传,历来文献对其记述混乱.力尽钩沉,就其故里、仕途、诗文、交游诸方面予以考证,还其原本之面目.周繇乃皖籍历史文化名人,又曾长期隐于九华,在大力开发九华山旅游文化资源时,大可将此位"诗禅"纳入其内.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的诗僧与僧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僧与诗人,双向渗透交互影响,是佛、儒相融的必然结果。诗为禅找到了一种表达的方式;而禅却对诗人的艺术思维、生活方式、作品风格等,发生了极深远的影响。以禅入诗,大致有由低向高、由简单向复杂、由浅到深的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4.
杜甫的秦州<遣兴>诸诗与王梵志白话讽喻诗的语言风格极为相似,应是杜甫对王梵志诗歌的有意模仿.结合王维诗歌中的"梵志体"题注,再以杜诗为佐证,可以判定王梵志应生活在初唐时期,其白话诗对杜甫、王维等盛唐诗人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朝诗人喜欢以学问入诗,常会忽视诗歌的特点。严羽对此提出批评,他的《沧浪诗话》以禅入诗,并提出"别材"说、"妙悟"说、"兴趣"说、"气象"说等,揭示诗歌的本质属性、审美特征、创作的直觉心理机制和作品的艺术境界。严羽的诗歌论对纠正宋诗流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在六朝的宋、梁二代尤为昌盛。至唐,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有华严宗、法相宗、天台宗与弹宗,此后尤以禅宗势力为大。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最初见诸建筑、雕塑与绘画,继而进入诗歌领域。至北宋则影响到了诗歌的艺术理论,出现了“以排喻诗”的诗禅说,其首创者是苏武。其后,北宋的吴可、韩驹、赵春、吕本中、范温,南宋的曾几、戴复古、刘克庆等继而扬之。严羽的《沧浪诗话》集“以禅喻诗”之大成,建立了一套诗禅说的诗歌理论。严羽之前的诗禅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以苏武为首,可称之为自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王维是盛唐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集中那些赠别友人的抒情绝句也名重一时,这些诗因构思精巧、造境新奇、情意真挚委婉而引人共鸣,在古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送元二使安西》和《山中送别》,即是王维送别诗中的名篇。  相似文献   

18.
诗中有画这一经典命题的提出对于王维诗歌接受史来说具有双重意义:虽然对扩大王维的文化影响和深入体认王维诗歌艺术特征来说是一大进步,然而这种审美阐发加深并强化了王维诗歌与传统诗教之间的隔膜和疏离,因此在以伦理政教为中心的主流诗学中并没有起到提高王维诗歌地位的实际作用,反而致使其与传统诗学典范标准之间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王维在中国诗史上,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独特贡献的伟大诗人,同时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早在生前,他就有“当代诗匠,又精禅理”(《酬王维序》苑咸,《全唐文》卷一二九)的名声;死后,更得到了“诗佛”的称号。他的诗歌创作与宗教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受佛理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20.
王维与杜甫在诗史上的地位,经历了一个浮沉变迁的过程。对“神韵”这个古典诗歌批评术语重新阐释,比较王维与杜甫的诗歌风貌、题材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揭示出两位诗人的异同.及其在盛唐以后中国诗史上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