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人口到現在為止。大約已有五億以上的數目了。這五億以上的人口与世界總人口此起來,佔世界總人口的1/4,比美國要大三倍以上,而把美、英、法意、日、西德等六國的人口加在一起,也不及我國人口  相似文献   

2.
谁来养活中国?——中国未来的粮食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農業是立國之本,農業問题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帶根本性的大問題,農業問題中的糧食問题則是中國發展的根本之根本。“民以食為天”,“有糧则穩,無糧则亂”,糧食問题始終是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但我國目前的狀况表明,我國糧食問題的前景不容樂觀。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莱斯特·R·布朗在《世界觀察》1994年5期上撰文論及中國的糧食問題及其未來面臨的難題。12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的“吃飯”問題還须及早地警示。為此,我們請貢光禹先生將該文摘譯出來,副標題是我們加的,供大家參閱。  相似文献   

3.
當今世界經濟的競争越來越多地表現為物化在商品中的高新技術競争。許多國家高度重視高新技術研究和開發,競相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貿易。目前世界高新技術產品總值超過一萬億美元。佔整個製造業產值比重的17%,美國已超過20%,它的高新技術  相似文献   

4.
二千二百多年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四川省灌縣城外,岷江上游,修建了一項巨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這項工程,從那個時候到現在,二千二百多年來,一直為農业生產服務。它是我國歷代勞動人民智慧創造的結晶,它是我們偉大祖先的寶貴遺产。我国正在進行對農業的社會主義  相似文献   

5.
我們偉大的祖國,不僅擁有四萬萬七千五百萬的廣大人力,而且保持着相當豐富的礦產資源,可以作爲工業建設的基礎,可以作為由農業國變爲工業國的本錢。 (1)先就煤來說:煤在現在,仍然是工業上最重要的“能力之源”。根據最保守的估計數字,我國煤儲量至少有三千億噸(最高估計是九千九百五十六億噸)(萬萬曰億;每噸等於一千公斤,亦  相似文献   

6.
2020年3月13日,國家知識産權局、國家統計局發佈聯合公告顯示,2018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産業增加值爲107,090億元,佔國内生産總值(GDP)的比重爲11.6%。這是我國首次正式發佈全國專利密集型産業增加值數據,標誌着我國專利密集型産業增加值核算與發佈機制正式建立。爲全面反映我國專利密集型産業發展狀况.  相似文献   

7.
我們國家正處在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偉大時期。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就是要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了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我國從去年開始實行的第一個五年計划,基本任務首先就是集中主要的力量,來發展重工業。  相似文献   

8.
刘东 《未来与发展》1995,16(2):28-31
當前中國的經濟改革已進入攻堅戰——企業制度改革(產權改革)的階段,而黨的十四届三中全會關於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决議則為企業制度的改革確立了目標。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國外經濟學界關於現代企業理論的研究逐漸引起了國内理論界、企業界的關注,現代企業理論的一些研究成果也為解决目前國内企業改革所遇到的問題提供了可能性,為此本文力圖較為全面地介紹現代企業理論,供讀者參考。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們的國家已經走上了计划建设的階段了。國家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就是要在一個相當长的時期內,基本上實现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业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我們首先要集中主要的力量来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  相似文献   

10.
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領土,大部分得到了解放;在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一個大轉變。從舊社會進到新社會,從落後的農業國家,要改造成一個先進的工業國家。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可以算是幸運。我们有機會學習,改造自己爲人民服務,有機會爲參加新中國的建設而努办。现在一九五○年已經來到,  相似文献   

11.
到本世紀末中國將步入老年型國家行列。隨着工業化、都市化伪社會變革,生存競争的日趨激化,家庭结構的變遷與重組,傳統的養老模式己成為難以為繼的童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泪始乾,明天誰來養老?營造造福晚年的夕陽工程是大時代的呼唤。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阳紅 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結構屬於老年型,人口老齡化已成為當今世界重大的社會問題之一,我國的老年人口現正以每年3%的速度遞增。有關專家估計,到2000年  相似文献   

12.
去年除夕,江澤民總書記發表了關于臺灣問題的重要講話,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和求同存异的真誠態度,表達了海内外炎黄子孫的共同心願。在兩岸分離四十五年後的今天,江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億萬人民所共鳴,海内外渴望祖國統一的有識之士反響强烈。“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促進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仍然是所有中國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糧食是“寶中之寶”。我國農業從古到今都是以糧食生産爲主。现在全國糧食作物面積約估總播種面積的百分之八十八以上。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有稻榖、小麥、玉米、粟、高粱、大豆、甘藷、馬鈴薯、大麥、糜黍,蕎麥、燕麥、綠豆、豌豆、紅豆、豇豆等十多種,而稻榖、高粱、粟、大豆等的産量都是佔世界上的第一位,小麥的産量,在世界上亦佔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說,我國糧食種類之多和産量之  相似文献   

14.
鱼类的用途     
人類在出現的初期,就和魚類發生了密切的關係。考古學家們在海邊,河邊找到史前人類所用的工具中,常常有鈎、叉等石器,這些就是我們的祖先用來捕魚的工具。春秋戰國時,已有“魚我所欲也”的記载:在洪水附近的一個諸侯的坟墓內所找到的祭器中,發現許多魚骨。可見古時人類已經把魚類作為珍貴的食品。到現在,許多種的魚仍舊是我們很好的食品。世界上的魚產,每年達九百至一千萬噸,其中大都份是作為食品的,一小部份用作工業原料。1951年我國水產的總额為一百一十萬噸,今年預定的目標是一百五十萬噸。水產中的絕大部分是魚類,所以魚类在我國生產上佔着很重要的地位。 魚類的用途很廣,可以归纳成以下幾種:  相似文献   

15.
改革以來所有制結構變動是我國國民經濟最重要和最深刻的變化之一。這一變化的主綫是國有經濟比重迅速下降和多種經濟成份并存格局的形成。以工業為例,1978—1993年在工業總產值中,國有工業比重由77.6%下降到43.1%,集體工業比重由22.4%上升到38.4%,個體私營經濟和其他經濟類型從無到有,1993年二者比重分别為8.3%和10.2%。  相似文献   

16.
時代不允許中國知識界落後,中國知識界也不肯落後於時代,客觀形勢,加上主觀努力,四年來科學技術工作者在不斷向前邁進着。在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現在有了過渡時期總路線這個光芒萬丈的燈塔,更是闢開雲霧見青天,大家更感到有目標,有前途,有希望,同時又感到有重大的責任。 為了把中國社會逐步改造成社會主義社會,必须實行國家工業化。國家工業化,就必須有盈千盈萬的科學技術工作者來參加工作。在舊中國,大家親眼見到帝國主義利用不平等條約,控制了中國海關、交通和對外貿易,壟斷了中國金融和财政,佈置了一個從城市到鄉村的大剝削、壓迫網,使中國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經進入了有計划的國民經濟建設的新時期,第一個五年計划的建設已經开始了,我們將迅速地發展工業,首先是重工業,我國的天然資源將逐步得到充分利用。我國有着深厚的地下資源,同時也有着丰富的地上资源。植物資源是我國人民的巨大財富的一部分,它們将有力地支援着我國的工業生產,以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為了提高工農業生產,和加强我們對建設伟大祖国的信心,这里將我国較為重要的植物资源作一個簡單的介紹。從這里可以看到,我們的植物資源有很大的發展可能,並將在我国經濟建設事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國科學工作者,懷着無比興奮的心情,正和全中國人民在一起,热烈地慶賀新中國誕生的五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着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勝利,也標誌着科學研究事業的解放。舊中國在帝國主義及封建勢力的反動統治下,生產力受到了嚴重的束縛,工業得不到发展,科學研究事業也一直停留在落後的状態中。到解放前為止,全國只留下大約四十個研究機構,和六百多個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開放所带來的這場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結構性大轉型中,民營高科技企業無疑充當了某種誘發性晶核的作用。的確,圍繞着民營高科技企業的出現與迅速發展,我國的科技體制與經濟體制發生了急劇而深刻的變化。今天,在中國改革進入一個以企業改革為核心的新階段後,一些發達的  相似文献   

20.
民航專業飛行,是民航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新的人民民用航空不僅是迅速、安全、先進的交通工具,在國內外經济文化交流及爭取世界和平的事务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民用航空并且是工業、農業生產建設中的一个有力的助手。新中國誕生以來,在民用航空事業的建設中,一方面迅速恢复和發展了运輸飛行,另一方面开始創設和發展了我國歷史上从未有过的各項專業飛行。近几年來,我國先后开展了飛机护林、飛机治蝗、飛机探礦、飛机調查森林以及飛机施肥等專業飛行工作,对于工農業生產作出了一定的貢献。民航專業飛行的成果不但在經济上使我們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且使我們掌握了不少專業飛行的方法和經驗,为今后民航進一步为工農業建設服务、發展專業飛行打下了基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