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商业化和庸俗化的表现和成因 电视创造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因为电视台的运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已具  相似文献   

2.
这是个老掉牙的话题,又是个要不断补充的话题。说它是老掉牙的话题,是因为有些人早就对此有了界定,说"电视文化是娱乐文化","电视文化是消遣文化","电视文化是快餐文化",甚至有些文化人煞有介事地说"电视你还要糟蹋什么"!"文学千万别嫁给电视"等。说它是个要不断补充的话题,是因为它在各个领域区别、彰显、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从新千年《千禧之旅》开始,凤凰卫视不断推出大型电视考察行动,以边走边播的"连载游记"形式,将文化考察活动与现代电视媒体结合起来。以节目带活动,再以活动进程推进节目进展,在行走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也创造了凤凰卫视所独有的"行走文化"。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诞生了电影、广播、电视,同时电脑、多媒体技术与信息高速公路也向我们走来……现在,一个电视文化的时代已经逐渐成熟起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视。电视不是一切,而一切又都出现在电视里。我们可以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电子电视、信息时代,让您足不出户便知道天下大事,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二十一世纪的文化艺术,足不出户便可与外界沟通,您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自我,而是多元的电视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元素。因为,电视说到底也是一种文化工具。人类在自己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创造和使用着工具,当一种工具被创造并加以使…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将电视传媒上升到文化层面上的时候,电视传媒也不单单是一种传媒的工具,它还有其更为重要的职能即文化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提倡的电视传媒应该是这样的传媒:它立足于电视台.放眼全社会,通过电视媒介的手段,来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服务,创造健康的文化氛围,诱导丰富多彩的生活时尚,制造文化消费的热点和兴奋点。与其他文化传媒形成良性的互动配合。共同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以强劲的传播优势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电视文化的诞生、电视节目译制也随之产生,并且在翻译领域里逐步形成了其基础理论和研究体系。电视是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传播载体、作为新型的文化形态,电视不仅走进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情感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尤其是在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电视节目的译制显得更为重要。正确认识电视译制的重要性,研究电视译制工作将成为我们电视译制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文化自信的理论,电视媒介作为大众传播的主力军肩负着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介的文化自信与自觉是新媒体生态环境下电视以文化融合为核心展开的自信塑造与自觉创造.在此过程中会存在诸如媒介技术的影响,受众流失的冲击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电视媒介应当积极探索践行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将文化自觉意识贯穿于自身发展的始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8.
孟丽娜 《青年记者》2012,(20):66-67
早在20世纪60年代,德国社会学家W·林格斯就说过,电视是震撼现代社会的三大力量之一.并将其与原子能和宇宙空间技术的发明并称为"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件大事".可见,电视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知识分子走进电视媒体,其深厚的学术背景、独树一帜的思想和创造能力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和栏目质量,连同他们良好的人格和涵养,不断感染和熏陶着受众,促进了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新疆的电视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这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融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电视谈话类节目具有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独特特点。2004年以维吾尔文化为关注点,以增进文化现象与社会,文化特点与家庭的相互沟通为宗旨的《文化之林》节目在新疆电视台正式开播。本文主要从节目的开播背景,节目概况,存在问题及建议,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的“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新时期电视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电视“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相似文献   

11.
2005年《超级女声》风生水起后,真人秀节目愈演愈烈,这两年借着韩国综艺节目的东风,国内真人秀节目有大批崛起之势。真人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迎合大众心理需求所催生出的电视文化奇观。本文从大众文化传播的视角,分析电视奇观产生的受众心理原因,主要有游戏的快乐感、窥私的优越感以及参与的存在感这三种受众心理满足。总结来说,当今电视所创造的商业流行文化,在一味地迎合和挖掘受众隐秘的心理需要外,更要注重创造和提升大众文化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广播影视产品是宣传属性、意识形态属性最强的化产品,新闻媒体不仅是现有化的传播,而且是新型化的创造。在我国,电视在传播中国先进化和介绍国外优秀化成果,搭建化建设平台的同时,不断对人类的优秀化进行总结提炼,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源泉,创作出新的化产品向全社会推广。这就是一种新型的化——电视化,电视化是当今享有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电视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电视文化对人们观念的影响电视是一种全方位展示生活各个层面的信息源,它再造了一个生活现实。表面上看绝对是先有生活,后有电视。但是从流行服饰到流行歌曲,从审美情趣到思想观念,以至我们谈情说爱的模式,都受到了电视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电视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十分重要的人文环境。如今,电视文化将更加明显地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性格和文化创造,同时也会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思想。一是人们心理距离的缩短。电视把一切遥远的、抽象的变成近距离的具象的,而且把所有这一切变成平凡的、亲切的,这将大大缩小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4.
韩雅琴 《新闻世界》2009,(12):58-59
近年来,地方电视台文化节目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录播到直播取得长足发展,但电视文化节目从内容到风格疏于创造而忙于相互克隆、模仿,愈演愈烈的“同质化”竞争带来严重弊端。电视文艺化目生态的失衡、一些电视文艺工作者职业精神的倦怠、工作责任心的缺失、工作作风的浮躁,促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工作中的急功近利和惯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我们国家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世界上难以比拟的文化经历。那么做为一个电视工作者,电视人的文化精神到底是什么呢?电视人劳动创造的结晶是电视文化,亦即各式各样、品类繁多的节目、栏目和电视剧。由于电视有多种传媒工具之所长,所谓集众美于一身,纳天地于咫尺之间,又深入到千家万户,从有电视以来,它就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方式。随着电视的快速发展,人们注意到:我们有很多思想、生活和行为都跟电视文化有关。电视文化有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改变着人类社会。鉴于此,我们不能不联想到电视人应秉赋的文化品德、品格、以及他们思…  相似文献   

16.
电视,在诞生不足百年的历史中,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迅速蹿上了大众传播媒介的第一把交椅,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电视文化.一个没有足够文化底蕴,特别是特色文化底蕴不足的电视媒体,是很难在其他媒体的挤压下站稳脚跟的,更不用说抵御外来电视文化的强烈冲击了.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重要的节目类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萌芽,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电视综艺节目掀起了一次次收视浪潮,创造了一个个电视品牌。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面临着革新与突破。以下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当下火爆的电视综艺节目,分析其问题表现、背后成因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创造的宝贵财富,国学集其大成,应该在新时期得到研究、总结和继承。电视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做到避免低俗,趋向崇高,就需要吸收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而为发展繁荣文艺事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首先,要培育创意土壤。“创新之父”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的实质就是组合”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思路。无论是电视机构还是其他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对各种文化形式兼收并蓄。只有广泛吸纳各种文化的养分和精华,才能保证创造培育出令创意文化开花结果的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20.
李兴仁 《新闻知识》2007,(10):74-75
长期以来,舆论界和学术界对电视这一客观的文化存在及其文化身份给予了种种感性或理性的界定:"电视文化是通俗文化"、"电视文化是消遣文化"、"电视文化是娱乐文化"云云。但是,任何一种单一的说法都不足以定义电视文化。同时,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