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了该馆所藏并整理的一批“战国楚竹书”材料,其中包括《礼记·缁衣》篇等重要经学文献。作为差不多同时代、存在文献学上宛密关联的出土材料《郭店楚墓竹简》也保存了《礼记·缁衣》篇文字。两种出土文本记载的《礼记·缁衣》所援引的今本《诗经》有关文字,也都赖以保存,本文以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校,对上具文献中引《诗经》部分的异文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2.
《康熙字典》与《说文解字》在部首归并上的差异反映出《康熙字典》在部首归并上不以揭示汉字结构的学理性为主,而以检文索字的便捷为重,从而扩大了字书的影响,丰富了字书的使用,是我国辞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3.
唐代魏徵等人奉敕编写《群书治要》一书,原书共五十卷,其中卷三十八载有《荀子》之文。从校勘学的角度对金泽本《群书治要》所引《荀子》进行分析,运用对校、他校、本校的方法,以金泽本《群书治要》所引《荀子》对今本《荀子》和天明本《群书治要》所引《荀子》进行校勘,提出校释意见八条,希望有益于《荀子》之后的校勘工作。  相似文献   

4.
湖北荆门郭店楚简《缁衣》第九章引《诗》,学者以为是《小雅·都人士》,但用字、用词、用韵、句数、结构、内容与《礼记》所引、《毛诗》迥然不同,也不见于汉代服虔所言逸诗。而《毛诗·都人士》首章与后四章在内容表达、主题思想、结构逻辑又难以统一。因而“三家则亡”,“毛氏有之”,不过是郑玄所见文本的一家之言。《礼记》引诗是对旧本的增益改换,后世《毛诗》学者将其中《缁衣》“子曰”文字写入诗序,也将诗句移入《毛诗》文本,成为《毛诗·都人士》首章。但有学者指出郭简为“节引”,“鲁、齐、韩三家诗没有《毛诗》的首章六句,当属脱漏”,也是值得再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中华书局1996年版饶钦农点校本《礼记训纂》在整理过程中出现不少疏误,多由校者失检引文而致。今参考诸版本及所引原始文献,共检得讹、脱、倒、衍及标点不当等疏失150处。略加整理,加以按识,求教于方家,亦可助他日该书修订再版之用。  相似文献   

6.
《管子集校》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管子杂志》是《读书杂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关系密切,但是《管子集校》引《管子杂志》的研究尚未发现,运用王氏父子的方法论,对比《管子集校》引文和《管子杂志》原文,发现版本异文29例,以及存疑之处若干例,俱可再根据陆宗达和王宁先生的理论进行分类探讨。这对把握《管子杂志》的校勘价值,了解《管子集校》的引用特色及其版本的可靠性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贺玚《礼记新义疏》是南朝时期影响较大的一部《礼记》注本。从今存佚文来看,该书涉及名物训诂、经文诠释、郑注申发、礼制解说等诸多方面。贺玚《礼记新义疏》以郑学为宗,多对郑注加以补充或发挥,但亦颇重创新,提出不少新说。因受玄学影响,该书颇重义理,常以性情来说礼。贺玚《礼记新义疏》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自唐代以降,诸家《礼记》著述对其征引颇多。  相似文献   

8.
把《北堂书钞》中摘录的大量《诗经》引文校以《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可以研究《诗经》异文。《书钞》所引《诗经》异文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关系:假借、异体字、倒文致异、衍夺致异和同义词等。  相似文献   

9.
《文选》诸本中,列有校文的是《集注》本、明州本、建州本、秀州本。其中“骚类”校文,甚有助于《楚辞》文句的校勘。余撰《〈文选〉“骚类”校文释证》一稿,以《文选》诸本互校,又以《楚辞章句》各本、古注类书等所引以及古今学者的校勘成果参校,于《楚辞》文句校释,或有所补正。今录八条,以向方家讨教。  相似文献   

10.
王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文献学、礼学和经学。近年出版的著作有《三礼研究论著提要》(120万字,下简称《提要》)、《(礼记)成书考》(中华书局,2007年)等。目前,正在从事《礼记汇校集注》的撰写工作。  相似文献   

11.
简本《礼记·缁衣》"轻绝贫贱"章所提出的"好仁",今本《礼记·缁衣》变为"好贤"。这是社会观念变迁的一个表现。此章所引诗句中的"朋友"之意亦有概念的变化。西周时期的"朋友"指同族兄弟,而春秋战国时期则变为同志、同师者之称。"轻绝贫贱"章引诗虽然用了同一句诗,但此"朋友"非彼"朋友",在引诗者的心目中,其意义是不一样的。此章所引《诗》句对于研究《诗经·大雅·既醉》篇的主旨也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澔《礼记集说》是明代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课本,并垄断长达三百余年,直至清乾隆元年《礼记义疏》颁行。该书作为元代《礼记》学的重要著作,是连接宋清礼学的重要纽带。并且,从陈澔《礼记集说》与朱彬《礼记训纂》的比较中,作者发现《集说》对后学,尤其是乾嘉之学多有助益,其经学价值亦当予以认可。  相似文献   

13.
《说文》是《后汉书》李贤注引用较多的一种文献。李注所引是大徐本和段注之前《说文》的一种重要写本,与魏晋南北朝及唐人注释中所引《说文》有一定的一致性,在许多方面优于大徐本和段注。掌握这些材料,对《说文》文本的校理及《后汉书》的整理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对《论语》的征引,可谓匠心独运。笔者从《说文解字》引《论语》之条目概析、《说文解字》引《论语》之形式、《说文解字》引《论语》之目的三个方面,对《说文解字》征引《论语》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赵敏 《现代语文》2008,(6):122-123
《广韵》一书虽经前辈学者校勘,然书中错误仍然校之未尽,有些地方则校之未精。故本文在《广韵》的注音、字形、注释和引书等问题上继续进行校勘。  相似文献   

16.
自春秋时期起,引《诗》成为了诸子散文中常见的论述方式,该文以《墨子》一书中可考证的8处引诗为切入点,讨论《墨子》引《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唐书辑校》出于宋代类书《太平御览》,推翻了岑建功关于《太平御览》所引《唐书》是《旧唐书》逸文的说法,同时指出岑仲勉先生认为《太平御览》所引《唐书》“兼举”韦述《唐书》、柳芳《唐历》和唐朝历代实录的结论也是不能成立的。辑校指出了现行点校本《旧唐书》不少差讹。但在“条疏”、“请条”、“禁架”等词语上存在主观臆断。  相似文献   

18.
史籍经典《礼记》的史学价值有目共睹,《礼记》有文学价值吗?本文从《礼记》的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礼仪文化和典章制度书籍,其编订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此书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  相似文献   

20.
宋尤袤本《文选》所见《山海经》文献材料,分别与敦煌本、集注本、北宋监本、奎章阁本、赣州本《文选》对校,其存有与各本不同的《山海经》增注文,且其增注方式不同于赣州本对“已见”例大量回溯,而是通过重新增引及在原注上补充新注两种方式,对李善注进行了补充。另有他本增引《山海经》而尤袤本无的情况,表明了尤袤刊刻《文选》所据底本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