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评热方兴未艾,不少报纸每天的时评版多达2个以上,时评版的位置也前移至二版、三版.伴随着时评的"做大做强",报刊新闻竞争已从单纯的消息竞争发展到如今消息、时评两条战线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毛竹菊 《青年记者》2016,(15):36-37
网络时评是发表于网络平台上的时评,相较于传统纸媒的时评专栏,具有时效性强、平民化、发表门槛低等特点。网络时评的兴起,吸引了更多人参与社会讨论;时评人也基本认可“时评写作的公共取向”。①走在舆论浪尖的网络时评人在评论哪些新闻呢?笔者选取了凤凰网2013~2014年评出的十大时评名博②中的10名博主,对其博文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3.
评论是新闻的衍生物,是新闻的进一步拓展与升华。当前,时评言论在都市类报纸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一面“媒体的旗帜”。各报纸纷纷开辟时评言论专版,不仅一方面抓时评言论稿件质量,另一方面也在时评言论的表现形式上探索出新。其中,集纳一定数量的新闻事件,并针对每条新闻事实逐一进行一句话式的概括点评,成为一种常见而极具特色的栏目形式。这类栏目一般随时评言论版固定每日刊出,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公众评议性。譬如《西安晚报》的“快评天下”、《北京晚报》的“新闻点点评”、《每日新报》的“奇事齐评”、《海峡都市报》的“一句话时评”、《新快报》的“有网天天上”等等。  相似文献   

4.
"新华时评"是新华社国内部于2001年开始设立的专门播发评论类稿件的专栏,播发包括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文章、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和记者署名文章在内的各类评论稿件.本文将通过对具体文本的选题、论点、论证过程等部分的分析,对"新华时评"专栏评论文章中的信息含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时评是报纸评论的一种。应时代发展需要而诞生的时评,与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大言论相比,具有快捷、灵活等优势,特别是时评的监督功能,已成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武器,因而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报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而时评又因极强的时效性,在引领舆论、表达价值取向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打造品牌时评栏目很早就提上<科学时报>日程.  相似文献   

7.
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时事评论以深刻性和尖锐批评性为受众所追捧。曾几何时,以都市类媒体为主的全国各地大小报纸纷纷开辟时评专版,有资料显示,鼎盛之时,国内创办时评版的报纸有300家之多。不少纸媒将其视为应对新兴媒体挑战的杀手锏。不过,现在有很多报纸的时评阵地正快速失守,不少曾红火过的时评版面也纷纷淡出人们的视野。时评怎么了?病了!时评到底犯了哪些病?钱江晚报又如何免遭感染?对此,作为经常给该报时评版提供稿件的作者,笔者进行了一些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时评版编辑,笔者发现,虽然一天可以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时评二三百篇,但一稿多投和就某一新闻扎堆评论的现象严重,好多稿件既与本地关联度不大,又没有什么新观点,认知角度和写作手法也比较陈旧老套。而我们的一次读者调查表明:许多读者对“不着边际”、“不关痛痒”、“不分场合”的评论很快就失去了“新鲜感”;主管评论工作的总编辑也认为,《宁波日报》的时评,如果游离于宁波之外再好也只能是写得好,但时评不是文学作品,重要的不是“好看”,而是“有用”。再就是,媒体热衷于新鲜话题,抢先发表“最新”新闻的相关评论,而对于“较旧”新闻…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评的传播具有时效性强、言说空间较大、发表空间广阔等优势.这些优势也为网络时评传播的强大效果奠定了基础.但网络时评传播也具有公信力不足的问题,破解这一问题需要网络舆论引导者和网络时评写作者两个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如今,任何一份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报纸,都极其注重打造旗帜鲜明、且具有品牌号召力的新闻时评栏目或版面。新闻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以其短小、精炼、快捷、深刻、尖锐的特点,在社会上得到了比较强烈的反响,从而引起读者共鸣,并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而在工作中编辑处理时评稿件时,发现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现提出来以供探讨。一、时评言论,贵在短小精悍。一篇精辟的时评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闻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文体迅速走红,其生命力之强,作者参与热情之高,媒体之重视,完全可以用“风靡”一词来形容。 新闻时评在国内的兴起,除了舆论环境日益宽松、民众表达欲望日趋强烈的现实因素外,还出于新闻规律的内在要求。随着传媒间竞争的加剧,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传统的报纸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报纸快快不过广播电视,广广不过网络,只有在深度上、观点上多做文章,才能赢得竞争的主动。因此,新闻时评这种文  相似文献   

12.
黄永礼 《新闻世界》2011,(11):31-32
社会转型期,新闻时评以其快捷、深刻、尖锐等特点,以及贴近性风格,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成为媒体竞争的“利器”。但在其繁荣发展的同时,“同质化”现象趋重,影响了时评的社会传播效果。因此,需要不拘一格提高说服艺术,另辟蹊径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深度挖掘提炼,构建开放时评格局,提高时评的可读性、引导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正处于第三次"时评热"时期.其中,报纸时评的发展势头总体上是好的,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一是预设观点,不注重观点的平衡呈现;二是少数作者素质偏低,制约了时评的传播致效;三是观点雷同,浪费了报纸版面资源.发展传播学为报纸时评赋予了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使命,为此报纸时评传播管理者应从时评有益于国事的高度出发,保障时评的表达自由;报纸时评工作者应增强伦理道德意识,以国利民福为依归进行创作;报纸时评"生产链"全系统应强化精品意识,用优秀作品来充当公共空间的优质话语.  相似文献   

14.
时评"时评"     
当今中国,时评空前热闹,但问题也不少. 时评成了一次性消费品.历史上,优秀的时评,文道并茂,并不随时事新闻迅速淡出.如诸葛亮的政治时评<出师表>、韩愈的人物时评<祭十二郎文>、书圣王羲之的文化时评<兰亭集序>便是例子.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 ,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 ,7个新闻版里 ,《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 ,《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 ,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 ,《冰点时评》的热度仍旧有增无减 ,成为《中国青年报》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笔者认为 ,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打造自身特色、凸显言论的力量是读者喜爱的缘由之所在 ,也是它留给新闻评论性栏目最突出的启…  相似文献   

16.
近一个时期以来,新闻时评又被高度重视起来。全国各大报刊纷纷争设时评版。这些评论像一面面高扬的旗帜,最能体现报纸鲜明的立场、观点。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许多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都需要及时给予关注和释疑,评论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好地担当了帮助读者明辨是非的任务,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王兰 《今传媒》2007,(3):36-37
时评是对新闻事件与人物的评论,是这几年活跃在媒体上的一个评论的特殊文体,它以其快捷、深刻、尖锐的特点和容易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优势,在社会上获得了比较强烈的反响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喜爱.虽然对时评的概念争论不少,但全国许多报刊都开设了时评版,几乎所有的网站都开设了时评专栏,时评的影响范围大大扩展,也给评论作者提供了更多表现的舞台.  相似文献   

18.
时评目前在国内的确热了,但是时评作者、编者和版面并没有完全成熟,有关时评和时评现象的研究也刚刚起步,绝大多数还停留在零散和感性阶段.  相似文献   

19.
得益于传播技术的突破和传媒体制的逐渐松绑,言论市场的再度活跃或者说时评的井喷式繁荣是当下学界和业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南方周末》作为中国报业的带头大哥,在时评的发展创新层面更是敢为天下先。评中评栏目的创办便足以使该报在言论集散以及舆论整合方面笑傲国内群媒。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竞争中,时评已成为媒体间互相比拼的重要内容。电视评论以声画兼备见长,网络评论以互动性强取胜,报纸评论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新媒体的竞争,大量时评涌现,但报纸时评也出现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