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讨论了如何在英汉翻译中解决图式冲突和填补认知图式和文化图式的空白,使翻译达到最大程度上的等值翻译。  相似文献   

2.
图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是人类认知的基础。然文化翻译过程中,文化文本的共性和异质性使得文化图式的重合现象和缺省现象经常出现。新疆特色饮食文化的翻译即是如此。在处理饮食文化图式的翻译时,应当尽量以源语文化为导向,以实现源语文化图式在目标语中的恰当移植,最大限度地维护源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刘昂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2):182-183,186
图式作为认知心理学的范畴,强调大脑中的图式对信息储存和处理,再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的组织起来的一种认知功能。研究图式理论在翻译理论及实践的作用可以为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之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文章从图式直译模式、图式解释模式、图式融合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在图式缺省,特别是文化图式的缺省语境下,英汉语言翻译转换中如何在积极接受源语文化的同时,保持的语文化的特性,从而实现语言文化间的流、融合与共生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图式理论观照下的茶文化翻译——《续茶经》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图式缺省是茶文化翻译中的常见现象.图式是人类认知的基础,也是一个开放的知识系统,能够随着认知主体认知实践的积累得到动态的修正,扩展甚至重构.因此,在处理茶文化图式缺省的翻译时,应当尽量以源语文化为导向,实现源语文化图式在目的语中的恰当移植或者激活,最大限度地维护源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对汉英典故的理解,如果读者认知语境中相关文化图式缺省或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文化图式相异,就会导致理解失败和偏差。因此,只有清除认知文化图式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才能正确有效地进行汉英典故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源自认知心理学的图式是用来说明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过程。翻译作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就是译者文本理解图式的再表达。本文用图式理论对《聊斋志异》中的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研究,从两种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的图式构建对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证实图式理论对宗教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在信息的编码、储存、传输、接收和解码过程中起作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相关文化认知图式的缺失或不匹配是造成误译的重要原因。汉诗英译中大量存在的文化意象误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赵惠  王红成 《培训与研究》2008,25(7):132-134
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在信息的编码、储存、传输、接收和解码过程中起作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相关文化认知图式的缺失或不匹配是造成误译的重要原因。汉诗英译中大量存在的文化意象误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图式理论,探讨了该理论对理解与翻译的解释力,认为充分激活读译者大脑中存储的图式,即先验的知识结构,并发挥其认知能力,会使理解与翻译更快、更准确、更全面。同时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应尽可能注意源语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图式,并在译文中完美地进行再现。  相似文献   

10.
文化图式属于心理认知范畴,其对翻译具有重要的作用。李清照的词的翻译有多个版本,从文化图式进行其词的英译连贯分析,对研究宋词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杨译及霍译《红楼梦》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来分析杨宪益夫妇及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所选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的原因,可以发现:译者对汉语文化的认同、翻译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英美文学系统中的位置、赞助商等诸多因素,会影响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翻译版本在英美文学系统中位置的确认。霍克斯将其定位在边缘位置,而杨宪益夫妇将其定位在中心位置。这种定位最后导致了霍克斯选择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而杨究益夫妇选择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对《红楼梦》中的同一成语及其在维译本中不同语境下的翻译进行了比较详细全面的观察。通过对作品中翻译实例的分析,研究同一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方法,从中探寻语境对成语维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个案描述与理论分析的结合,对宏观视域下翻译目的与微观视域下的行文措辞进行研究,分析功能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一方面,以对比和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来探究每位译者所采用的具体翻译策略。另一方面,结合目的论的理论观点,深入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和翻译目的间的关系。《红楼梦》的解码过程体现了不同译者在特定文化氛围和社会历史环境中,受不同翻译目的驱使的译风、译貌等典型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红楼梦》两译本中宗教文化词"菩萨"、"神仙"的英译统计表明:传统的"归化"、"异化"二分法对霍译和杨译在翻译策略上的差异缺乏足够的解释力。译者翻译策略上的选择取决于其对不同翻译伦理的认知和抉择,即求真于原文作者的再现伦理、求善于译文读者的服务伦理、求美于文化"他者"的交流伦理以及求和于赞助人的规范伦理。  相似文献   

15.
李彤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175-175,177
曹雪芹在《红楼梦》这部历史巨著中大量使用了文化意象,生动形象地达到服务主题的目的。但从跨文化交际的要求与目的来看《,红楼梦》英译中意象的表达有着不同程度的缺损。本文通过《红楼梦》三个译本中对意象翻译的缺损来看翻译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委婉语的翻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楼梦》的语言体现了汉语含蓄委婉的特点,在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的翻译实践中,他们采用了保留委婉色彩、直译本义、增加委婉色彩等主要译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杨宪益夫妇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译本为依据对《红楼梦》判词翻译的策略进行探讨,认为无论是选择整体性意译、局部性补译,还是选择视角转译,译者必须在各自翻译目的的基础上仔细考虑文化的影响并找到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古典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存在大量的修辞文本。在小说的英译程中,这些修辞文本的翻译必然会受到不同译者的心理机制与文化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对《红楼梦》回目中的修辞文本及杨、霍译本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出文化与心理在修辞心理机制建构与修辞文本翻译过程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红"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眼目"。本文分析了"红"这个中华文化重要意象对表达《红楼梦》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以及霍克斯在翻译中改"红"为"绿"对原作意义造成的巨大损失,指出译者在翻译处理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词语及意象时,应该树立并实践"文化融合"观,以利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Hong Lou Meng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literature works in Chinese.This paper picks two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the Yang's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version and the Hawks'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version,focuses on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 methods they took,and makes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