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2.
新闻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采稿、编辑选稿和编稿、读者评稿都有客观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别的,正是新闻价值本身。新闻价值起着衡量、评价、取舍稿件的作用。新闻价值这个词,最早起源于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西方新闻学者把新闻价值说得很神密,认为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难得清晰了然”。其实,新闻价值并不神密,而是客观存在的。过去,我们好长时间不准提新闻价值这个词儿,似乎一提到它,就有宣扬资产阶级新闻观之嫌,这是十分荒唐可笑的。  相似文献   

3.
科技新闻的品质要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品质是新闻从总体上衡量所具有的质量。报纸编辑衡量新闻稿 ,大多着眼于稿件的新闻价值。稿件的新闻价值提高了 ,有利于增加报纸的吸引力 ,使报纸能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取胜。但是事实上 ,即便稿件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有时和办报人所期待的读者对报道的重视和关注还会有相当距离 ,因为新闻价值只解决新闻重要与否、是否值得报道的问题 ,并不能完全解决可读性问题。有价值的新闻并不一定能引起读者热切的阅读愿望 ,这一点从报纸每天在读者手中停留的时间就可以看出。每天刊载重要新闻的报纸 ,如果按其新闻价值来衡量 ,对读者应该具有相…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看报看题”的读者不少.据了解,除有的读者因时间紧,无暇详看内容外,不少读者看报看题,是为了寻找自己需要的新闻.这就要问办报人:我们的报纸,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要?我在报社工作多年,办报辛苦是次要的,最苦恼的是,一张报纸摆在读者面前,只看题的人不少,详看内容的人不多.这主要是读者需要的东西不多.也就是说,我们的劳动成果,没有完全得到社会承认,怎么叫人不苦恼呢?最近,我做了点调查,从了解读者的需要,回到分析报道的内容,大约有三种类型内容的稿件,读者只是看看题目,有的甚至连题也不愿看.一类是所报道的内容,读者不所想、不所需,有的甚至与读者的需要相悖.新闻事实与读者的需要相吻合,新闻才有价值;如果新闻事实好,但读者不需要,就是无价值的新闻.因此,记者不但要调查研究选择好的新闻事实,还要研究读  相似文献   

5.
沈兴耕 《传媒》2005,(1):48-50
读者为什么要看报纸?如果用最简洁的话回答,那就是为了获取有用的信息.至于其他方面,如欣赏版面等,即使有,也不可能是第一位的,更不可能是多数人所为.这一判断告诉我们,办报纸,什么时候都必须是内容第一.即便版面改革,也应该从稿件内容入手.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认认真真地研究自己的读者.  相似文献   

6.
新闻价值是一种认识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报业竞争的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容,是看能否提供好的新闻给读者。 以前我们听惯了一句话,说要提供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所谓新闻,是人们并不知道的东西,人们还不知道的东西,你怎知他喜不喜欢? 所谓新闻,是不管人们喜不喜欢都应了解的。地震发生了,战争爆发了,这些灾难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但因为不喜欢就可以视而不见么?只愿意听好消息的人,不是幼稚就是不健全。 不同的报纸的报道有高低文野之分,记者编辑怎样去选取最值得读者关心的新闻报道出来,这就需要了解什么是新闻价值的问题。 新闻价值是记…  相似文献   

7.
新闻写作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有人称它为新闻写作的规律.新闻的宣传作用同新闻写作的这一特点是一致的。“事实胜于雄辩”,只有用最有说服力的事实写出的新闻,才能有力地影响读者,起到真正的宣传作用.现在有些新闻,从写作角度讲,一个很大毛病就是不善于用事实说话,议论多,事实少,不是概念加例子,就是“事不够,空话凑”.对这样的新闻,读者不仅不愿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自然也削弱了宣传效果. 新华社记者解国记、刘云莱采写的关于中牟县落实“三挂钩”政策情况的报道(见附文),好就好在突出了新闻写作这一特点,生动具体,说服力强.  相似文献   

8.
在外采访,在家编稿,向通讯员约稿,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从什么角度采写新闻?用什么标准选择稿件?这就是我们经常思考的新闻选择问题。那么,报纸究竟用什么标准来选择新闻稿件呢?在实践中我们把它归纳为:量价值、选角度、提问题、找由头。概括地说就是新闻选择的四把尺子。  相似文献   

9.
khan 《青年记者》2016,(7):67-69
我曾经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做了多年新闻客户端,现在彻底放弃且不再看好.新闻客户端靠运营和产品是很难做起来的. 先说下新闻这个行业.新闻是一个相对古老成熟的行业,从世界上第一份报纸发行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新闻已经非常成熟和常态了,就像筷子,你怎么变也变不出花来.所以从形态上去看,新闻本身不会再有什么创新了,这也就是现在市面上的新闻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张弛 《记者摇篮》2015,(4):22-23
对可读性的解释,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一是由西方新闻学者首先提出,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二是指新闻内容与新闻形式完善结合的尺度,是以稿件的新闻价值为基础。可读性,是衡量报纸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各类报纸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目的和要求以及不同内容和方式,但接受新闻的对象只有一个。如果办报人忽略了读者的想法,没有人愿意去看;如果报纸版面混乱无章,报纸就失去了其价值。企业报作为纸质媒体的一种,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同时,有自身的局限性。如何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体现  相似文献   

11.
国内有家机构曾做过调查,读者阅读报纸新闻,有九成以上是先读标题后看新闻的。应该说,读者拿到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不想看什么,首先取决于标题。标题直接决定了读者对新闻的取舍。精彩的标题,体现的不仅是编辑的水准,也体现了报纸的水平,对引导读者阅读十分重要,甚至对提高报纸的零售量和发行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詹国枢 《新闻界》2000,(4):19-20
办了多年报纸 ,有些问题却一直没弄清楚或者说没完全弄清楚。比如 ,报纸该登什么稿?有时 ,记者发来一篇稿子 ,编辑看了说 ,这稿子 ,没啥意思 ,不登了!有时 ,报纸登了一些稿子 ,记者看了说 ,这样的稿子也能见报?没劲!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公理”何在呢?从读者心理出发 ,想了一个比较简单因而可能也还适用的公式 ,叫做“三要两不要”标准。标准一 :要登读者“很想知道”的稿件报纸该登什么稿?当然该登新闻稿。然而 ,我们每天抓了不少新闻 ,也登了不少新闻。为什么读者还是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大呢?这还得从新闻的定义说起。什么叫…  相似文献   

13.
办报有没有阶级性,我想这已经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报纸的阶级性,早已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办报实践活动所已证明。那么新闻有没有共同兴趣呢?我想还是应该有的,只不过这个共同兴趣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比如,来自海湾战争的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是全球所关心的新闻。不论你站在什么角度上看,也不论你从什么立场去发新闻,总之是各色人等所关注的。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共同兴趣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比如某些经济新闻、某些会议新闻,从局外人来说(指不是本行业,或者不在其位)似乎不一定感  相似文献   

14.
报纸编辑工作一向被认为是报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审美角度来看,将报纸编辑工作视为新闻审美与创美活动的重要方面来研究,至今还未引起从业者足够的重视。为倡导建立报纸编辑美学,促进依据美学原理进行报纸编辑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本文试从以下几点作一些探讨。 一、报纸编辑美学的研究动因 何为报纸编辑美学?笔者认为,报纸编辑美学是从审美角度把握报纸编辑的整体活动美,以构成报纸编辑主体与客体(包括读者、作者及其他相关者)之间的审美关系和谐一致。报纸编辑美学由长期的报纸编辑实践及读者的检验应运而生,具有客观规律性。 1、报纸编辑工作本身创造了编辑美。报纸所刊内容是人类现实的反映,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真善美。从新闻实践来看,作者的审美角度是用事实的真与善来判断对象是否有采写价值。而从读者方面讲,则不仅要求真与善的信息,还希望作品生动活泼,读报时有一种和谐自然的审美愉悦。这二者统一于报纸编辑的审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这两句话充分概括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标题是一篇文章的主题,是文章主题最简明、最有力、最好的体现;制作标题是新闻记者、编辑的主要工作程序之一;报纸编辑用标题来概括、评介新闻的内容,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  相似文献   

16.
目前,报纸上的经济新闻一是不算少,二是不耐看。究其原因,很多经济新闻往往是各种业务活动的叙述,缺少新闻价值,读者不感兴趣。有人概括这样一个公式:领导作用+业务活动+效益数字=经济新闻。 从“工作角度”写新闻,新闻味不足,读者不买  相似文献   

17.
所谓关注度,顾名思义,它是读者对新闻的关注程度。关注度大,说明新闻的吸引力强,达到了传播目的,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其新闻价值。否则说明其中存在传播障碍。关注度,从某种程度上看,是衡量一张报纸经济报道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尺。   经济报道的关注度主要受其实用性、服务性和重要性所制约,并与其接近性、直观性、通俗性密切相关。   一、找准经济报道的实用角度,靠实用性提高关注度   通过调查发现,读者看经济报道,越来越把目光投注在报道内容是否与己有关、是否对己有用这一点上。因此,越有实用性的经济报道,关注度越…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闻摄影界喜欢用目击者报道来概括新闻照片的特点。他们认为,一张新闻照片本身即表明三个基本问题:记者到了那里;他看到了事件的发生;事件就像照片所描绘的那样。它告诉读者这是第一手的报道,他最接近于事实的真实情况。摄影记者把这一事件的信息传播给读者时,除了照片之外,还要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 照片和文字的融合 美国著名的新闻摄影编辑和理论家威尔逊·希克斯着重从生理学的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他认为,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时,首先是依靠视觉,其次是听觉。读者看报纸上的文章时,基本上是他的听觉起作用。因为人的眼睛看文字时,实际上是把文字符号默读给耳朵。当声音的符号传达给大脑后,人会获得对事件的概念。从这点看来,眼睛在表述文字时是受到了一  相似文献   

19.
每一家报纸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北京晚报的特色是什么呢?她至少应该突出北京的地方特色和晚报的特色。北京晚报虽然在全国发行,但我们强调立足北京,面向北京的读者,所以晚报刊登的新闻,除重大国内、国际政治新闻外,绝大部分是北京的地方新闻。北京晚报的任务是补日报之不足。因此,我们努力避免单纯从工作角度出发抓报道,充分考虑读者的兴趣和要求,从群众的角度抓新闻。宣传要看对象。晚报的读者既包括干部,也包括各条战线、各个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面孔是人的重要部位,眼睛是重要部位中的重点。对一张报纸而言,头版是面孔,头条是眼睛。读者总是通过看头版头条去认识一张报纸,去衡量一张报纸的水平。可以说,头版头条是报纸的“眼睛”和旗帜,“眼睛”明亮、旗帜鲜明,自然显示出报纸的水平和质量。作为企业报,因其服务企业、围绕企业党委中心工作办报的特定宗旨,决定了头版头条必须围绕企业党委中心工作来安排.也可以说,一篇稿件能否上头版头条,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记者的妙笔生花,而是新闻事件本身的价值.是编辑部门和人员的选择能力和编排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