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小丽 《今日科苑》2010,(16):289-289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高峰期,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缺失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措施,也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规范、净化建设市场,规避建设投资风险,给招投标双方创造一个和谐、公平、公正的环境。本文阐述了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与论述了了国外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以便给读者一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似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元分析的建筑市场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确了建筑市场执业资格人员信用现状,指出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应该包括执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两个方面,结合建筑市场特点,提出了衡量执业资格人员信用的22个评价指标,运用物元分析方法,对建筑市场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晓莉 《科教文汇》2013,(11):203-205,208
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近年来不断发生,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方面,我国缺乏一套严密工程保证担保体制和一种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制约建设主体各方责权利是最为关键的原因,使得各方履约不力,缺乏信用。工程担保制度对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是国际惯例,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推行保证担保制度,是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国际工程风险管理惯例尽快为我国建筑企业熟悉。通过比较分析工程保证担保,本文指出现阶段我国采用押金做法的弊端和缺陷,阐明了我国采用工程保证担保模式在工程担保的意义,充分利用利益制约和信用制度,各方履约意识强化,使“守信者得酬偿,失信者受惩罚”的原则得以体现。通过分析我国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现状和存在的困难,强调目前投标保证、履约保证、维修保证由承包商提供担保以及支付保证由业主提供担保,另外对我国建立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大背景出发,结合当前专利申请环节中的不诚信行为,以一定的视角就构建专利申请主体信用评价标准体系的国内外环境、重要性、目标和思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思考,笔者希望通过构建专利申请主体信用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专利申请行为,从源头上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并为以后将专利申请主体信用纳入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介绍了建筑主体结构精心施工的种种方法措施,说明监控好主体结构质量,是确保墙面、楼地面不渗漏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张岩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178-179
本文通过政府、企业、个人为信用主体的内涵、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作用、及三者相互关系的论述,进一步阐述信用主体三方,在社会信用平台建设中,如何进行监察、采集、整合、评价,实现信用信息的查询与共享。实现建立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7.
建筑外墙工程是建筑的主体工程,这项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施工效果,因此对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很有必要,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很多的新工艺都应用在建筑施工中,不仅提高了建筑建设施工的速度,对建筑质量也有一定的保证。本文主要通过对各种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的介绍,进而探讨了新工艺在建筑主体外墙施工中的应用,仅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的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先分析了信息与信用的内在关系,从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基本信用信息采集系统、信用评价与查询系统、信用动态跟踪及反馈系统、政策法规体系、信用管理系统的主体确定等方面,探讨了电子商务中信用管理体系所应包含的基本元素。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重点应当放在企业间信用管理层面上的观点。文章最后从国内信用管理体系发展现实出发,从明确政府职能、培育中介机构、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民主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作为建筑市场主体之一的建筑企业的“信用缺失”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引导建筑企业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在市场活动中诚信守法。文章首先试图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建筑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并根据建筑企业的特点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然后给出了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企业信用等级进行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各方的利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正确认识和处理参与主体间的利益矛盾,建立起“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互助合作机制,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切实发挥作用和健康持续发展.而适当的风险分担比例、放大倍数、担保费率、代偿率等指标既是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参与各方合理分担融资风险的需要,也是均衡各方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信用环境对于促进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政府监管视角下,分析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要点并从五个方面构建了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了建筑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模型。选取国内30家建筑企业信用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了训练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显示,误差数据满足目标要求,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用评价模型具有较好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就信用涉及主体来讲主要有政府、企业和个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在信用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状况令人堪忧,严重危害市场秩序和经济运行,因此治理信用环境、强化信用管理、树立企业信用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降低经济增长成本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3.
何绍华  窦艳 《现代情报》2010,30(9):62-65
移动商务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信用风险大大增加,信用信息服务对于促进移动商务领域中的信用信息的共享,尽量减少信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信用和移动商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移动商务信用信息服务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并且进一步揭示了移动商务信用信息服务的流程。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科技项目立项过程中,科技失信行为屡屡发生.这一方面浪费了有限的科技投入资源,加大了科技投入风险,另一方面对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信用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界定科技信用内涵的基础上,从中报者、评价者、管理者三类立项主体出发,探讨了科技立项过程中的信用缺失现象,并应用行为博弈理论深入分析了科技失信的原因,进而提出防范科技主体失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信用信息及其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金花  赖茂生 《情报科学》2004,22(5):520-522
本文介绍了信用信息的内涵、范围和特性 ,同时根据信息传播的原理分析了信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以及各个要素对于信息传播的影响 ,从而指出为实现市场中信用信息的有效传播 ,必须建立有效的制度来规范信用信息传播的各个过程和各类主体 ,为市场提供有效的信用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16.
浅谈科技计划立项评估的科技信用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刚  唐亮东  覃懿 《大众科技》2010,(10):221-222,208
由于科技计划项目的特殊性、信息不对称性,使得科技信用评价十分重要。科技计划立项评估的科技信用评价主要包括对评估咨询专家、项目承担主体的信用评价,在立项评估中出现的信用问题源于各方具有的经济人特性及环境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科技信用评价必须考虑科技信用的特质和要素设计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把主观观念、意愿和客观事实、数据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动态特性与静态数据相结合,搞好科技信用评价。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社会最基本的经济主体,企业信用是最基础、最普遍的信用形式.企业信用状况不仅决定着企业自身的命运,而且影响金融体系等利益相关主体的经济活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现代企业规范,树立信用意识、法制观念应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8.
孙长珍 《科技风》2012,(15):17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筑施工也在不断地进行.建筑施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项目,包含的事项纷繁复杂,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其中建筑排水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建筑的排水功能的提高是实现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而且建筑排水功能是保证房屋使用者进行正常、舒适生活的重要保证,是保证其生活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注重建筑的排水设计,注意建筑施工的相关问题,是保证建筑排水施工任务完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C2C市场在B2C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下显得力不从心,如何重拾C2C市场的昔日风采,满足买卖双方需求的变化尤为重要。通过分析C2C市场信用评价体系现状,发现C2C市场不能有效满足买卖双方的交易需求,因此提出交易主体实名注册、信用评价体系指标重组、信用奖惩制度、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和政府联动机制等信用评价体系重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制约,商业信用缺失在我国已经成为一大公害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要从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强化法律对商业信用的保障、加大失信者的成本、公开商业信用信息和完善监督、加强主体的内部自律等方面来构建和完善商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