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师重教”和“择师而教”共同构成的中国古代教育机制蕴涵着教师资格制度思想的雏形,西方近代国家的具体历史背景促成了现代意义上教师资格制度的诞生,而现代教师专业化理论则促使教师资格制度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师资格制度:昨天、今天、明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师重教”和“择师而教”共同构成的中国古代教育机制蕴涵着教师资格制度思想的雏形,西方近代国家的具体历史背景促成了现代意义上教师资格制度的诞生,而现代教师专业化理论则促使教师资格制度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引言孔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属世界级文化名人。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华教育、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仍闪烁着熠熠韵光辉。“温故而知新”是孔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句名言。简练的“温故而知新”几个字,以朴素的辩证观点揭示了“教”与“学”,“新”与“旧”的关系,概括着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丰富经验。既可用于学,也可用于教。  相似文献   

4.
“学而时习,温故知新”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项重要而影响深远的教学原则,是孔丘首先提出并得到后人继承和发展了的,衍用至今仍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温故知新,告诸往而知未来.”(《论语·为政》)这是孔丘的学生们对他这一教学观点的具体记载.在这里,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孔丘认为对学过的知识只有时时温习和练习,才能纯熟、巩固,同时自己也感到愉快,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他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日三省吾身”其中之一就有“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就是传授给你的知识复习过没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以统治人民为目的,以培养统治阶级的接班人为目标。无论是奴隶社会的以师氏保氏教国子,还是封建时代各级政府设学招考学子,其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基本未超出上述范围。不仅官办学校是这样,就是一些“民办”学校也是这样。孔丘等创办私学,不让学生学稼学圃,而是灌输“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便是明证。在那些时代,即便是施于民的教育,也主要是以教化,即令民尊上敬长为目的,孔丘的先富而后教,《学记》的“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等,都是这种教育目的论的反映。颜元所主张的教育目的,所设计的培养目标,对此均有革命性的改造。  相似文献   

6.
“诗教”是我国古代优良文化教育传统。是以诗歌为内容和手段的教育,具有感人心志,移人性情的作用,是融德、智、美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我国的“诗教”传统源远流长;“诗教”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弘扬“诗教”传统对继承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忠心 《现代家教》2003,(11):12-13
唐朝韩愈说过:“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重视聘请家庭教师。不过,过去人们聘请家庭教师,是因为当时学校教育不发达。有钱人家只好把教师请到家里去,全面负责子女的培养教育工作,既传授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说到教育,论及教师,人们似乎很信奉一句话,叫“严师出高徒”,而生活中确也不难举出例证。于是乎,有人便以“严”、“宽”为尺度,择师而教之;而有的教师也就以“严”为信条,以期多出“高徒”。这似乎是很顺理成章的但引为至理视作经典我诚以为大可异议!  相似文献   

9.
书院教育对现代继续教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产物,它强调讲学自由、注重学术研讨,推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和“会讲”式的教育模式,具有因材施教、入学自由、择师自主等特点,在机构及课程设置、学规及经费管理和教学形式上逐步形成了有利于教学与学术并重的组织模式.对我国现代继续教育教学尤其是自考教学点的兴办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他成为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有教无类”的理解和评价,历来都有争议。本文拟就“有教无类”的本义、理论基础、历史作用和局限性等方面作一探讨与辩析,以就教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有教无类”的本义“有教无类”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古往今来对这句话的不同解释和争论,分歧集中在对“教”的对象——“类”的理解和对它的历史作用的评价上。宋代朱熹在他著的《论语集注》中解释说:“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也。”朱熹认为,人性本来都是善的,只是由于不同的“气习”薰染,才有性善、性恶之分。如有君子教训,则性恶者也。可以恢复性善。故不论其善类恶类均应予以教育。南北朝的皇侃在《论语集解义疏》中,把“有教无类”疏解为:“人乃有贵贱,宜同资教,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则善,本无类也。”皇侃认为,孔子此语本义是教育对象不分“贵贱”,不论“庶鄙”。有些同志看问题不够全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写道:“孔丘开设‘私学’,………  相似文献   

11.
《学记》用“三王四代唯其师”的史实告诫人们“择师不可不慎”。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择师,《学记》为我们提出了“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等四个基本观点,这对我们今天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12.
朱熹不但是一代儒学大师,也是一名兴教圣者。蔡尚思把朱熹与孔子相提并论,认为“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关于教育,朱喜说:“教人为学,非  相似文献   

1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这篇谈话,显示了孔丘的四个学生各自不同的抱负和他对这几个学生的鲜明态度。子路“率尔而对”,坦率地表示他愿作一个大国的军政主持者,三年功夫,可以使民“有勇”、“知方”。因为说得不够谦虚,引起了孔丘的哂笑。冉有接受了不谦虚的教  相似文献   

14.
过去,在我国学术界,曾有人从《论语》里抽出五十四条有关孔子所提到的自然知识资料,加以排列和论证,认为:“孔丘自然认识的贫乏与落后,上列五十四则资料,即为雄辩的铁证.”十年浩劫晚期,也有人在一本小册子里转抄这些论证,进行发挥,说“自然科学在孔丘的教学内容中是没有地位的.”“孔丘及其门徒对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都加以唯心主义的拟人化,他们谈论这些自然界的物体,几乎全是用来说明其政治道德观念的.”“由于孔丘把一切实际知识和技能排斥于教育内容之外,这就导致孔门师徒必然不学无术,  相似文献   

15.
关于师德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春秋末期,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师德规范;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并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以此作为从教择师的标准;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明确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6.
《学记》培养人可持续发展能力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要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坚持教育培养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价值取向,坚持教育的全面性、连贯性和慎重择师,注重培养人的自主发展能力,对我们今天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反思是一种自我查验、自我审视、自我促进的良好精神自省行为.我国古代先哲早就提出了反思的思想,例如《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名言,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言中的“自反”一语,正是从教育活动方面提出了反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活动,承传了中华五千年文化,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也做出了杰出贡献。尽管囿于时代阶级的局限,菁芜混杂,但只要我们认真辨析剔抉,仍可发掘灿烂的珍珠,为我们今天的教改提供可贵的借鉴。 毛泽东同志曾就我国的教育现状提出尖锐的批评,指出“要自学、靠自己学”,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教是为了不须教”。我国古代教育大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必须注重身教,以身作则。以身作则,是我国教育者的优良传统。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教育学生不重以“言教”,而重以“身教”,处处以实际行动感化、影响学生。孟子提出“教者必以正”。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语文课程的性质、特征及其教育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课程特征的角度看,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经历了“诗教课程”到“文教课程”的演变历程。以和谐为中心,在自求、自省、自克、自成中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是诗教课程的核心理念。以教师为中心,传道、授业、解惑是文教课程的核心理念。分析我国古代语文课程的性质、特征及其教育功能,对今天的语文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