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常人眼中,艺术和科学就像牛奶和酱油,怎么也扯不到一块儿。不羁、浪漫的艺术和死板、理智的科学怎么会有联系呢?然而在新世纪,人们越来越发现艺术与科学谁也离不开谁,就如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所言:时代的前进将使艺术越来越“科学化”,而使科学越来越“艺术化”。物理学家李政道说过:“艺术和科学的同等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这句话十分准确地道出了科学与艺术的灵感都是在创新的火花绽放时出现的。早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艺术的科学家或科学的艺术家。宋朝的大文学家沈括写得一手好词,他善写文章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作为一位文学家他还创立了…  相似文献   

2.
艺术的力量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所说:“音乐的功能还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意动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在艺术上有相当的造诣,如:大家熟知的爱因斯坦,纽兰兹·柏森堡等等。有人说诺贝尔奖金自然科学奖的获得者中有60%以上的人都是在艺术上有相当造诣的。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梁思成等亦是如此。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先生,也都主张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美国将音乐、舞蹈、…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解科技史。他从伽利略讲到哥白尼,从牛顿讲到爱因斯坦……一切推动科学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他几乎都作了详尽介绍。一位学生好奇地问:“老师,这些科学家我都喜欢也很崇拜,可我想知道,您最崇拜哪位科学家呀?”老师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这些科学家确实都很了不起,但是我认为最伟大的还没有出现,也许我最崇拜的科学家就坐在你们中间!”  相似文献   

4.
一位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解科技史。他从伽里略讲到哥白尼,从牛顿讲到爱因斯坦……一切对推动科学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他几乎都作了详尽介绍,学生听得很认真。突然,一位学生好奇地问:“老师,这些科学家我都喜欢也很崇拜,可我想知道,您最崇拜哪位科学家呀?”老师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这些科学家确实都很了不起,但是我认为最伟大的还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5.
卢颖 《课外阅读》2011,(9):263-263
记得本学期的一节美术课上我问过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美术吗?”很多同学都说我很喜欢美术。我又问到:“美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国画、动画、油画、版画等你们最喜欢那些。”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说喜欢动画。我又问到:“有谁喜欢中国传统艺术?比如:国画、年画、脸谱等艺术.”全班30个同学几乎没有一人说喜欢。这让我觉得非常担。艺术需要个性,现在对学生而言他们看到接触到最多的要算媒体艺术,在媒体艺术中动面对现在的孩子影响最大,然而媒体艺术只不过是艺术门类中很少的一部分。纵观我们国家上下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反正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伟大艺术的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的今天,有知识并不等于有修养。美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手段。那些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几乎都具备艺术家的素质,而这些素质进一步扩展了他们的思维,为他们的成就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审美心理,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和文明进程。学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途径的拓展,艺术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教育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艺术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把艺术作为教育的内容,使人在艺术熏陶中充实自己的知识、智慧和精神。世界上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有较高的人文艺术修养。我国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的钱学森说:“艺术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艺术可调整人的思维模式,激活人的创新能力。艺术教育是右脑形象思维教育,可以极大地开发人的潜力,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在不同的历…  相似文献   

8.
两个月亮     
传说大半个世纪以前有一对夫妇,男的是科学家,女的是文学家。有一天晚上两人一同散步。正值秋高气爽,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女的说:“今夜的月亮真圆。”男的说:“没有圆规画的圆。”一个是诗文头脑,文学眼光。一个是数学头脑,科学眼光。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照旧散步,照旧谈话,照旧相敬如宾,直到白头偕老。科学和文学并存。  相似文献   

9.
巧设课堂提问的艺术●广东雷州一中郑如鹏大文豪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也有人说:“中小学老师若不谙熟发问技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阅读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这话很有道理。在语文阅读...  相似文献   

10.
放飞想象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艰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肃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我们更加需要放飞想象。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谁要领导好教学和教育过程,谁就要精通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技巧和艺术。”笔者认为。这里的科学指的是教学有法,技巧和艺术指的是教无定法,也可以说是教学中的智慧。拥有智慧的教师.上课能做到深入浅出,能一语中的,一语激情。用活生成资源,挖掘数学内涵,让课堂焕发灵动与光彩。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听课和观摩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演唱歌曲前常常这样对孩子们说:“小朋友,等会要有表情地唱”或“我看看谁最有表情”;小朋友唱完后老师就问小朋友:刚才唱歌时谁最有表情啊?于是小朋友就说:XX小朋友最有表情。老师又问:他的表情怎么样?小朋友说:“很好呀,他一直都是笑笑的。”于是老师也表扬这位小朋友:“你真棒,做得很好”。  相似文献   

13.
打电话     
小朋友们,现在几乎家家都有电话,可是,你会打电话吗?你可能会说:“哎呀,我常常打电话,谁不会呀。”  相似文献   

14.
现年85岁高龄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著:《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肝引起世人瞩目。这部书展现了艺术与科学汇流的历史趋势和美妙的前景,给文学艺术送来了批判地继承传统、超越世俗、预见未来世界的美妙信息。曾以《工程控制论》这部开别性的著作闻名世界的钱学森,在他的脑海中不仅拥有一个广阔无垠的科学世界,而且拥有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作为钱学森年轻的同辈人钱学敏在“编后记”中写道:钱学森从小受过良过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日本留学生,一生爱好文学艺术,钱学森自…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华裔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过:“科学与艺术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我们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众所周知,科学家用有限的数字(十个),为人类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宝贵的财富。音乐家用有限的音符(七个),创作出丰富多彩、不计其数人类共享的音乐作品。音乐中有科学,科学中有音乐。有很多科学家的音乐造诣非常深,他们也是“业余音乐家”。中外有很多著名的音乐家,他们原来的专业却是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6.
题记①“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由数学公式组成。”──爱因斯坦③“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李政道1994年,在著名的《零点项目》的影响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艺术与数学、历史、语言、自然科学并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在国际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世界各国对美国的一举一动都保持着高度关注,我国也不例外──针对其以发展高科技为目标的“星球大战计划”,我们曾提出了著名的“863计划”(该计划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综合国…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的行为与科学的精神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发展带来了科学家行为模式的变化,科学家的行为更加需要有准则,这种准则就是“科学的精神气质”。 一、科学家行为模式的变化 如果从科学家的行为模式这一角度去看,科学的发展历史有二个大的阶段。 人类的最初的“科学活动”是一种自发的自由活动,当时还没有产生科学家这种社会角色。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人们都有求知的欲望和探究事物理性的好奇心,因此在有闲暇的时间以后,数学、艺术和技艺也就产生了。因此,可以说,人类最初的这种活动是一种无约束的,它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相似文献   

18.
女儿今年高考后,如愿以偿地上了她向往已久的大连理丁大学。送她报到的那天,我故作如释重负态,说:“这下可把个大包袱抖掉了。”女儿用背包撞了我一下,说:“搞没搞错?我走了,谁陪你打羽毛球?谁为你这鸭嗓子伴奏?”“谁陪谁呀?”……我们如同龄人般的对话惹得周围的人都好奇地看着我们。可谁会想到,就在四年前,女儿在家对我和她妈几乎是无话可说,两代人之间如隔着深沟一般。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文化的美学观是构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代数学家、哲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对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已成为数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以致法国诗人诺瓦利也曾高唱:“纯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既是科学家同时又是艺术家的数学工作者,是大地上的唯一的幸运儿。”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大国崛起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历史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想要建成人才强国,就要把我国加快建设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