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体育社会学教程.吕树庭,卢元镇.吕树庭,卢元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第一节体育社会学的性质(P.12~26)社会学发展至今,不仅建立了指导人们从宏观上认识社会整体的基础理论(各个学派的研究成果),还建立了指导人们从微观上认识社会各领域的部门社...  相似文献   

2.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2):F003-F003
张林(1954- ),男,山东莘县人。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1年在上海体育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曾担任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委员、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主任。现任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管理系主任、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和体育产业分会秘书长、体育管理分会委员,  相似文献   

3.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4):F0003-F0003
司虎克(1955-),男,湖北古城人。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留校任教。1985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历任上海体育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现任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兼任《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研》编委。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行政与社区体育计划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韩会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城市体育以社区体育作为工作重点。”为此,如何发展城市社区体育便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本文拟就社区体育行政与社区体育计划谈点浅见。一、社区体育...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概念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概念之管见吕树庭,饶纪乐一、从日本社区体育一词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得到的启示日本将“Community”译为“社区”,是在高速发展经济政策正式开始的1956年,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社区间、产业间大量的人口流动,以及...  相似文献   

6.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山西省规模最大、唯一一所具有独立校区的体育学院。学院前身是1958年晋南师专体育专科,1973年改建为山西师范学院体育系,1984年更名为山西师范大学体育系。1989年由山西师大体育系和临汾师专合并成立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隶属省教委直接领导,是山西省培养体育师资的高等学府。1999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并入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座落在山西省南部素称唐尧故都、花果新城的临汾市尧都区东郊。现有三系一部一所:体育教育一系本科、体育教育二系专科、社会体育系、公共体育…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对社区体育界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对社区体育界限的思考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韩会君如同社会体育一样,社区体育也是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出台,而正在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新话题。社区体育中的“社区”一词作为对体育起限制作用的定语,直接关系到如何去认识社区体育。社...  相似文献   

8.
河南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市。体育学院成立于1994年6月,其前身为河南大学体育系。体育学院现有体育系、武术系、运动系、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训练中心、河南省体育专业自学考试中心等单位。河南大学体育系始建于1960年3月,1962年,郑州体育学院并入,使体育系成为当时河南省唯一的培养体育专业本科生的基地。在艰苦条件下建立的体育系,经过42年的发展,学院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三个本科专业和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三个硕士学位点,已经形成了研究生、本科生和各类成…  相似文献   

9.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F0002-F0002
王人卫(1952-),女,浙江杭州人。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留校任教。2000年在上海体育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主任、体育保健康复系副主任。现任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系党总支书记。  相似文献   

10.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4):F0002-F0002
肖焕禹(1955-),男,吉林镇赉人。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留校任教;1987年获硕士学位;1992~1998年赴日本宫城教育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留学。2005年在上海体育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主任。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副秘书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东北亚体育史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11.
“热线”中的冷思考──关于女子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反差的社会学启示东北师范大学吕树庭,王源有资料表明,自1987年至1991年的5年间,在我国所取得的351个世界冠军中,男子为128个,占36.5%;而女子则为223个,占63.%,大大超过了男子,呈现...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关于建设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部署,国家体育总局今年组织开展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评定工作。经有关单位申报,国家体育 总局组织进行了评审和实地考察,现确定以下三个单位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 地:哈尔滨体育学院、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建设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对推动新世纪体育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提高研究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吸引和培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确定为研究基地的单位,应按照重 点基地建设的有关要求,健全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陈誉朗 《体育科学》2006,26(1):F0002-F0002
为充分体现《体育科学》专家办刊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2005年12月19日,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体育科学》杂志发展专家论坛”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田麦久博士,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体育科学》杂志主编田野博士参加并主持了会议,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2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参加。  相似文献   

14.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3):F003-F003
杨再淮(1958-),男,安徽蚌埠人。上海体育学院竞技体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上海体育学院球类系副主任,现任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兼任中国运动训练学会委员、副秘书长,《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编委。原为安徽省排球队运动员。1991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9年在职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曾在2000~2001年获日本政府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国立鹿屋体育大学研修1年。  相似文献   

15.
体育新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新闻学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单承芳单承芳1937年生于上海。1960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历任青海人民广播电台、金华日报记者;浙江师院、武汉大学讲师、副教授。1992年调任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长期从事新闻报道与新闻采访写...  相似文献   

16.
奉献的十年──庆祝《体育函授》创刊十周年本刊副主编李学芹教授成都体院副院长李学芹教授为推动体育函授教育的发展,全国体育学院函授教育协作组决定主办《体育函授》刊物,瞬间已逾十年。《体育函授》在国家体委和全国体育学院的支持下,特别在武汉体院的具体指导和组...  相似文献   

17.
体育科学发展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全国没有一所体育科学研究专门机构。1954年中央体育学院成立研究部,招收研究生,开始培养体育科研人才。1956年中央体育学院第一次召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与此同时,中央、华东、中南、东北、西北、西南六所体育学院相继制定了科研课题计划,提出了体育教育理论、运动技术训练、生物科学、体育史、体育教学法等  相似文献   

18.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3):F002-F002
吴瑛(1957-),男,山东蓬莱人。上海体育学院竞技体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O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留校任教。199O年毕业于前苏联国立中央体育学院,获教育学副博士学位。历任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副校长,现任竞技体育系主任、附属竞技体校校长、上海重竞技运动训练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运动训练学会委员、中国摔跤协会执委、中国举重协会执委、上海市田径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19.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1):F002-F002
姚颂平(1947- ),男,江苏常州人。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86年赴前苏联中央体育学院(莫斯科)攻读副博士学位,师从俄罗斯功勋科学活动家、著名体育理论和运动训练理论家马特维也夫教授。1990年获教育学副博士学位。1991年后,  相似文献   

20.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8):F0002-F0002
欧阳柳青,男.1964年出生。1983年考八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系。1984年交换代培进成都体育学院学习体育史,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返回武汉体育学院,留校担任体育史教学工诈,任学科:支部书记.兼教研室副主任。1992年考入上海体育学院攻读体育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1995年毕业回武汉体育学院,先后在监察审计处、教务处、宣传部从事双肩挑工作。1997年主动要求回体育系体育理论教研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