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蹇先艾的小说主要有两个版本的差异,选集本是在初版本的基础上修改后的版本。本文通过《水葬》的初版本和选集本的比较,来分析初版本修改的原因以及这两个不同文本不同的内涵。由此得出结论,研究作家不同时期的创作和思想应选择不同时期的版本。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小说《绅士的太太》经过几次修改,有众多版本,这些版本的变迁带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其中,从初版本到校正本的修改源于驳杂的历史、政治、个人因素,修改突出体现为加大对都市上流社会的批判。文集本的修改糅合初版本和校正本,思想艺术上更成熟,尤其是"三姨太太"这一人物形象的丰满,完美呈现了作家的创作理念,即遵循"更有人性,更近人情"的书写方式。分析和阐释这两次修改带来的异文,既可窥见沈从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轨迹,也可确立应有的"善本"意识。  相似文献   

3.
版本是新文学研究的基础。由于出版机制、意识形态、语言规范以及作家文学观念变化等因素影响,新文学的很多作品经过修改、增删而产生众多版本。不同的版本即为不同的文本,这种版本的变迁必然会影响新文学的研究。因此,新文学研究面临一个版本选择的问题,即善本问题。新文学作品的善本必须最真实地反映作家的思想意识和艺术成就,初版本或初刊本完全符合作为善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无望村的馆主》的众多版本有不同的版本本性,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初版本(开明本)和福建本。福建本对初版本进行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体特征等方面的修改,这导致了作品的语义系统和艺术系统的改变。这些修改既有艺术完善方面的考虑,更受到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新的文学规范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有诸多版本,各个版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从初刊本到初版本的变化,主要是主旨去政治化,规范标点与完善字词句,更细腻地描写环境与人物,强化民间色彩与民间趣味。从初版本到修改本的变化,主要是变更了小说的题目和题记,作者作了一篇自序,对张扣的歌谣词做了大量修改。从修改本到再改本的变化,主要是作者新作了一篇自序,新增了一个章节并修改了部分章节开头的歌谣词,交代了对张扣和高马的悲剧结局。通过数次的修改,《天堂蒜薹之歌》的文学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咖啡店之一夜》是田汉早期剧作中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剧作之一,也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出版后再版发行次数最多的作品。作者本人30年代对这部剧作再版时所进行的较大幅度修改和"完善"使作品主题与初版本相去甚远,也导致剧评界因依据版本的不同而得出了迥然相异的研究结论:即从初版本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助"到修订本的"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  相似文献   

7.
运用话语理论考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一文本的"话语重构"现象,分别从写作初衷与创作过程中存在的悖论、版本变迁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其动态复杂的生产过程与意识形态氛围对于文学生产的隐蔽控制;进而探讨这一重构现象潜在的主观原因,即丁玲努力寻求自我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身份认同;指出作家既是话语重构的主体,同时也是话语权利的重构对象.  相似文献   

8.
在AUTHORWARE 6.0课件中实现RTF对象的动态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多媒体开发工具Author-ware,使用其6.0以前的版本开发课件时,只能通过内部嵌入方式使用外部RTF对象,即在外部对RTF文档进行重新编辑修改后不能动态更新,打包后的RTF对象不能再做任何修改。在6.0版本中RTF对象新增了动态外部链接功能,从而实现了RTF对象的动态显示。借助这一功能,通过ActiveX控件:“Macrosoftrichtextboxcontrol”实现RTF对象的动态修改(包括热文本超链接的增加与删除),从而可制作出具有编辑修改功能的多媒体电子教案,对有修改权限的用户可以进入编辑室,对文本信息进行编辑修改,也可加入新的媒体信息,以便随时更…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剧本《高渐离》(也即《筑》)经历了两次修改,而第一次修改的内容最多,但一直以来没有被学术界重视。一般的学者只是对它最后一次修改的版本进行评价。本文着重对《高渐离》的初版本和第一次修改本进行比较,分析改动的原因,评价改动前后的艺术效果,从而能较为客观、历史的再现这部剧作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0.
法国作家伏尔泰所创作的悲剧《查伊尔》公演后,伏尔泰本人对这部作品不是太满意。为此,他不断地拿起笔来.反复修改,可是他这样做的后果是,演员刚刚熟悉了剧本,又要重新按照修改过的版本再次排练,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黄修己的《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继1995年初版以来,2007年又出修订版,12年后的修订版之于初版有何变化,其学术价值有何提升?通过新旧两版的比较,我们可以洞察黄修己对于这部《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的学术价值理想的追寻。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纪传体禅宗灯录,《祖堂集》对唐五代语言文字及禅宗史的研究均有重大的意义。校本《祖堂集》(孙昌武、衣川贤次、西口芳男点校,中华书局,2007)吸收海内外先行版本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的点校。但我们在校读原典过程中,发现此校本及时贤的论述仍有许多可商榷之处,是故作此校补。  相似文献   

13.
章对《新华字典》的初版和修订版做了比较,讨论了修订版的成功和不足,指出修订版与初版相比,在释义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方面得到了提高,这是修订版成功的最主要体现,此外,在注音,字形,举例,体例以及复音词等,民有很多成功之外,但是,修订版对初版的一些优点,对初版已有的一些很好的编写倾向,比如在应用和化方向的内容说明,方言标注,插图等方面,修订本却忽略了很多,另外,修订本在部分释义和例证等方面,也存在不如初版本的地方,这是今后《新华字典》的修订工作应该注意和重视的。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2013年9月出版的《史记》修订本是原1959年点校本的升级本。在校勘方面,修订本择善本予以全面校勘,并在校改时注重内证,对某些歧义较大的问题在校勘记中提出重要的证据,多闻阙疑,不轻易改字,忠实于底本。精审的校点使得《史记》修订本亮点纷呈,修订本也因此面貌一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介绍并评价了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二版对原增订版语法部分的修订,指出了增订二版语法部分存在的主要不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概述了对教学与测试的发展曾产生重大影响的旧版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着重介绍国内论述较少的新版分类理念和内容,评述新旧版本的异同,以及新版的应用实例,以期对国内教育界尤其是外语教学与测试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上谈原,本谈改编本。改编本与原比较,最大变动是韵目。写法上仍继承原,把古韵一一分列,同时又批注它们“同某鹤附之”,增加重申古韵变今韵的内容,起到让读温故而知新的作用。通过对批注的逐条分析,我们知道改编本更向“滇音”靠拢。  相似文献   

18.
为了不断追求文艺政策的时代性,“十七年文学”中的许多小说在初版后便处于不断修改的状态,柳青的《创业史》便是一个典型。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创业史》的修改主要涉及传播主题、传播主客体、传播载体和传播内容等四个方面的变化,《创业史》不同版本的修改历程,清晰地反映了当代中国文艺政策演变的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19.
《新华字典》第11版对第10版从形式到内容都做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修订,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文章分组列举修订实例并做出评议,对辞书修订的一些原则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思考,最后对以后修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精神,对增订二版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和修改,本文主要从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对教材(上册)的增改内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