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侯桂娜 《新教师》2019,(12):73-75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7~58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辨析、想象等活动发现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会用圆规画圆。2.经历用小棒撑圆、用线段画圆、用圆规画圆的探究活动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想象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相似文献   

2.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略)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图片和案例的探究,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聚落的形态、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形成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地理事象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生活中处处充满规律。2.运用规律的特性,进行正确、合理的推理,体会运用规律的价值。3.初步渗透"符号化"意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规律图"感悟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运用联想和想象将文本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提高审美情趣;2.体悟文章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3.结合背景,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雨,是饱含深情的。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雨中浅吟低唱。义山怀远,咏巴山夜雨;摩诘送别,歌渭城朝雨;放翁僵卧,听夜阑风雨;易安感怀,吟雨疏风骤。  相似文献   

5.
伍佩铭  陈广雄 《课外阅读》2011,(11):320-320
【教学对象】广东高一学生【活动目标】1.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受粤剧博大的内涵,品味粤剧悠长的韵致。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自我的文化艺术修养。3.锻炼收集、整合资料、培养语文综合能力。4.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一、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1.初步感知。(1)出示天安门、奖杯和飞机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什么物体。(2)引导学生思考并初步发现:这些物体的两边各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2.举例辨识。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比较鉴赏相同意象营造的不同意境,及其体现的不同情感。2、结合时代,对词人的情感进行合理评价。【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词意境,感悟词人"愁"情。【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8.
陈玲 《新教师》2019,(11):74-75
【教学目标】1.认读德、扁等生字,书写扁、师等字。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了解斗笠、不料等词语的意思。2.通读课文,领会领袖以身作则、同甘共苦之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佩。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4.初步培养学生懂得抓关键词进行复述故事的能力。【教学重点】感悟革命精神,体会伟人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9.
谢念先 《地理教育》2013,(Z2):94-95
【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原因。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3.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2.季风与降水。3.我国的气候特征。【难点】分析地形对其它地理事物的影响。【学法指导】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2.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3.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概括小说的内容。2在朗读和揣摩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理解小说的主题。3感受到真爱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爱我家庭、爱我社会的人生观。【教学重点】揣摩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课前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室环绕轻轻的音乐,师生沉浸在母爱的亲情之中。投影显示图片"大手拉小手"。2教师导入:图片上有什么?你能用语言描绘一下画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借助关键词语和鹿的心情变化,梳理故事情节;借助学习支架,用自己的话讲讲寓言故事。2.运用思辨与联系生活的方式辩论“美丽外表不重要与很重要”,发展思维能力,深刻理解寓言故事隐藏的道理。3.将“美丽外表不重要与很重要”投射于现实生活,尝试从思辨的角度解决矛盾,建构健康向上的人格。【教学流程】任务一:用“矛盾”创设任务情境活动一:创设任务情境1.说一说。学校即将举行以“美丽”为主题的辩论视频展播活动。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操作、思考,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数感、符号感,感受符号化的思想。2.通过引导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代数思想,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深含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由字母抽象概括成符号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流程】、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知道字母吗?你知道的字母有哪些?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字母?师: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很广,它们能表示英语单词,能表示…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14~115页。【教学过程】一、感悟影响平衡的因素1.初始经验调动。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几幅图都共同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现象?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跷跷板、天平等图片)生:平衡。(教师板书课题)师:听了几位同学的发言,你觉得平衡与什么有关?(质量)(板书)2.加深经验感悟。  相似文献   

14.
【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阅读绘本,想象老人与树再次重逢时的情境。扣住"爱",想象人物对话,用提示语写好人物对话。2.根据绘本训练写作,激发写作欲望。【教学重点、难点】用提示语写好人物对话。【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说一说,你曾经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听听故事,讲讲故事,好吗?同学们可要认真听、仔细看哦!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及服务业的概念、类型和特点。2 结合实例了解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及服务业的作用。3 掌握交通运输中各种方式的判断方法。【重点难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教具使用】投影仪【教学方法】谈话法 读图指导法 图示分析法【教学过程】人们的衣、食、住以及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和信息 ,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交流 ,实现互补 ,这样社会才能形成一个运转自如的整体。伴随着现代…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目标】1.品读关于思乡的诗歌,感悟诗人的家国情怀。2.分析诗歌不同的写法,体会诗歌的抒情形式。3.模仿诗歌的写作技巧,书写自己的内心情感。【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第1、2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把"乡愁"诉诸笔端,无论是忧伤、悲痛,还是哀叹,都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感的回归。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入乡愁世界,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相似文献   

17.
正一、活动案例【活动目标】1.能运用简单的调查与统计的方法,了解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2.尝试积极地参与讨论,大胆地交流摩托车、汽车等给环境带来的污染。3.懂得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的好处,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询问并记录过家人最常选择的出行方式。材料准备:调查表、统计表、故事图片(配相应的视频)、彩笔等。【活动过程】1.出示调查表,引导幼儿以听课教师为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9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重难点】重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教具学具:课件、若干糖果和橘子图片。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大量的直观素材、活动、游戏等,在思辨中建立"倍"的概念。2.通过倍与几个几的沟通,建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学模型。3.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初步的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数学课会有一些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等方式,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吟诵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索未知美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村居》。谁愿意来读课题?师:古人写词之后,要配上相关的曲子进行歌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