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友刁谐,原是一个出版社的编辑,退休后迷上了钓鱼。一钓鱼不要紧,刁谐被叫成了“钓协”。不管他如何解释:“不是钓协,.是刁德一的刁,和谐的谐。”但“钓协”还是被大家叫定了。后来又被叫成了“钓协主席”。没办法,那就当“钓协主席”吧!  相似文献   

2.
李哲 《钓鱼》2004,(23):44-44
赚人眼球的“大鱼” “李黑头”的钓技的确有过人之处,这是钓友们的共识。最近,市里在玄武湖举办钓鱼大奖赛,很多人劝“李黑头”去试试,他总是淡淡笑“闲云野鹤,淡薄名利”。嘴上这么说,可行动上却不。他获知该事后,立即找来弟子大民、小丁、小周,硬逼着三人报名参赛。自己则忙里忙外地给他们做赛前的准备工作。比赛是以钓对象大鱼为主,以参赛队员钓取的最大一条来计成绩,对此,“李黑头”完全有信心。  相似文献   

3.
孙成波 《垂钓》2002,2(10):52-52
张君是我们几个钓迷中的老手,据说他6岁时就随着爷爷四处钓鱼了。每当侃起钓鱼经时,他总是一套一套的,大有一代“钓林”大家的风范。不过真正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钓手”记。  相似文献   

4.
“钓痴”是我我们几位钓友给华晓冬起的雅号.华晓冬是梅里中学的教师,业余酷爱钓鱼.关于他的钓鱼故事能举出一大堆.而且他的钓运甚佳,去年10月5日就是他最高兴的一天。  相似文献   

5.
李哲 《钓鱼》2004,(21):44-44
大崔今年45岁,为人直爽,性子急,不善言语,爱好运动。今年国庆,单位组织工作人员去玄武湖进行钓鱼比赛,他亲眼看见“李黑头”的弟子、自己的同事——大民抛竿钓鱼,扬竿飞鱼的精彩表演后,潜移默化地对钓鱼产生了兴趣。只要听到钓迷们谈及钓鱼的事,他就不由自主地凑过来,听得如痴如醉。特别对大民的师傅“李黑头”,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拜如神灵,有心想拜“李黑头”为师,却又难以启口。  相似文献   

6.
郁文生 《钓鱼》2005,(17):41-41
何师傅的实名叫何志强,是一名技工,更是一名好钓手,师傅是人们对他尊称,他中上等身材,有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年方40的他略显得有些苍老,但身体很结实。他十多岁就随父学钓鱼,脑瓜特机灵,做事特别专心。20世纪90年代初,他就比较注重钓鱼理论学习,常来我处借钓鱼报刊阅读,将所学知识全部应用于实际中。由于有了钓鱼理论的指导,此后钓技逐年见长。他每次出钓都能有不错的收获,现在是我们洪泽农场小有“名气“的钓鱼高手。他认为钓鱼主要在看、选、配、饵、逗、遛六个字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7.
其实“老钓翁”真名叫张兴南,他自幼酷爱钓鱼,在十里八村提他大名无人知晓,但一提“老钓翁”便是人人皆知。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路安 《钓鱼》2006,(12):66-66
鱼的寿命老师:“小明,你知道鱼能活多少年吗?”小明:“这个问题太简单了,那要看钓鱼人的心思了。”谁钓得多爸爸刚刚钓鱼回来,儿子就跑上去问他:“爸爸,今天你和小李叔叔一起去钓鱼,你们俩谁钓的多,是你还是小李叔叔?”“我们俩钓鱼不是为了钓多少鱼,”爸爸吞吞吐吐地说:“我们  相似文献   

9.
左其坤 《钓鱼》2005,(9):26-26
水畔会钓友 竿中藏玄机 刚到金寨的古碑不久,北京的老枪就和我联系,想和我一起游钓。这当然是好事,于是我等待着老枪的到来。老枪到古碑的第二天,我们就到了上码头,我们一起钓鱼、聊天,简直就是一对老朋友。  相似文献   

10.
初学钓鱼     
辛古  蔡迎红 《垂钓》2003,(1):56-57
小时候村前有一条小河,虽然只有两三丈宽,最深处也不过五六米,但鱼的数量和种类却很多。奇怪的是,那时村里只有一个钓鱼人,名叫李二流,四十多岁,是个瘸腿的残废退伍军人,我们都叫他流叔。他每天都会到河边去钓鱼。有一次他钓了一条17斤的大鲤鱼.我羡慕极了。  相似文献   

11.
四哥     
水淼 《垂钓》2003,(2):58-59
四哥不是我亲哥,而是我的一位钓鱼师傅。他叫王胜云,快50岁了,因在家排行老四,被我们亲切地称为“四哥”。四哥的钓技、钓德在三门峡很有些名气,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姓名却知道他就是“四哥”。  相似文献   

12.
王建防 《钓鱼》2006,(14):59-59
6月24日.我国又一所钓鱼学校在山东临沂诞生,她的名字叫:化绍新钓鱼学校。学校创办人化绍新先生,自幼把竿习钓.1993年开始学习悬坠钓法,不断创新,独创“化氏钓法”。他征战大江南北,获奖项无数。1999年获“钓王”称号,2001年被授予“全国一级垂钓大师”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钓鱼》2005,(24):17-17
付迎春72岁,北京市人,是“全国钓鱼国手”。 从钓经历: 自小喜欢钓鱼,半个多世纪的垂钓生涯中,他每星期总要和鱼儿“约会”一二次,即便是数九寒冬,也照常去冰钓。正是因为他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不间断的苦练钓技,熟练掌握了传统钓技术,练就了双洞察鱼情的“火眼金晴”、一套引鱼上钩的“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14.
对钓鱼人而言,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钓鱼人部落。就像远古时期的原始部落一样,钓鱼人也有属于自己的“地域、方言、习惯”。在四川,台钓的垂纶“地域”多数以鱼塘为主;传统钓的垂纶“地域”多数以江河、溪流为主。四川钓鱼人有自己钓鱼的方言:如大鱼叫“莽娃儿”,小鱼叫“串串”,鲤鱼叫“拐拐”,草鱼叫“棒棒”,鱼吐泡叫“花子”,鱼吃食叫“整嘴”,软饵料叫“粑粑”,硬饵料叫“籽籽”,钓到鱼喊“窘(音)起”,钓不到鱼喊“洗白”等等,举不胜举。 钓鱼人部落给四川钓鱼人留了一席之地,感动之余,收集整理了几位四川的…  相似文献   

15.
陈钢 《钓鱼》2005,(17):48-48
“土行孙“学名叫张宏伟,个子不高,一米六几,年龄不大四十来岁,黝黑的脸庞上始终都挂着~副灿烂的笑容,两颗大大的门牙总是“越位”跑到笑容的前面,他的两条腿总象生了风一样的快,钓位一日三迁,转眼就变,真让人有点捉摸不透。他酷爱钓鱼且钓技娴熟,出钓率高,脑瓜子聪明,想法超人,而且在钓各种对象鱼中又屡建奇功。常言道“神仙难钓午时鱼”,而他却常常是在午时钓到鱼,而且是钓到大鱼。有人说他钓技高,还有人说他“赛神仙”,就这样大家根据他钓鱼的技术和人的长相,  相似文献   

16.
钓坛烽烟     
《钓鱼》2003,(22)
“伽玛卡兹杯”标识鱼大奖赛妙趣横生 钓手们开心钓“钱”你见过钓鱼钓上“钱”的吗?10月25日,在杭州中财钓鱼基地举办的“伽玛卡兹杯”标识鱼大奖赛上,参赛钓手们着实过了一把钓“钱”的瘾。最“风光”、最开心的要属钓手徐伟光,在他钓上的60多条鱼中,11条鱼上有300 ̄5000元不等的标志,按比赛奖励规则,他共“钓”上了9800元钱,难怪他笑的合不拢嘴。这次标识鱼大奖赛是由日本伽玛卡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杭州融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浙江省钓鱼协会共同主办的。目的是让钓鱼比赛更具有趣味性,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钓鱼的行列,促进全民健身活动…  相似文献   

17.
钓鱼与打窝     
贺建成 《钓鱼》2007,(3S):26-28
虽然钓鱼与打窝唇齿相依,密不可分,但仍有轻重、主次之分。 窝子打中了,鱼好钓,甚至想怎么钓就可以怎么钓。窝子没打中,鱼难钓,甚至根本钓不到鱼。钓鱼高手和钓鱼冠军之所以能力压群雄,取胜之道与用饵打窝有很大关系。因为诱鱼是钓鱼的基础,只有诱来鱼,才能钓好鱼,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因此,如何打窝,如何打好窝(也叫布窝),成为钓鱼过程中的一道“主菜”。  相似文献   

18.
遭遇电击     
杨勤华 《钓鱼》2006,(11):70-70
卫民是我的哥们,我俩搭档钓鱼六七年,由一般钓友“升级”为无话不谈的哥们。卫民这家伙钓瘾大,钓技好,为人也厚道,钓友们也都喜欢他。平时钓鱼回来谁钓少了,卫民就会慷慨地给人家“补贴”一些,结果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9.
《钓鱼》2005,(24)
付迎春:72岁,北京市人,是“全国钓鱼国手”。!从钓经历:自小喜欢钓鱼,半个多世纪的垂钓生涯中,他每星期总要和鱼儿“约会”一二次,即便是数九寒冬,也照常去冰钓。正是因为他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不间断的苦练钓技,熟练掌握了传统钓技术,练就了一双洞察鱼情的“火眼金睛”、一套引鱼上钩的“战略战术”。九十年代初,台湾的悬坠钓法“登台亮相”,已年过半百的他又开始孜孜不倦地学习钓鱼的新技术,并不断的进行练习,将传统钓和悬坠钓技术有机结合,使他的钓技如虎添翼。这些年来,他和年轻的钓手一道走南闯北参加钓赛,老人家爱亮嗓子唱京剧,钓赛之…  相似文献   

20.
大毛擒青记     
李哲 《钓鱼》2005,(11):40-40
不知不觉中,又到了5月黄金周。李大毛这个铁杆钓鱼迷又可以到水库边酣畅淋漓地过过钓瘾。5月2日凌晨,急不可耐的他就拉上钓友李祥忠、吴大旗驾驶着“霸道”,风驰电掣般地赶到南京,带上《钓鱼》杂志社的记者李洪生来到句容的仑山湖准备大干一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