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学生为主""学生主体"的理念广为提倡。然而,就我国小学一线现状来说,"学生主体",特别是回归生命、还原生命意识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远远得不到体现。生命和道德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附,生命是德育的原点和起点,脱离生命的德育是不完全、不彻底的。为此,小学德育要以儿童生命为主体,要关爱儿童生命,突出儿童生命,更要基于儿童的生命体验开展活动,从而达到提升儿童生命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德育回归生命,是对学生主体的认可,是对生命的尊崇。百年名校如皋中学坚持以“崇实求是”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以“生命化德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尊崇生命”、“彰显个性”以及“生命与德育相融合”的生命化德育的实践理性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盐城市第一小学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本着“让每一个学生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的育人思想,确立了“引领儿童价值成长,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德育内核,从“成就生命”的视角追寻学校德育的智慧价值和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4.
树德小学是上海市普陀区一所普通的公办小学。近年来,学校在“为了学生生命成长和未来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坚持“德育为核心,棋球为特色,师生为主体,科研为羽翼,质量为根本”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朱琳 《江苏教育》2022,(31):37-38
以关怀生命、和谐生活、优化生态和加强国际理解为旨归的共生理想是时代与教育的呼唤。“明自我、明他人、明环境”的“三明”德育是共生德育理念的一种朴素的表达,其摒弃了道德的灌输与说教,强调激发儿童“生命的自觉”,倡导让儿童在“身临其境”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催生德性生长。  相似文献   

6.
<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当今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成为我们探索的重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知识新授和练习环节都不同程度地渗透了德育。我们要紧扣教材,不失时机地发挥数学学科对儿童生命的润泽功能。1.因势利导,提升数学育人的温度。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师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需求,让教材、知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升数学育人的温度。  相似文献   

7.
秦选强 《班主任》2005,(6):10-12
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回归生活,注重人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回归生活,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回归生活,这是人本理念下的小学德育改革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教学要"一切为了学生"。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要渗透生命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主体发展,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德育回归生命,是对学生主体的认可,是对生命的尊崇。百年名校如皋中学坚持以崇实求是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以生命化德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尊崇生命、彰显个性以及生命与德育相融合的生命化德育的实践理性与经验。  相似文献   

10.
小学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回归生活,关注生命在生活中的动态发展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生命的尊重。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关注生命,教育方能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相似文献   

11.
高校大学生自杀、伤人事件的频繁发生,昭示我们反思传统的高校德育模式。要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改变传统的德育理念,把生命教育作为其重要内容。生命视角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德育内容、方式和机制等多方面着手,努力构建一个生命化的“大德育系统”。  相似文献   

12.
走出德育困境,德育必须走向“生本”。生本德育“激扬生命”,是在生活中让学生自由生长的德育。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以生命、生活、生长为本这个中心。生命、生活和生长的“整合”联系,体现了人之为人的完整性。生命、生活和生长的“向度”区别,构成了生本德育的实践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小学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回归生活,关注生命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生命的尊重.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关注生命,教育方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相似文献   

14.
罗辅重对主体德育模式进行了深刻的理论研讨和积极的实践探索,“三儿”主义的主体德育价值观、“信”与“义”的主体德育内容、“共生活”的主体德育过程和学生“自治”的主体德育途径,体现着罗辅重“儿童中心”教育理念的独特性,给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变革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胡茂山 《成才之路》2009,(25):38-39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儿童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愉悦,使作文教学在儿童与作文之间形成“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我们的习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让学生的习作因生活而显精彩,因生命而显灵性。  相似文献   

16.
邵艳 《文教资料》2011,(1):148-149
现代大学生需要生命关怀。高校德育生命关怀的缺失包括:高校德育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导致生命关怀的缺失:高校德育内容单一、抽象和封闭忽视生命教育:高校德育模式由“知识性德育+日常性德育”组成漠视生命关怀教育;高校德育的方法过于简单没有发挥道德教育的规范导向作用。要实现高校德育生命关怀,我们必须坚持“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统一: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体的现代德育的内容体系:改进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构建生命关怀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生命教育处处体现,品德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生命的奥秘、品味生命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最终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从根本上看,就是要强调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19.
反思现行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有必要对小学德育内容投以更多的重视和思考。我国的小学德育使用的是大德育的概念,众多的德育内容成为影响小学德育实效的重要原因。坚持儿童主体的原则,回归儿童的生活,以“尊重”“责任”作为小学德育的基本点,是实现小学德育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从根本上看,就是要强调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