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在学习了按规律进行AB形式排序后对排序产生强烈兴趣,自由活动时间内经常自发地用雪花胶片、小鱼胶片玩"开火车"等排序游戏.延续幼儿的兴趣,从其学习心理出发,我设计了本次排序活动.活动设置幼儿较为熟悉的"花园舞会"音乐游戏情景,整合美术活动内容,设计了4种排序游戏.提供丰富且富有创意的材料,让幼儿在多层次的游戏情境中,愉快地认知、探索和掌握按规律进行ABC形式排序.  相似文献   

2.
设计思路 本次排序活动特设"食物串串屋"仿生活情境,通过情境教学法、操作法、观察法等,设置多层次活动,引导幼儿从模仿到自排.让他们在将物品按特征有规律地进行ABC形式排序中,感知序列关系,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设计思路】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活动设计中,我们采用游戏的形式,选择幼儿熟悉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请幼儿扮作红、黄两色的正方形、三角形宝宝,参与游戏。我们巧妙地运用了充满神秘感的“图形魔盒”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将多种排序规律渗透其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图形的多种排序规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按规律排序。  相似文献   

4.
秦锋 《家教世界》2014,(6X):24-25
<正>活动设计: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我尝试运用"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幼儿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等多方位形式来感知、认识不同种类的糖果,让他们在探索中得到自己的见解,最后又结合故事让幼儿知道吃完糖果要漱口好习惯。活动目标:1.了解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知道糖果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2.通过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等多种方式感知糖  相似文献   

5.
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幼教工作者所关注,但在区域活动设计中往往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区域活动之间“各自为战”,相互间不能有效发生作用等问题。这样的区域活动既无目标,也谈不上环境创设,不能有效促进幼儿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设计时应该有一个系统性的思考。一、区域活动设计系统思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袁芒 《早期教育》2002,(2):30-30
设计意图 我们给幼儿发放了"爱心宣传卡"后,有些幼儿萌发了"保护母亲河,奉献一片爱"的愿望.因此,我设计了本综合主题活动,意在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活动,达到以下教育目标: 1、了解黄河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树林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健康活动源于生活,所以在设计活动时可多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注意运用有效的手段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并将这些内容还原到幼儿的生活中。1.活动引入要实际活动一开始教师可利用幼儿感冒生病、流鼻血的实例,用提问或结合照片引导幼儿展开讨论,从而使幼儿发现秋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天气已经发生了变化。2.活动形式要有效在原方案的第一环节,教师只是让幼儿观察和比较秋季服饰的变化,其实可以将秋季穿衣的常识渗透其中。如"天冷了肚子要包好""外套小门关关紧"等,这些才是幼儿会遇到的实际问  相似文献   

8.
区域化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以强调幼儿的主体性为主要特征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指导下,基于区域化游戏活动组织形式的灵活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有助于推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等特点,我园开展了"区域化游戏活动的特色研究"课题研究,把促进幼儿素质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是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而游戏的本质是幼儿的天性在自主、自发的表现中丰富和完善自我.我园在幼儿主体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了"自主表演游戏活动"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黄鹰 《早期教育》2002,(2):37-37
以区域活动形式开展的全园性早锻炼是真正以"幼儿为本"的活动,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任一活动.但如何调节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运动量呢?通过实践,我发现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着手:  相似文献   

11.
国王生病了     
活动意图"国王生病了"这个语言活动以往是遵循以阅读画面、问答讨论为主的教学思路进行设计的。但是,如果单纯地让幼儿看着画面,老师为幼儿读一段,然后提一些问题让幼儿来回答,整个活动过程未免有些枯燥,不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希望有所改变,于是借用了"儿童戏剧表演"这一形式来组织本次语言活动。通过画面欣赏、对白设计、问题讨论、动作模仿、即兴表演等方式,避免让幼儿简单刻板地识记作品要点和内容,使幼儿能主动参与作品表现,在与教师、同伴互动合作中进行自主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2.
章文艳 《早期教育》2004,(10):30-31
课题来源 皮影戏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在幼儿园组织的欣赏活动中,幼儿对这种特殊的表演形式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提出了许多问题.根据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及对有关内容的探索愿望,生成了"好玩的皮影戏"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3.
幼儿对自然、对生活、对未来满怀梦幻,涌动着不尽的创造的情绪.然而,他们的灵性却经常面临习惯于用理智、知识和技术去把握一切的成人遏制和埋没的巨大危险.活动内容知识化、技能化,活动形式集中化、组织化、同步化,忽视幼儿的主动学习,忽视幼儿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培养等问题,仍存在于很多幼儿园中.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我园开展了"幼儿活动区教育的研究和实验"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对幼儿的活动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促进幼儿成为主动学习者,使每个幼儿在已有经验、原有水平上有不同程度成长的一个有效平台。近年来,我园实践了"区域活动"这一形式,并尝试用"一课三研、连环跟进"的教研方式来提升科学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一、构建幼儿探索科学的平台1.丰富操作资源,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以科学区为例,我们为幼儿配置了大量的科学活  相似文献   

15.
金海宁 《山东教育》2003,(18):35-35
设计意图在以往的操作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编纸很感兴趣。因此,我从幼儿兴趣入手,引导幼儿在参照图示的基础上自己编出小乌龟,并能大胆设计画面,利用辅助材料合理布局。让幼儿在主动的探索活动中发展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目标1.学习向左编纸(符号图示:L)的基本要领,会看编纸符号示意图()编出小乌龟。2.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像,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辅助材料布置小乌龟的家。3.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活动准备1.教师教具:录像机一台,录像带一盘(儿童剧《小乌龟的家》)。编纸符号示意图一张,示范用纸条2根,编好的成品乌…  相似文献   

16.
主题探究活动是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基础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生成主题,利用以幼儿"主动学习"为特征的自由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形式,以解决或探究一定的问题为任务定向,以材料的自由操作为主要活动形式的一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的发现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7.
许丽萍 《山东教育》2003,(33):33-33
设计意图认识数字是中班普通的数学内容,活动多是比较枯燥,老师教得没劲,幼儿学得差劲。我曾有失败的经历:一个学期教下来,班上有好多孩子竟然一个数字也不识。于是我就在教学形式上下了功夫:一是把枯燥的数学活动融于音乐、美术、游戏等活动中;二是把必不可少的操作材料变得丰富多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和爱好自选一种和多种。这样一来,体现了注重幼儿个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活动目标1.通过自选各种形式的材料,用幼儿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数字8的认识。2.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幼儿对数字8的感性经…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数概念活动中需要面对的主要矛盾是数学抽象性与幼儿教育活动具象性之间的矛盾。将幼儿数概念活动设计为具有故事情境和递进任务的游戏操作活动,应从三个要点出发:一是创设兼顾幼儿兴趣、活动目标、幼儿已有经验的"故事情境",使之成为活动导入和展开的好帮手;二是设置注意难度层次、发展适宜、过渡衔接自然的"递进任务",使之成为幼儿掌握数概念的好支架;三是开展材料充分、指导合理、组织形式灵活的"游戏操作",使之成为幼儿建构数概念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日生活活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意图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规程>的认识和理解有了一个质的转变,真正树立起"一日生活即课程"的教育观,将一日活动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幼儿进餐、午睡等生活环节,设计游戏化的教育活动,科学地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健康的生活中愉快、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有规律排列的事物,他们对有规律排序具备了初步的生活经验,但是还没有形成具体概念.因此设计了中班数学活动《小斑马旅行记》,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的现象,并能按规律排列物体,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的现象,能够按规律排列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