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世琴 《成才之路》2013,(20):76-76
新课标的《历史与社会》是涵盖历史、地理和社会学科的一门综合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卡已不仅是一种泛读材料,它更应属于历史教材的内容,作为拓展知识与正文一起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一、立足课标,明确定位历史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历史与社会是以能力目标为主导组织教学的,也就是说教学不应过多考虑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2.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的必修课程,是一门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文科课程,这一课程的特点是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深圳市南山区作为国家级实验区之一,于2001年开始了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试验,并在十年的实验中创设了相关的主题活动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3.
陈峰 《辽宁教育》2011,(1):76-78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在融合原有的《社会》课程中自然包含着历史与文化的内容。特别是在当代社会信息多元,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背景下,笔者越来越深地感受到,学生在《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中必须防止成为"容器"和成为"传声筒"、"扩音器"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历史与社会》是新课程改革中推出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这一课程在继承传统历史课程有益经验的同时,又对传统的历史课程内容及其组织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从而使历史教育的内容更具时代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历史与社会:凸显综合视野和问题意识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韩震教授:这门课程的独特价值在于综合视野、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任何实际问题都是综合的,而不是按照学科展开的,学科只是看问题的不同视角而已。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增进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见.这是一门综合性、经验型的课程.是一门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  相似文献   

7.
"历史与社会"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推出的一门综合课程。作为综合课程,各学科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的、本质的联系是该课程的重要特征。由于  相似文献   

8.
《历史与社会》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一门崭新课程。作为一门融合了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程,它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选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上都勇于创新,特别是在“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过分追求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强调能力的培养,这犹如给传统的社会课教学吹来一阵春风——清新悦人。  相似文献   

9.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因为它不仅是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是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相似文献   

10.
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三大主题及相关学习内容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当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民族精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如何让它的人文性发挥得更好,如何让它的课堂更有人情味、更具吸引力,这是教师在积极探求的目标。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历史与社会的特点,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加强理念的更新,注重方法的改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教学课时压缩、教材陈旧、学生兴趣减退等。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生的现代意识、历史意识、文本意识、问题意识;通过这四种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真正感受到这门课程的文学功能与艺术魅力,更好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历史学与地理学从来是密不可分的,具备一定的地理学知识和方法,有助于正确地进行历史阐释;同样,引入历史学知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兴趣。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与社会学科,就是这样一门符合时代需求,具有综合性和教育创新意识及行为的学科。作为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适应时代需求和学科发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显现史、地互融的整体思想,培养学生全方位了解历史和多角度分析历史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知识点诸多,如何从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运行实际进行教学,笔者在多年课程教学中不断进行尝试性的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把学科性质及知识点,作为夯实课程基础的首要教学目标;用"营销思维"学习"市场营销学";课程方案设计,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成效,形成问题意识和市场意识.  相似文献   

14.
正《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和历史有关。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科知识的凸显,品德课容易变成历史课。其实课程中的历史内容只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载体。因此,德育课中的历史教学必须还原德育课堂本色,即"回归生活"。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一、把握历史教学的目标,追求实效品德与社会课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2011,(7):87-92
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其实验与推广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和焦点。称之为亮点,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课程首次被纳入国家课程,它集中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主旨;谓之为焦点,因为它作为“取代”了历史、地理分科的综合课程,开设难度大,  相似文献   

16.
社会研究是美国中学开设的全国性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集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知识领域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美国全国社会研究委员会综合了许多相关学科委员会的报告发布了全国社会研究课程的标准,并对全国性的社会研究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建议和指导思想。本文就这些方面的内容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7.
武宜娟 《中国德育》2013,(11):11-18
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建构起了"一个中心、六大领域、三大要素、数个要点"的综合、立体、新型的课程结构框架体系,较好地贯彻了课程的设计理念,但在课程的内容选取、学习要求及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结构的一贯化设计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首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生存。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它包含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广阔内容,决定了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生存意识的独特功能与意义,因此,应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强化学生的生存理念,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开放性、内容的整合型、实施过程的动态性以及评价的多元性,决定了它的实施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予以支持。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这门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20.
我市从2002年进入义务教育新课程,14个区县先后全部开设“历史与社会”课,教科书选择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出版的两个版本。“历史与社会”是国家课程改革中新出现的一门文科综合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目的是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这门课程设计的初衷是好的。它借鉴了国外的经验,通过该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学校人”转变为“社会人”。但是,在五年来的课程实验中我们遇到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最终不得不放弃这门课程,重新选择分科历史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