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黄釉瓷是指在基础釉料中加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成后,釉面呈现黄色的瓷器。黄釉瓷是古代颜色釉瓷器中极其重要的品种。《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醇美,故以尊色为溢也。"尤其是明清时期,黄釉瓷器还成为了皇家祭祀与宫廷礼仪用瓷之一。从烧造技术与烧成温度而言,古代黄釉一般分为高温黄釉瓷与低温黄釉陶两大类。本文梳理的主要是古代各大窑场曾经烧造过的黄釉瓷名品。它们孕育千年,既是民族风格的折射,也是时代精神的反映,生动再现了古代黄釉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宋康年 《收藏界》2011,(10):67-68
在我国古代很多瓷窑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成就,像灿烂的星光闪烁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引起了陶瓷史学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唐代寿州窑黄釉瓷也不例外。它以独特的烧造工艺和色彩上的大胆创新,创烧出一种独树一帜的黄釉瓷,为我国陶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北方黑釉瓷多纯以黑釉装饰,器形变化缓慢,给收藏与鉴定带来较大难度。本文介绍的一批唐到明代耀州窑黑釉瓷及部分茶叶末釉瓷,多数出自铜川当地考古发掘古墓葬,断代价值较高,是掌握黑釉瓷特征演变的重要标准器。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13,(3):77-81
(接1期)二、清代的色釉瓷 清代应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色釉瓷品种最多、制品质量最高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的色釉瓷器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在明代已有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的色釉瓷,如红釉瓷中的郎红、豇豆红等;二是宋代名釉名瓷的仿制,如仿官、汝、哥、钧等窑口的瓷器;三是出现了大量新的色釉品种,  相似文献   

5.
玄色之美     
刘新园 《收藏》2012,(13):43
根据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诠释,上古文献中的"玄色"一词,特指一种微微透红的黑色。屈原《楚辞》有"临湘沅之玄渊",看来玄色会给人以幽深、玄远之感、、中国在商代就已生产出有青色釉层的硬质窑器,今人称"原始瓷"。约在东汉时代,陶工们利用黄黑色的黏土(含铁量较高的原料)与草木灰等混合便成功地烧出了微微泛黄或微微泛青的黑釉瓷器。汉魏六朝时期,浙江德清窑已是以生产黑釉瓷著名的窑场了。至此以后,中国南北诸窑几乎没有停烧过黑釉瓷,这可能有如下原因:黑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21)
正20世纪70年代,故宫博物院向耀州窑博物馆调拨了一批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这些瓷器原属清官旧藏,是研究明清景德镇瓷器的重要资料。现择其有代表性的做一简介。颜色釉瓷颜色釉瓷器有黄釉、矾红釉、回青釉、厂官釉等。明正德黄釉盘(图1)口径17.4厘米。撇口,浅弧腹,大圈足,造型规整大方。内外均施黄色釉,足底施白釉,釉面光洁温润,尊贵典雅。胎质细腻。外底青花双圈内双行"大  相似文献   

7.
正单色釉瓷,是指在无色透明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控制其烧成气氛和温度,使之呈现不同的颜色。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的乾隆官窑单色釉瓷,品类多样,工艺精巧,内涵丰富,生动再现了乾隆盛世单色釉瓷的风采,同时为研究当时御窑厂烧造工艺、宫廷生活及艺术品位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王承旭 《收藏》2016,(11):30-39
1998年安徽省繁昌县新港镇发现元瓷窖藏,一次就出土了15件典型的元青花瓷,此外还出土有霁蓝釉瓷、卵白釉瓷、龙泉窑瓷,都是元代瓷器的精品力作。而出土的一对宋代官窑瓷则堪称稀世珍宝,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浑源窑的烧造品种有很多,大家更多地注意了它的黑釉剔划花作品,而青瓷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事实上,青瓷独居首位,因此也就有以瓷而名的今天的青磁窑村。青瓷以外,还烧白瓷、黑瓷、酱釉瓷、茶叶末釉瓷、钧釉瓷。我们在窑址区还发现有红绿彩瓷和绞胎瓷器,红绿彩瓷基本上可以确认不是当地生产,而绞胎瓷是否当地生产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杜文 《收藏》2014,(6):94-101
澄城窑是陕西东部洛河流域新调查发现的一处代表性民窑,就目前掌握的资料判断,烧造年代为元代至近现代,突出特点是延续了耀州窑风格的刻印花青瓷工艺。该窑的黑釉瓷产品较多地使用了剔刻花工艺。澄城窑明末清初时期的黑釉瓷装饰工艺在陕西民窑中表现尤为突出,具有一定的自身特色。这类明末清初的剔刻花黑瓷产品经常被民间收藏界乃至文博界误判窑口与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