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礼乐制度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标志。传统礼乐制度是封建社会传统王权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帝王身份的高贵和君主权力的高度集中。汉魏六朝时期,在五礼体系由孕育到开花结果的过程中,帝王通过五礼制度对民间乐府创作施加重要作用,同时对帝王们的生活产生了反作用。在乐府诗歌的创作过程中体现五礼制度的成分,主要表现在乐府诗的叙述方式和技巧顺应礼制的变化,以及潜在情感流露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郊祀礼作为帝王家专用之礼,在历代史书典籍中有较为翔实的记载,以史料的的文字记载为依托,通过考察郊祀天地之仪礼,可以发现,汉代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周礼和后世礼制的关节点,它在礼乐制度演化中起了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世之仪多是直接源于汉代之仪礼。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丧礼的变礼主要体现在对正常礼制的权变处理或低于正常礼制。丧服方面,为二母服丧以及东关故事的沿袭都表现为对正常礼制的权变,废乐制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执行。葬仪中的变礼则表现在不按正常礼仪殡殓、不按既定葬礼规格埋葬、不按应有规格进行赠谥等方面,政治斗争失败者的丧礼尤其如此。社会动荡和缘情制礼是这段历史时期丧礼变礼流行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4.
孙厚义 《教师》2013,(18):27-27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不仅仅是礼仪,同时还是一种社会控制的基本规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中国"以礼治国"的核心内容。然而,在不同的时代,礼制有所不同,因而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也有所不同。文章选取了宋代官方礼制以及民间丧葬、祭祀礼制及其实施过程之中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为研究对象,探讨宋代的社会控制方式的变革以及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期望通过这种研究加深对宋代社会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礼和法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最为重要的两环,对国家施政方针和国家走向影响巨大,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在明初礼制创设之时,刘基广泛参与。他对于明初礼制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创设实践。在明初诸礼制中,籍田礼、百官朝会之礼等国家礼制由刘基负责或参与厘定。这些礼仪制度是明初国家礼制的重要部分,也对明代乃至后世礼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苏轼重视研究礼制的起源、变化及其具体应用。他对礼制所持的观点,坚持认为礼的产生,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因此,它必然随着时代和人们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判断礼的价值,必须以其是否符合时代要求和人们行为习惯为准则。这些都突出体现了苏轼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他的合祭天地的主张。是其以人为本礼制观念的最好例证。  相似文献   

7.
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在其逐步统一北方之后,历代统治者就积极学习中原文化,大力推行“孝治天下”的统治政策,开始注重推行各种尊老养老礼仪.太和改制期间,北魏继承两汉魏晋以来的尊老养老传统,并仿效周礼,逐步恢复了魏晋之后因社会动荡而废弃的尊老养老礼仪,主要包括拜三老五更、行乡饮酒礼和赐几杖安车之礼三方面.北魏帝王系统颁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尊老养老礼制,促使全社会形成了尊老养老的社会风尚,对巩固统治、稳定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在其逐步统一北方之后,历代统治者就积极学习中原文化,大力推行“孝治天下”的统治政策,开始注重推行各种尊老养老礼仪.太和改制期间,北魏继承两汉魏晋以来的尊老养老传统,并仿效周礼,逐步恢复了魏晋之后因社会动荡而废弃的尊老养老礼仪,主要包括拜三老五更、行乡饮酒礼和赐几杖安车之礼三方面.北魏帝王系统颁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尊老养老礼制,促使全社会形成了尊老养老的社会风尚,对巩固统治、稳定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食礼和祭礼都是我们传统礼文化中出现时间较早、发展周期较长、影响广泛的文化系。《诗经》祭品再现.在先秦礼制最成熟、最完善的两周时期,食礼和祭礼进入心理物化和物质意化的“礼制”演进阶段。统治阶级享有祭祀特权和饮食特权,并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这一特权,来治理国家,整合社会,维护自身的统治。这一阶段,也酝酿着礼的“义化”过程,预示礼的进一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苟子利用了人类生来就具有“动物性”的自然本能的观点,系统地提出了一套意在使有序、和平的社会生活变得可能的独特的儒家哲学,这种哲学的核心就是“礼”。“礼”的一个重要功能正是教化人们相互影响的方式,礼的缺失就会导致个人之间的相互冲突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艰难,尤其是对弱者来说更是如此。自由主义者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国的礼制分等级、分尊卑是不平等的表现,从中西比较的角度研究苟学礼制后发现,中国礼制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更高层次的公平精神,因为它包括强者和弱者双方的利益。自由主义者过去认为荀子的“礼”似乎是为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设计的,这是对荀子礼制思想的错误解读。  相似文献   

11.
关于岑参的生年问题,学界意见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文章从唐代进士及第守选三年的应有之义出发,辨定其生年:岑参天宝三载春进土及第后,守选三年,于天宝六载春授官,其年三十,由此逆推,定岑参生年为开元六年;岑参在诗文中多处地方提及其年岁,以其开元六年的生年来观照这些诗文,则丝毫没有扦格斗氐牾之处。  相似文献   

12.
唐代李德裕,出身名门显贵之家,历经唐代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和宣宗六朝皇帝。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李德裕的为官历程,始终是与以牛僧儒、李宗闵为首的牛党集团和强大的宦官势力斗争相伴相随。在平定边患、整顿内忧方面,立下了显赫功绩。宣宗即位后,李德裕罢相,牛党之徒白敏中、令狐陶、崔铉等掌握朝中大权,将李德裕贬往海南。共同的政治抱负和相同的命运结局,将李德裕和韦执谊两人的感情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于是,在祭祀韦执谊青冢之际,李德裕写下了《祭韦相执谊文》,表达了对韦执谊的无限思念。以李德裕为代表的许多唐代贬官,为海南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在海南岛的后裔问题,也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谜团。  相似文献   

13.
鲁迅对盛唐气象非常神往,曾打算取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来进行创作。他对唐代文学的各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以及佛经翻译等。鲁迅关于唐代文学的研究和评论,值得再三领会,并作出必要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帝王形象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包括理想君主、抨击玄宗父子、品评武后和追忆开元盛世等几个方面。杜甫诗歌中塑造的帝王形象不是简单的人物描写,而是以其作为展现忠君思想的文学场域。  相似文献   

15.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死因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事情真相却一直扑朔迷离。通过考察岳飞与宋高宗、秦桧和张俊的关系,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岳飞之死,是由宋高宗在幕后导演,以配合宋高宗为主、并持有个人目的的秦桧和张俊亲自操刀上演的一出历史悲剧。对于历史中的重大政治事件,通过考察其中关键性人物的关系以得出相应的结论,虽然会有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隐忧,却往往能始终围绕研究对象的核心不至于偏离,最终得出较为贴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生命艺术化、艺术生命化是美学大师宗白华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流云小诗》正是宗白华用诗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他对生命的认知和体会,其中透露出来的生命之真、生命之善、生命之美无不倾注着诗人热烈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17.
唐玄宗时期对契丹、奚两蕃采取怀柔政策,以争取蕃兵势力增强幽州节度在东北的防御实力,导致幽州节度下的蕃族势力扩大。同时因朝廷边镇互相制约需要,使幽州节度势力扩展获得了机会。在这两个因素影响下幽州节度势力迅速膨胀。  相似文献   

18.
生活于唐高宗至玄宗时期的裴巽,两次尚主,本应地位显赫,却在史书上几近失载。其墓志较为含蓄地记述了裴巽与二位公主的婚姻状况,也从侧面反映了皇亲宗室在经历皇位变更时期的择配标准和姻亲情况,这对于了解当时的婚姻制度及其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贵妃是唐玄宗后期宫廷后妃中最为显赫的人物,她借着玄宗对她的专宠,结成以杨国忠为首的杨氏外戚集团,把持朝政、巧取豪夺、收受贿赂、淫乐腐化,直接参与高级官员的任命和军国重大政务的决策和执行,在政治上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以史实为依据,对近年来宣扬的"杨贵妃从不参与政治"、"杨贵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妃中唯一不参与政治的一个"等说法,明确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20.
唐元和元年,剑南西川节度副使刘闢举兵叛乱,唐宪宗一改德宗贞元以来姑息政策,毅然派兵平乱。笔者以为平蜀之役意义重大,其揭开了元和平藩战争序幕,开启了元和中兴局面。本文从基本史料出发,分析了战争发动的原因,较详细地考证了平蜀之役过程的相关情况,并对战争胜负原因和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