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石器时期玉石斧的使用较为普遍,几乎所有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都有出土。据考证我国最早的玉斧出上在距今约8000年前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中。该玉斧造型呈长条形,长4厘米,呈绿色,属角闪石类。前些年望江县境内汪洋庙、黄家堰、枫林庵、砚池墩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一批玉石斧,其多是由地方玉料精心磨制,有一定  相似文献   

2.
宋康年 《收藏》2009,(6):102-102
1997年10月,望江县博物馆对新桥乡龙泉村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玉器多件。这些出土玉器为研究望江地区新石器晚期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选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约前2800—约前800)位于四川广汉市南兴镇,总面积12平方公里。从新石器晚期延续发展至商末周初,曾为古蜀国都邑。迄今为止是四川发现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出土文物最精美,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遗址的发现及文物的出土,揭开了川西平原早期蜀国的面纱,将其历史推  相似文献   

4.
杨勇伟 《收藏界》2014,(4):58-66
晋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强大诸侯国,位于山西南部的侯马市,古称“新田”,是晋国春秋晚期的都城所在地。1956年在新田遗址中发现了著名的侯马铸铜遗址,是当时晋国重要的手工业区域,其中出土了大量十分精美的青铜器铸造陶质模范,俗称侯马陶范。  相似文献   

5.
宋康年 《收藏》2007,(5):110-111
地处长江中下游之交的皖西南地区,包括一市(安庆市)、三区(大观、迎江、宜秀)、八县(桐城、怀宁、潜山、太湖、望江、枞阳、宿松、岳西),地域辽阔,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近年来,该地区的潜山薛家岗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于199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围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玉器(包括玉饰品)157件。嗣后,属于薛家岗文化范畴内的各县、市,新石器时代遗址也相继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初步统计约有数百件,填补了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一段空白。现选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波 《收藏》2010,(10):113-114
象牙及其制品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就有大量的象牙出土。也许是由于满蒙民族尚白的缘故,到了清代,牙雕制品开始大量使用和流行起来,并且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7.
耿志潮 《收藏》2007,(2):50-50
洪武青瓷概念的生产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1964年南京明故宫遗址、20世纪80年代初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和1984年北京四中基建工地原皇宫库房遗址出土了明初瓷器残片,才引起了一些古陶瓷研究者的关注。真正开始较系统地研究是在1994年景德镇珠山明初官司窑遗址的科学发掘之后。随着大量洪武青花瓷器残片的出土,研究者才得以将一些传世的洪武青花器与元青花和永乐青花区分开来,由是,人们才开始了解大明洪武朝青花器物。  相似文献   

8.
正元青花平底盘多出土于元代的遗址、窖藏、窑址、墓葬和沉船等,其中以墓葬出土数量最多。除江西景德镇为瓷器的烧造产地外,其他均处于元代漕运、海运的航线上或邻近地带。总体而言,元青花平底盘以国内收藏为主。出土典型器物除博物馆旧藏外,出土的典型元青花平底盘有以下9例。1.1970年北京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中出土元青  相似文献   

9.
韩建武 《收藏界》2013,(10):35-40
龙山文化晚期,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各主要文化区域出现了大型的城垣,其中最重要的是良渚、陶寺及石峁三大古城。这是相较以往的中心聚落的进一步发展,说明中国社会已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迈入了文明的门槛。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陕北出土的早期玉器,除石峁遗址以外,还有延安芦山峁及横山出土的一些玉器。这些玉器多属征集品,面貌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21,(3):42-54
2016年发现的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其范围约3平方公里,目前发现200多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芮公”“芮太子”等铭文的器物,这些文字证据证明了这些古墓葬遗址是古芮国遗址。该遗址是继2005年发现的韩城梁带村遗址之后,又一处揭示古芮国都邑和墓地的重要考古发现,其出土的文物之精美、之罕见,同样为研究两周时期的历史、文化、手工艺以及古芮国的文化内涵、世系、地望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陈康 《集邮博览》2008,(3):46-47
"射"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体育运动之一。所谓"射"即是射箭,是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射猎"活动。1963年,在山西朔州峙峪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镞证明,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先民就已使用弓箭来射杀猎物。"射术"在出现之初并不是一项体育运动,而是古代抵御天灾、造福人间的手段,史前就有"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12.
李朝春 《收藏界》2011,(4):56-58
青花瓷碗是建水窑青花中存世量最大的器型,几乎所有青花遗址都有出土,如蒙自瓦渣地出土有17件,泸西和尚塔出土18件,个旧王林寨出土34件,元阳六逢出土74件等。器型多为敞口,深腹,也有浅腹、弧腹。外壁装饰纹样有牡丹、松树、蕉叶、太阳、莲花、菊花、杂宝、佛杵、鲑鱼等。  相似文献   

13.
尹钊  岳凯  徐文楷 《收藏》2013,(11):78-81
凤鸟纹装饰出现得很早,考古资料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凤纹图像。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印有凤鸟、兽面和太阳纹图案的白色陶罐,其凤鸟的姿态为飞翔状,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凤形纹样。另如内蒙古赤峰出土的红山文化的凤形陶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凤朝阳”象牙雕,吴县鞋山墓葬出土的良渚文化凤鸟纹壶等。  相似文献   

14.
张世 《中国钓鱼》2001,(4):54-54
自古以来,鱼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这方面,我们的祖先在有文字之前,曾经绘制种种鱼画留下了记录。例如,现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仰韶文化鱼纹彩陶盆,据考证,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它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是新石器时代遗物,  相似文献   

15.
王聪  肖丽媛 《收藏》2010,(11):84-86
建国以来,河南出土了一大批商周时期的玉器。现将新郑市唐户和望京楼遗址出土玉器精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洛阳是我国九朝古都,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古代文物。本文试从部分出土文物和古籍资料中研究有关古代洛阳的投掷运动。 一、文物的发掘   1.1954年,在洛阳孙旗屯遗址发掘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石铲、石饼、石球等文物,其中有一个直径 9.8厘米、重量约为 1095克,表面圆滑、经过加工呈青黑色的石球。   2.1997年 6月,在洛阳小浪底库区,位于新安县仓头乡盐东村的盐东遗址,发现了史前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其中出土了一个直径 12厘米、重量约 1140克,呈灰色的石球。   3.1997年 10月,在洛阳偃师商宫殿遗址 (…  相似文献   

17.
付卫杰 《收藏》2013,(7):122-125
1996年10月,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一处大型佛教造像窖藏,这一发现当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该窖藏出土各类佛、菩萨造像400余尊,因数量多、种类繁、雕刻精美、贴金彩绘保存好、跨越时间长而备受关注。出土的大部分造像为北魏晚期至北齐时期,而高浮雕背屏式造像是这一时期最具时代艺术特色的造像形式之一。尤其是背屏造像上部雕刻的飞天,其清秀的面容,动人的微笑,飘  相似文献   

18.
研瓷动态     
《收藏界》2006,(1)
2003年11月至04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当阳峪瓷窑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清理了7座窑炉,出土了大量器物。当阳峪瓷窑出土的器物,有坚硬的灰胎,也有较  相似文献   

19.
刘云辉 《收藏》2008,(11):93-94
石家河文化是距今4500~4200年前分布在长江中游两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土著文化,它是屈家岭文化的发展,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大致同时。石家河文化晚期墓葬和遗址中出土的玉器较多,种类以小型装饰品为主,造型以人物、神面和动物形象为主,有玉人面、玉神面、玉虎头佩、龙形佩、蝉形佩、玉鹿头佩、玉鹰、鹰纹笄(jǐ),柄形器等等。陕西境内也发现了5件石家河文化玉器,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金花 《收藏》2007,(10):66-69
2001年,在山西侯马市西高村汾河南岸,发现了一处保存完好的东周晋国贵族祭祀场所,面积达12万平方米。遗址东面是晋国都城新田遗址,东南是虒(Si)祁遗址,晋平公兴建的祁宫很可能在此。在上万平米的范围内,发现有大量埋葬祭祀物品的土坑,出土遗物有牺牲、玉器、铜器,石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