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现新闻尤其是有思想深度的新闻,需要记的新闻敏感。而新闻敏感从哪里来?应该来自于记的职业经验积累,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记的思想。可以说,记的思想决定着其对新闻的敏感程度。有的记新闻敏感性强,而有的记新闻敏感性弱,这其中的差别主要在于思想的差别,即在于记有没有思想或说有没有思想的深度。有思想深度的记,他对新闻就敏感,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闻他就能够及时发现,或说在他人眼里不是新闻的新闻,在他的眼里就成为了很好的新闻。同样,在有的记眼里是新闻的新闻,在有思想的记眼里或许就算不上什么新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形态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空间形态上看,至少包含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本地新闻;从时间形态上看,有早新闻、午间新闻和晚间新闻等等;从内容形态上看,就有诸如体育新闻、工业新闻、商业新闻、农业新闻、军事新闻、教育新闻等,显得十分庞杂,因为每一个新闻门类还可以细分下去。从形式形态上看,有消息类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3.
进入二十一世纪来,“新闻策划”这个词组在我国新闻界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而且基本上已被新闻媒体所认同。认为:“有新闻就会有新闻策划”、“有新闻竞争就会有新闻策划”等。但也有部分人认为,“新闻根本不能策划,凡策划出来的就不能称为新闻”,听起来双方各有各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徐志东 《新闻前哨》2001,(10):29-30
电视新闻形态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空间形态上看,至少包含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本地新闻;从时间形态上看,有早新闻、午间新闻和晚间新闻等等;从内容形态上看,就有诸如体育新闻、工业新闻、商业新闻、农业新闻、军事新闻、教育新闻等,显得十分庞杂,因为每一个新闻门类还可以细分下去;从形式形态上看,有消息类新闻、专题新闻、新闻特写、新闻背景、纪实新闻等等;从传播形态上看,大体上可分为直播新闻、录播新闻等。由此可见电视新闻形态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正因为如此,电视新闻才蕴藏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把握…  相似文献   

5.
新闻策划是新闻改革的产物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新闻策划的定义与争论近几年,“新闻策划”这个词组在我国新闻界使用频率颇高,争论也颇热烈。赞成者说一有新闻就会有新闻策划”、“有新闻竞争就会有新闻策划”(1);反对者说:“新闻根本就不能策划,凡策划出来的也不能称之为新闻”(2),“策划新闻只不过是披着新闻的外衣的广告和宣传”(3)。双方针锋相对,各有其理。这种分歧的产生,源自对新闻策划概念的不同理解,其核心是对“新闻”一词的不同理解。反对者的立论,理解为是对新闻本源即事实的策划;赞成者的立论,理解为组织报道的策划。双方没在概念的同一性上争论,看似热…  相似文献   

6.
段勃 《新闻知识》2006,(4):57-59
具备新闻敏感是对一个新闻记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形象地将新闻敏感称作新闻记的“新闻鼻”,但是对于电视记来说,他不但要有一个灵敏的“新闻鼻”,还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7.
高晓霞  王昕 《采.写.编》2001,(1):21-22,25
经济新闻是党报工作的一个重点,在报道中,让党的经济政策具体化,可操作化是经济新闻具有的指导性职能,而指导性经济新闻的显著特点就是针对性与可借鉴性,有针对性,经济新闻就能具体化,有借鉴性,经济新闻才能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借鉴性正是党报经济新闻服务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松武 《新闻界》2001,(5):11-13
天天与新闻打交道,对新闻价值已不陌生。新闻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传播者和受众心里各有一杆秤。然而,从新闻理论角度探讨新闻价值就不那么容易了。最近,在《新闻界》1999年第五期读到何光先生撰写的《新闻价值论》,受到新的启示,引起了我对新闻价值的思考。我国新闻界过去对新闻价值的定义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素质说”、“标准说”、“效果说”、“功能说”。正如何光先生指出的那样,目前对新闻价值的诸种意见虽然各有道理,但总的说来都没有揭示出新闻价值这个概念的实质:关系,他主张从新闻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入手把握新闻…  相似文献   

9.
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已进行三届,每届都有军报刊登的军事训练作品入选获奖,这说明军事训练报道运用现场短新闻这个“轻武器”有较大的优势。现在,不少作者已比较注重运用现场短新闻的形式报道军事训练等部队工作,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现象,有利于改进新闻工作,提高报纸宣传效果。但是,现场短新闻来稿中有个通病:有现场而无新闻。这是许多现场短新闻不能采用的重要原因。一位资深的新闻理论工作者提出现场短新闻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现场感强,短而精。其中新闻价值列首位。这是因为往何一种新闻文体,新闻性是其共同的…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去采访,他那个单位属“七所八站”之列,是编辑部明确要求少跑的。我问他有什么新闻?他哈哈一笑:“有什么新闻?你记者一来,就有新闻;记者到哪儿,哪儿有新闻。”这话我一直放在心里。现在不少新闻单位不是记者跟新闻跑,而是新闻跟记者跑。这种现象绝非是个别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新闻报道是源于新闻事实的,记者得跟着新闻跑,而“新闻跟着记者跑”,就使本末倒置了。工作再出色的单位,事迹再突出的个人,记者不去写、不去拍,就成不了报纸上、电视里的新闻;反过来说,有些单位工作虽说平平常常,…  相似文献   

11.
新闻价值一般表现为新闻事实“社会关心程度强、社会影响程度深、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大”,而新闻策划往往是在原新闻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更大规模的加工。有了有价值的新闻,还应该有好的新闻策划,这样,才能把新闻做好、做大。考察新闻策划对于新闻价值的放大过程及其效应,有助于我们树立新闻策划的主体意识,增强新闻策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闻欺骗及其与新闻失实的关系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然而,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并非都是真实的,新闻失实现象屡禁不止。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新闻失实现象具有明显的故意性,这就是新闻欺骗。即,新闻工作者或采访对象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新闻媒介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而欺骗广大受众的新闻传播行为。新闻欺骗与新闻失实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新闻欺骗行为导致的新闻报道肯定是失实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欺骗是新闻失实的一部分。但新闻失实与新闻欺骗不是等同的概念,新闻失实的范围更广。新闻失实包括故…  相似文献   

13.
新闻策划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策划辨析张水辉读了1996年第6期《新闻界》上有关新闻策划探讨的两篇文章,有所感,这里谈点个人看法。新闻策划非策划新闻,更非制造新闻。读了一些有关文章,感到对于新闻策划这个概念的理解,十分混乱。有人把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混为一谭,他们的“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14.
诗有“诗眼”,散文有“散文眼”,新闻也应有“新闻眼”。“新闻眼”是对新闻工作者新闻敏感性的一种形象比喻。有“新闻眼”的人,能敏锐发现、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最有新闻价值之处,最闪光之处,最吸引读者之处。同样是一座庐山,不同的游客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的结论往往返然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一个新闻,不同的作者前去采写,写出的文章也往往千差万别。但不管有多少种写法,一条新闻总有~条最佳角度,这是作者的“新闻眼”所决定的。笔者在多年编辑工作实践中,深感找准“新闻…  相似文献   

15.
新闻创新是全国新闻战线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所谓“新闻”其实不新,因为新闻工作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我们党的新闻工作也有了几十年的历史。直到今天,新闻仍面临着创新的任务,为什么?这是因为,第一,时代在发展,新闻不创新,就难于切近时代的脉搏。第二,任务在翻新,新闻不创新就难以承担起党和人民以及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任务。第三,读的口味、群众的口味、观众的口味在变化,新闻如果不创新,就很难有吸引力、感召力,很难收到宣传效果,尤其是党报党刊,如果不在新闻创新上下工夫,那么就不会有庞大的读群,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报道的前提是记者的新闻发现。新闻发现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有意发现。即记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基层一线去发现新闻,通常是主题先行;另一种是无意发现。即记者未加注意,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新闻。通常是主题滞后。以往,记者只注重新闻的有意发现,却忽视了新闻的无意发现。其实,新闻的无意  相似文献   

17.
高静 《记者摇篮》2005,(6):59-59
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知道,采写新闻都有个“由头”,而这个“由头”应该与新闻敏感密切相关。无论你写作水平多高。逻辑性多强,概括能力多出色,没有新闻敏感或新闻敏感缺失,都不会写出有特色、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闻来。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对从事新闻写作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青年作家、河南省商城县人武部政工科长余英茂,初涉新闻工作时,他把新闻看成“小兄弟”,以为凭自己文学上的功夫,搞新闻是小菜一碟。然而,真刀实论地干起来,他才发现“新闻别有洞天”,三十六行,各有各的门道,并非一通百通,吃“老本”是不行的。因此,他报名参加了新闻函授学习,苦心钻研新闻写作知识。果然事半功倍,在新闻写作上也取得了成绩,发表了大量的新闻作品,还有不少篇目获奖。也许会有读者产生疑问,搞文学的从事新闻写作以后,文学这个本行会不会丢了?新闻写作对文学创作究竟有哪些促进作用?二者能否协调统一,相得…  相似文献   

19.
陈立吾  胡剑 《新闻前哨》2006,(10):48-48
何为新闻,历来众说纷纭。权威的说法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又有学称,“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还有学说“新闻是新近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其实,不管是“发生的事”还是“发现的事”,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看重的是生动鲜活的新闻实践,是跑新闻,抓新闻,抢新闻,做到“人无我有”。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从业者的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新闻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每年都有大量具有新闻专业知识的大学生进入新闻媒体。这些新的从业者,有知识,有热情,有思想,对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