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化学第九章第一节“物质的导电性”中 ,硝酸钾熔化导电实验不足之处有两点 :一是硝酸钾熔化后插入电极要适时 ,否则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既浪费时间 ,又使知识的传授显得苍白无力 ;二是用加热坩埚使硝酸钾熔化导电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熔化的过程 ,只能凭教师一人观察 ,待熔化后告诉学生 ,同时插入电极 ,观察导电现象。这样 ,硝酸钾晶体的不导电到逐渐熔化导电的过程缺乏连惯性、直观性 ,结论具有模糊性。如果用试管代替坩埚 ,并解决固定电极这一难题 ,就可以克服以上弊端 ,弥补两点不足。1 实验用品硝酸钾晶体、试管 1支 (2 0mm× 2 0…  相似文献   

2.
一、可反复使用的塑料保险丝据报导,美国伯恩斯电子公司发明了一种能够反复使用的自动塑料保险丝。这种保险丝用高密度聚乙烯制成。这种塑料含有许多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碳纤维股。在正常的温度下,碳纤维股互相连接,形成导电的通路,其电阻值和普通的金属保险丝电阻值大致相同。如电路超载或短路时,电流增大,塑料发热膨胀。达到摄氏125度时,碳纤维股被拉开,电阻突然增加到超过100万欧姆,非常小的电流使保险丝保持发热状态,可靠地切断电路。把出故障的电器的插头从电源线上拔下后,保险丝冷却,塑料收缩,碳纤维股又重新连接起来,完成这个过程只…  相似文献   

3.
医用塑料滴瓶是由聚乙烯塑料经过热加工处理而成型的小瓶。质轻、透明,且具有相当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常温下不与任何溶剂反应。瓶的容积大小不等,但通常以10毫升者为最多。主要用于储存眼药水、滴鼻净等一类稀药液。形状如图1所示,使用时,只要用手指轻轻地挤压一下小瓶,瓶内药液便可一滴一滴地被排出,滴于患处。 笔者在中学化学实验微型化的研究中,对上述医用塑料滴瓶在化学实验中的用途进行了开发,发现它具有5种以上  相似文献   

4.
初级中学课本(全一册)硝酸钾熔化状况下导电实验,照课本中的实验方法,在瓷坩埚内熔化硝酸钾。瓷坩埚不透明,学生看不到硝酸钾熔化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塑料吸管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本研究制备出一款环保型易降解的玉米醇溶蛋白吸管产品.本文以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料,研究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山梨醇和甘油等辅料对吸管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山梨醇、甘油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正交实验,通过检测吸管的拉伸轻度、感官分数、规格尺寸偏差和质量偏差等指标,确定了吸管的最佳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玉米醇溶蛋白吸管最佳成型条件为95%乙醇700μL,羟丙基纤维素0.25g、聚乙烯吡咯烷酮0.60g、山梨醇60μL、甘油50μL.在此工艺条件下,玉米醇溶蛋白吸管获得拉伸强度较高,感官较好,且吸管的规格尺寸和质量均符合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6.
焊接塑料制品用的塑料焊条 ,加热时有较强的可塑性 ,容易加工成型 ,常温下又有较好的弹性 ,还是性能优良的绝缘材料 ,在物理实验中有若干妙用。高中验证波意耳定律和验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学生实验中 ,如果没有成品的气体定律实验器 ,可以用医用注射器和自制的塑料框架代替。取一段长约16cm的塑料焊条 ,在酒精灯上缓慢烘烤加热 ,根据注射器活塞顶部的形状 ,用尖脚钳弯成如图 1a所示的框架。冷却后的塑料框架 ,依靠其弹性 ,能稳稳地卡在活图 1 塞顶部 ,以此来完成上述实验 (如图 1b所示 )。笔者自1985年使用该自制教具以来 ,效果不错 ,…  相似文献   

7.
晶体熔化和凝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实验中,教科版初二课本中提出用海波或冰做晶体熔化实验。由于海波的纯度不高,加热火源的大小不易控制,学生做此实验不易成功。而用冰做熔化实验,由于冰是块状固体,即使把它碎成小块,每块冰之间仍有间隙,因此用冰来做晶体熔化实验熔点还是不稳定。而探究晶体凝固实验,也只是一带而过。课本中提议把一杯水放进电冰箱冷冻来解决晶体凝固实验,如何操作,没有了下文。让学生们打开冰箱门观察,还是关上冰箱门观察呢?很显然,测量温度也遇上了麻烦,故这样的实验不合适课堂教学,也不方便操作。为此,我对实验进行了如下…  相似文献   

8.
课本中用固体石蜡和催化剂氧化铝混合加热有两点不足:一是反应时间较长;二是得到液体量少。用聚乙烯塑料代替固体石蜡完成此实验,可以在5分钟内出现现象,另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且认识到“白色垃圾”也可以变费为宝。  相似文献   

9.
正1传统铝热反应实验存在的不足1镁条不易点燃,需用酒精灯点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对学生视觉造成暂时的伤害而难以观察后续的反应现象。3虽然纸质漏斗用水浸湿,但局部区域水蒸发后无法承受高温灼烧而被引燃,致使未反应的药品散落在反应台上。4由于滤纸的遮挡,部分学生无法观察到实验现象,特别是无法观察到熔化的铁水,造成学生对实验反应产生高温缺乏感性的认识。5纸质漏斗开口较大,熔化的铁水和灼热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萘的熔化和凝固常规实验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法,并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用温度传感器来改进该实验。  相似文献   

11.
以塑料矿泉水瓶、食品塑料桶、打印机灌墨用的塑料墨盒、塑料小药瓶等废弃物的再利用为例,阐述了如何将生活中的废弃物运用到初中化学实验中,提高实验的效率,增强实验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无冰冰场     
据法国《工业与技术》杂志1984年12月号报道,英国一家塑料公司为巴林酋长国制造了一座无冰的人造冰场。冰场的表面是由聚乙烯板所制成,当然,这是一种特殊的,高密度、高分子量的聚乙烯。冰场表面经浮石抛光,涂有一层专门的润滑液。在同样的用力情况下,在这种冰场上滑行,其速度要比在冰上滑行低10—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的发展,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衣、食、住、行及卫生和健康等条件,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污染。如何来发扬化学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克服它给我们带来的缺陷是科学工作者今后的奋斗方向。本单元演示实验和活动与探究较少,希望教师在讲到每种物质时,尽力给学生进行展示。1演示实验分析与实验教法建议[实验12-1]塑料的热塑性实验分析此实验比较好做,只要控制好温度即可。教法建议演示塑料的热塑性时,温度控制不好,会引起塑料发生燃烧。希望教师在演示前,先用CO2气体将空…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三化学课本第111页实验3—7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中,要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法。但按此法去做常不易成功,影响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在于反应要求高温,喷灯加热虽能达到高温,但难于控制,特别是喷灯火焰常使受热试管外壁局部过热而熔化,造成实验失败。有的同志设计用电加热法(详见《教学仪器与实验》1992年4期23页),笔者认为,该实验装置复杂,操作又不方便。为解  相似文献   

15.
高中《化学》教材中此实验的做法是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可观察到钠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石棉网上留下一层黑色物质,并有少量淡黄色过氧化钠存在。实验中,因钠燃烧后留下的黑色物质较多,使得学生较难观察到钠燃烧产物过氧化钠的颜色。可将实验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中《化学》教材中此实验的做法是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可观察到钠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石棉网上留下一层黑色物质,并有少量淡黄色过氧化钠存在。实验中,因钠燃烧后留下的黑色物质较多,使得学生较难观察到钠燃烧产物过氧化钠的颜色。可将实验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物理是一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应用科学,因而课本上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学生的自主实验。但受学校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一些实验做不成或实验现象不明显,老师不得不把实验现象和结论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上课时高兴而来,沮丧而去,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如果我们对实验器材稍加改进,因陋就简,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是我对三个实验的小小改进,希望对大家特别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有所帮助。1晶体熔化实验的改进在做晶体熔化实验时,课本上建议的材料是  相似文献   

18.
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是物理热学实验中的难点实验。本文主要分析了常规实验过程中海波晶体熔化与凝固曲线变异的原因,并尝试了应用HPCI-1物理实验微机辅助教学系统对海波晶体溶化与凝固实验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了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章简单介绍了传统的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以及一些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本章的知识都属于常识性介绍的内容。由于教学层次比较低 ,而且全章又没有很多理论知识 ,所以 ,本章不会成为教学重点 ,也没有设置各种性质的教师演示实验 ,更没有安排学生实验。本章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了由塑料废弃物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和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方法 ,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危害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  相似文献   

20.
巧用加热法     
加热法是常用的实验方法,只要应用得法能收到出奇不意的效果。笔者仅从实验善前善后工作出发,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了一些巧用方法以飨读者。(1)巧除烧杯底部石蜡做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时,石蜡在烛架上燃烧时,烛油时常会滴到烧杯底部,凝固后成块粘在底部很难洗去。这时可取一三角架、一石棉网、一酒精灯进行加热,将附有蜡烛的烧杯置于网上加热3~5s,待蜡烛与烧杯接触层熔化时(注意不要等到石蜡完全熔化),用玻璃棒轻而易举地就可将成块蜡烛剔去。倘若做学生实验,大批烧杯采用这种方法处理是非常巧妙之举。类似地若石蜡滴在玻璃板上亦可用同样的方法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