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吕冰 《青年记者》2010,(2):52-53
对全国性时政话题独立采写报道,对《南方都市报》等地方媒体来说已渐渐成为一种常态。有效处理高端时政新闻“重大性”和都市报“贴近性”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强化高端时政新闻报道有助于提升都市类报纸的品质,有助于提高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李霖 《记者摇篮》2010,(7):28-29
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网络和广电媒体足够快的反应力,使得如何改变国际新闻报道模式,成为了摆在都市报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其“规定动作”比其他报纸都多,在“规定动作”中,党务政务的工作性信息报道、政策性新闻报道等时政新闻占大头。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性新闻,硬新闻“硬度”高,要做得吸引读者眼球、满足读者需求,受到读者欢迎不容易,如政治性会议新闻就会议报道会议,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可读性上不及晚报、都市报的软新闻,但硬新闻有硬新闻的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创新报道。从新华日报连续三次的改版经验来看,党报完全可以通过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淡化工作味,突出新闻因素等手段,做强、做宽、做深报道。  相似文献   

4.
许刚 《记者摇篮》2005,(1):18-19
形成与读者的强烈互动是都市报媒体吸引读者的常用手段之一,以往经常在处理容易引起读者关注或具有争议的社会新闻题材采用。随着都市报媒体在要闻报道领域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在此类新闻报道中加强读者互动,并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手段.是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一、时代要求解惑新闻的出现 解惑新闻是从读者角度出发,对与读者有关系的新闻或资讯,进行评析解读的一种报道。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和都市报变得越来越厚,读者对报纸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 人们对身边的都市报,已经不再满足其一般化的新闻报道,不希望平面媒体重复广播电视甚至网络已经报道的内容。我们发现,读者向报纸提出的追问越来越多,特别是读者对跟自己利益相关的新闻,总是提出进一步了解的要求。于是,我们在当时的《青年周末》上专门开辟了“解惑新闻”专栏(有时做成专版)。这些解惑新闻,按照传统新闻来看,大概都属于消息之外的“囉里囉索的东西”,但读者都表示了欢迎。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在改进服务手段,讲究服务质量与艺术,新闻也不例外。在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服务类新闻可以让读者们变得越来越亲近报纸、亲近新闻,从而赢得更多受众。目前,现代都市报和各地的晚报在服务类新闻的采写和编排上做得都很到位,为报纸既增加了“看点”又增加了“卖点”。随着人们对各种知识、各种信息的迫切需求,服务类新闻必将成为现代报纸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缘起都市报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体之一。都市报的国际新闻报道相对而言起步较晚,且受报纸定位及受众阅读兴趣所限,使得都市报的国际新闻发展不温不火。然而,随着信息渠道的畅通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获取国际新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受众需要通过了解国际新闻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訚洪 《新闻传播》2009,(6):113-113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地方都市报怎样更好地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地增强报纸的服务性,真正地服务读者,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多为读者着想.深入实际了解读者的需求.真正做到与读者息息相通,要经常关注社会生活及其变化.及时地敏锐地捕捉服务领域的各种新信息.是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法宝”。  相似文献   

9.
都市报在民生类新闻报道中,如何将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现阶段新闻宣传面临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2008年10月下旬以来,在《生活报》刊发的大量黑龙江省新闻报道中,细心的读者在阅读中惊喜地发现,《生活报》先后组织策划了三个创意新颖、内涵深刻、指导性强、收效性好的民生类新闻宣传战役,即:“身边垃圾搜索行动”、“龙江名菜评选活动”、“带四部名著游龙江”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0.
王龙根 《新闻世界》2013,(10):85-86
近年来,都市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张报纸如何让读者爱看愿看,成为各个报社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淮北晨刊》为例,从t吁艮纸为读者提供参考新闻传播途径,形成互动,增强新闻报道内容的广泛性”、“报纸要积极创造条件,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增强新闻报道内容的针对性”、‘‘满足读者对信息的知情权、观点的表达权以及对党和政府的批评建议权及监督权,形成监督互动,增强新闻报道内容的亲民性’’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一步优化新闻报道内容,增强报纸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中期都市报异军突起,以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在报业市场上脱颖而出。都市报以市民为读对象,以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为主打品牌,创造了报业发展史的奇迹。同时,在新闻实践领域,都市报以社会新闻立足的“小报”作风导致的新闻报道浅显而缺乏深度,平实而缺乏权威,通俗而缺乏品位等弊病日益突出。不可否认,时政新闻仍是都市报新闻报道的薄弱环节。因此,提升都市报的品位,打造主流媒体是新时期都市报的追求目标,加强时政新闻报道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夏胜 《新闻窗》2007,(1):62-63
都市报自创建以来,以市民为读者对象,以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为主打品牌,在报业市场上脱颖而出,创造了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但都市类报纸大都以刊登社会新闻为主(即使要登时政新闻,也会把它移到内页)的这种做法,使得都市报以社会新闻立足的“小报”作风而导致的新闻报道浅显  相似文献   

13.
王朝阳 《青年记者》2008,(12):72-73
现代社会没有人能够离开科技而生存,人们对科技报道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新闻媒体,本来就负有“传播知识,启迪民智”的使命,再加上受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理所当然应该报道好科技新闻,特别是深受受众欢迎的晚报都市报等生活类报纸。笔者认为,晚报都市报等生活类报纸不应该忽视科技新闻报道,而应该以广泛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加大科技新闻报道力度,站在普通受众的角度,选择并揭示科技领域的变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满足受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求。  相似文献   

14.
沈学辉 《新闻世界》2009,(10):38-39
经济新闻报道正成为都市报越来越重视的领域。在经济新闻报道中,《安徽市场报》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作出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特别是报道中的“四化”原则,对都市报经济报道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会议新闻要讲“民生故事” 时政新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反映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战略举措,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是,都市报时政记者要贴近民生,写出读者感兴趣的文字,就要从民生的视角切入,改变“八股”式的时政新闻报道,为群众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6.
雷艳 《新闻前哨》2024,(3):55-56
在信息发达、传播飞速的快阅读时代,如何言简意赅而且用直观的方式吸引读者去阅读?楚天都市报自2022年开始探索,结合时政新闻或者社会热点,创新推出了“图说”专版,即用整版制图配合提炼的文字新闻要素,准确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提升了文字新闻报道的视觉传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读者对国际新闻的需求日益增多。十几年前,中国人看国际新闻大多抱着长知识、开眼界的心态,而今则带着对切身利益和国家命运的关注。读者的需求带动了国际新闻报刊的发展。1993年《环球时报》前身《环球文萃》创刊时,全国专门刊载国际新闻的报刊不多,当时党报的国际新闻报道也比较少。现在,不仅专门做国际新闻的报刊多了,党报、都市报也普遍加大了国际新闻报道的篇幅和力度。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环球时报》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为什么会得到如此的厚爱?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在《环球时报》创刊10周年会…  相似文献   

18.
洪锋 《新闻世界》2013,(7):25-26
【摘要】标题是新闻眼,眼睛“亮不亮”,往往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新闻报道的阅读欲望。新闻标题制作越新,越有创意,越能抓住读者眼球,新闻的传播效果则越好。本文以《新安晚报》2009年至2012年的部分新闻标题为例,简要分析如何做亮都市报的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从框架理论入手.结合广州三家都市报《新快报》、《信息时报》、《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实践,分析都市报福彩新闻现行的报道框架,从新闻报道的客观和平衡性等原则入手解析这种框架,进而分析这种框架对公众舆论引导上的影响,对在彩票报道中构建比较合理的报道框架提出粗浅的看法。本文的论述建立在对这三家都市报2007年11月15日至2008年2月15日“福彩”新闻报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黎勇 《青年记者》2006,(19):34-37
都市报等市场化媒体要成为“主流媒体”,必须强化时政新闻等“主流新闻”。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令都市报采编人员头疼的一个问题是:都市报一“时政”,读者就不买报,都市报一“主流”,零售量就下降;而如果不“时政”,不“主流”,都市报又不能令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满意。如何才能踩好都市报时政新闻这块“翘翘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