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PS课程是上海中学开发的一门非学术性的、独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也是上海中学德育课程科目化建设中的一个特色内容。CPS是英语“创造”(creativity)、“实践”(practice)、“服务”(serve)三个单词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组合。CPS课程是在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  相似文献   

2.
根据教育部2001年6月8日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改革试验区自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均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平均3课时,七学年共729个课时。  相似文献   

3.
金培元 《湖北教育》2004,(22):51-5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3—12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要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突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成果,它对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它非常追求时空的开放性,“大时空”教学要求与我们常规的课堂教学产生了较大的矛盾。本文“以课程理念为指引,以课型研究为出路”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探索,设计了“技能性”、“研究性”、“社会实践性”三种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课型,将有利于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2001年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加明确地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就目前我国一些新教程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小学教育类课程实践教学工作是整个学科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环节,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教师学习、工作实际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的“一条原则、两项措施、三个环节、四种模式”的课程教学实践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样,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不仅有了“学科课程”、“综合学科课程”,而且还有了超越学科界限的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为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创造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创造教育的良好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智慧的统整”与“知识的统整”,也就是“科学智慧”和“艺术智慧”的统整和“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统整。要达到这种整合:…  相似文献   

8.
靳云 《天津教育》2004,(6):30-3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简称“实践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并且是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亮点。实施这样一门旨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践品格的课程,能够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以改变顽固地存在于教师头脑中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习性”,使师生在  相似文献   

9.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的新课程结构中的一门必修课,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开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以全新的课程形态负载着新课程的核心价值与理念: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被认为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国家课程体系,沿用一个课程计划、一套教学大纲、一套全国统编的教材,导致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忽视了学生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悟,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克服上述弊端,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构建三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体系”的决策;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我们学校从自身寻找突破口,通…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与综台实践活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是为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而重建的新的课程结构的具体体现。为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是课程结构调整的三项基本原则。针对地方、学校与  相似文献   

12.
曹宏 《物理教师》2003,24(6):7-9
自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以来 ,新课程理念 ,特别是“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结合高中物理“单摆”一节的教学 (节选 ) ,谈谈笔者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1 教学目标的制定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教育的“人性化” ,它摒弃了以往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客体、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者的观念 ,主张师生平等对话式的建构式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不是以知识的掌握为唯一目标 ,而是从“知识、能力、情感”等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 ,实施课堂教学 .“单…  相似文献   

13.
“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三结合”,是指导师在一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中,通过精心的组织与安排,引导研究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把学习、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三有机地结合起来,富有成效地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一方法的大体做法有9个步骤。十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和实用性的、能产生显效果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外中小学所设计实施的一类基本课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要求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为落实我校《教学改革方案》提出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善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和1(专业) 3(英语、计算机、中国语文或高等数学)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决定在2001级部分专业进行平台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平台教学模式包括三个平台,即由大学英语、计算机、中国语文、高等数学和其他公共课程构成的第一平台,由专业基础课程构成的第二平台和由专业提高与专业实践课程构成的第三平台。三个平台教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一、研究方案与实践探索(一)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科学教学体系。在第一教学平台上,突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中国语文…  相似文献   

16.
云波 《云南教育》2003,(2):13-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对活动的合理设计、体现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组织开发的课程。具体内容的选择以学生为核心,触及学生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体现学生的个性、学校的特色,反映社区特点,紧扣日常生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三条线索,四大领域,六个模块”进行。三条线索是: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四大指定领域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7.
袁英 《青海教育》2004,(6):17-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产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做出调整后增加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集中体现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其自身的概念内涵,倡导了独特的课程理念,既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难点。  相似文献   

18.
洪晓玲 《成才之路》2023,(10):89-92
综合实践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乡土文化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十分契合,教师将其合理融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文章从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地位、合理融入乡土文化内容,立足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元素,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探寻乡土文化融入策略等方面入手,对乡土文化融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学科教学论是培养高师生素质,提高其从教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本文在大量教育调查、多年组织学科教学法课程改革基础上,建构了学科教学论课程“主题创新实践模式”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内容有六个维度(大纲、教材、教法、学法、手段、评价),每个维度有三个重点,都为了一个目标——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因而可称为“613”模式。其重点是培养高师生的教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模式的特点是主体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教育部教基(2001)17号文件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引发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向其他课程渗透先进的课程理念,凸显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实施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必将起到巨大的作用。那么,如何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审视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基于提高学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