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中晚唐时期的书法界,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僧人,特别是禅僧中一大批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书法创作之中,并且有一个共同点,几乎都是偏爱草书。本文着重分析中、晚唐禅宗与禅僧书法的形成、禅僧书法对社会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宋代禅僧围绕私人收藏的与苏轼有关的书法、绘画及探访苏轼遗迹所进行的文学创作和讨论,以及由此产生的美学和思想话题的辨析体现了他们深厚的苏轼情结。通过读帖、观画,惠洪抒写了他对苏轼忠义精神的推崇、风范气度的钦佩和才学识器的仰慕。居简、大观、宝昙或认为苏轼诙谐幽默的个性与其端正严谨的书法不相侔,或相信他字如其人,或对遭受迫害的苏轼寄寓了深切同情,或尖锐批判构陷苏轼的小人,或赞赏画师对苏轼神态的精准把握。通过访迹,宝昙惋惜遗迹堙没,追忆了苏轼与道潜的友情;居简对苏轼超凡的人格魅力致以崇高敬意。宋代禅僧的苏轼情结反映了其行为观念趋向“士大夫化”,禅宗高度重视苏轼这一重要的文化资源,以利于自身发展并影响了东亚汉文化圈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国家之重,而文化自信的培养应该在教育中开展,教育要体现出民族风格和文化自信。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然而在当代语文基础教育中,这一教学却受到冷落,书法教学是一个亟须重返语文基础教育舞台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书法及书法教学的重要性、书法教学在中国语文教育中的演变历程及书法教学如何重返当代语文教育舞台三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熊飞 《零陵学院学报》2002,23(1):137-138
对中唐书僧长沙怀素是律僧、教僧还是禅僧,过去的历史材料没有记载,也几乎无人涉及。于此,根据现存资料并深入发掘,得出了书僧怀素皈依的只能是南宗禅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隋唐以来,但凡僧人东渡,大多是受日本僧人或旅日中国僧人之邀,赴日弘法。唯独禅僧一山一宁赴日,是作为国之信使,受元成宗皇帝派遣出使招谕的。因此,禅僧一山一宁使日,在中日关系史中,具有积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文化象征的中国书法,其发展必须从宏观文化角度进行考虑,需要一个宏观跨领域的战略规划指导。本文提出了一个建立于书法文化链基础上的发展战略构想。在总结了中国书法的书法文化链是书法在中国文化体系中起到链接、枢纽、节点功能并形成的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和底蕴深厚的文化体系和集群;在此基础上的“大书法文化”发展战略对书法文化的全面弘扬和可持续发展、乃至对促进带动我国视觉艺术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同时提出了基于“大书法文化”理念的书法文化发展纲要的研究内容构想,并探讨和展望了书法文化的价值体系、书法文化目前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书法文化在国民经济地位测算、未来学术研究等相关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书法以抽象的文字符号为基础,以其独特的艺术美向世人展示出一个混茫神奇,可意会而难言传的艺术境界。由于书法固有的模糊性,造成了书法欣赏的模糊性。模糊性可以说是书法具有巨大的艺术潜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书法欣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石屋清珙是我国元代一位著名的禅僧。在中国禅学史、元代禅学史和中韩禅学关系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他的禅学思想极其丰富,而以茶道思想著称。茶道是其禅学人生的一贯之道,是他学道、悟道和传道的重要方式。他的茶道冶禅佛、人生、自然于一炉,以真如造适为追求之境,于一境中起一种味、一种平怀、一个平常心。  相似文献   

9.
书法以抽象的文字符号为基础,以其独特的艺术美向世人展示出一个混茫神奇,可意意而难言传的艺术境界。由于书法田有的模糊性.造成了书法欣赏的模糊性.模糊性可以说是书法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书法欣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当今书坛,民间书法倍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民间书法的个性、价值取向、美学特征以及史学价值等文化品格的分析,认为人们重新审视民间书法,是平民意识的觉醒,中国书坛,也将会由经典书法独领风骚转而变为民间书法与经典书法备显风姿,民间书法热潮过后,必然会迎来一个创作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今所传之禅宗语录总集,前后时代缠夹混窜的现象十分严重。从大量原始材料看,证明禅僧语录的编集实始于晚唐五代时期,今本中所收的中唐以前的禅僧所谓的机缘语,多是后人以后推前,根据传言甚至想象而补编的,故不少地方与该禅僧原来的禅旨不符甚至抵牾。今人研究禅宗史,必须首先对史料审慎地辨别真伪,不可只图省事,将所有的语录都作为信史来使用。  相似文献   

12.
惠洪是作丰硕的一位学型禅僧。《禅林僧宝传》是在旧有灯录之外别撰记载禅门五宗名禅师“前言往行”的新型禅宗史书,不仅为丛林说法参禅提供前代的事例、可以用以启示学人的公寨语录。而且由于记载了很多活跃于晚唐至北宋社会名禅僧的传记及他们与士大夫之间密切交往的事迹,为后世了解当时社会化也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3.
练字即练人     
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普遍应用,省去了人们许多的书写.但是在一定的人群里书法艺术还有她特有的魅力。在国际上,有许多外国留学生到中国研习书法.特别是在亚洲.汉语言文化影响比较深的一些国家书法热在不断地升温,如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每年都有与中国内地进行书法交流的活动。练习书法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到底有哪些意义?在多年的书法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本人最深的体会是书法练习,从一个侧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简而言之,练字即练人。  相似文献   

14.
20多年来,我国书法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20世纪以来空前的。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接着各省市相继成立书法协会。至今县区乡镇乃至一个系统、一个单位都有书法组织。据统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有6000人之多,省市一级的更多。每年举办的不同级别书法展览、大赛接连不断,仅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从1980年的第一届书  相似文献   

15.
郑利权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3):72-74,125
网络书法传播是当代书法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为书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传播空间,带来书法传播载体的数字化革命,昭示着书法网络时代的来临。全文分析了互联网给书法传播带来的六个革命性变化(平民化、自由化、互动化、国际化、廉捷化和多媒体化),探讨了互联网给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代作为我国书法教育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书法教育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点,研究汉代书法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书法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并且书法教育在德育功能方面也起着积极的育人作用。因此,在加强当代书法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可以从汉代书法教育中汲取一些书法教育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柳公权、杨凝式、苏东坡、蔡襄均以继承颜真卿而成为光耀千秋的书法大师。元明两朝,帖学兴盛,颜真卿几乎被书坛遗忘。清康雍乾年间,先是董其昌后是赵孟颊书法笼罩书坛,帖学式微,书风萎靡。乾嘉年间颜真卿书法再次隆兴,培育了刘石庵、伊秉绶、何绍基、张廷济、赵之谦、翁同和、谭延闿等一批碑帖兼擅的书法大师,使中国书法又一次进入到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8.
时间是哲学研究中始终贯穿着的一个命题,对时间观的认定和体现自觉或不自觉地展示在艺术作品中,从时间角度分析,预测书法艺术在当前历史阶段中的发展取向,对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人墨客创作的“禅意诗”“禅意画”与禅僧禅心外化的“禅诗”、“禅画”有本质上的区别。苏曼殊诗画带有明显的禅佛色彩,如其诗画里大量出现的禅佛名相以及带有“依我自悟”表征的“我”的形象第一人称代词.进一步强化了其现代禅僧的身份特征。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普遍写不好字,更无从谈起书法,一手扒拉字让老师批改作业成了最头疼的事,也影响日后就业、工作。写字不是表面事情,它是一个人品行和精神的再现,从古人的事例中汲取经验,成为高素质人才,从写好字、学好书法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