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本文篇幅较短,却富有教育意义。课文还配有精美的插图,富有儿童情趣,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整篇课文不管从文字还是插图都给人以美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粗心的王阿姨》语言活动中讲述的故事《胖嫂》是一个民间故事。其语言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又不乏教育意义.是一个很好的幼儿语言活动材料。我尝试以该故事为原型,将故事内容进行拓展、整合,创设了比原来的语言材料更为广阔、更富内涵、更有情趣的生活化“语言情境”,让孩子在活动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省编制的这套幼儿园视听教材,内容是从部编《语言》教材中精选出来的,篇目略多于《纲要》规定,按教学进度分班分学期分册编制。《幼儿语言画册》共六册,直接供幼儿使用。幼儿人手一册,作为幼儿学习诗歌、复述故事和看图讲述的基本教材。画册开本大,图幅大,画面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富有幼儿情趣。每册中插有活动教具制作卡纸,经制作后幼儿可在立体画页的"小舞台"上,手持小动物,边表演边复述故事;为便于老师教学,  相似文献   

4.
龚维 《早期教育》2007,(5):39-39
教材和幼儿分析 游戏《伞儿撑起来》是在民间游戏《捉蜻蜓》的基础上转化而来的,活动中将所出现的物体形象进行拟人化设计,把幼儿带进一个互助友爱的童话世界,语言简短而富有情趣,说起来朗朗上口.并可从中感受到生动的游戏趣味,带给幼儿一种活泼美好的精神感受。中班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有强烈的语言交往需求,而这一题材恰恰将生活中的经验用孩子喜欢的游戏形式再现,通过情节类似、内容不同的反复式活动结构.给孩子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因素,并通过给幼儿提供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游戏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 幼儿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而以传授作品为主的单向性教学模式,往往不能满足大班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主表现的强烈愿望。教材《叶子鸟》讲述的是在秋风乍起,落叶纷飞时,一只小鸟看到的叶子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但原作品的画面比较多,有些内容似乎有点重复,而在表现故事意境方面显得欠缺。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材料灵活运用。”遵循这样的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活动一:语言《秋叶飘》教材简解:语言故事《秋叶飘》是一首十分优美的内容,它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描述了秋叶飘动的情景,秋叶飘落的动感与幼儿跃动的心灵已形成了天然的契合。丰富多彩的树叶又给幼儿提供了想象、探索、发现和表达的空间。树叶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都是熟悉的。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在这种情趣化、生活化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发  相似文献   

7.
图画和语言都是符号.两者是相通的,在发展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我们一直坚持让幼儿在自主画中进行讲述。通过这种方法使进入大班的幼儿不但能创造性地画出具有一定情节的自主画.而且能够主动、积极地向他人讲述自己的作品内容。这一阶段.幼儿讲画已达到能说明主要内容的水平,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水平,则要使幼儿将画讲述成一个具有较为完整情节的连贯故事,  相似文献   

8.
故事剪贴是大班课外语言活动的一种可行而有效的形式,即由幼儿自己搜集或由教师提供各种废旧的画报、书皮封面、图书等,让幼儿利用这些废旧画纸,按照自己想象的情节进行剪贴,构成一幅故事画,然后再把故事讲给其他孩子听。大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柑连贯语言的表述能力为故事剪贴活动提供了基础.幼儿  相似文献   

9.
<正>设计意图幼儿进入大班后,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我从他们喜爱的故事主题"羊智斗狼"入手,精选了与该主题相关的7张图片并编号,设计了此次讲述活动。活动重在让幼儿依据图片暗示进行故事的创编讲述。这些图片均选自绘本《超级擂台赛》,故事主题就是"羊智斗狼",情节围绕山羊公公招聘羊村守卫的线索展开,融入富有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之一。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于游戏,又兼具表演性,它以故事为依据,是幼儿小群体自娱自乐的活动。本文以大班表演区里《老鼠嫁女》故事表演中幼儿间发生的小故事为例,尝试剖析幼儿的行为及从观察这个小故事中幼儿的表现而引发的几点思考。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小颖的女孩,故事发生在2015年6月12日。  相似文献   

11.
虫虫特工队     
剧情简介《虫虫特工队》灵感取材自伊索寓言《蚂蚁与蚱蜢》的故事,讲述一段昆虫世界的冒险之旅。在一个美丽的蚂蚁王国,大家整日都在辛苦地工作。而有一只名叫飞力的蚂蚁有着自己  相似文献   

12.
【镜头回放】在大班故事教学《可爱的小兔》中,教师A变过去的“完整讲述”为看图讲述与设问相结合:他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于频繁提问,故事的完整性、连续性与生动性被破坏,幼儿倾听的欲望与想知结果的渴望也因一次次的提问而中断,并渐渐丧失倾听的兴致,对问题的回答也是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13.
内容和要求 1、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进一步锻炼幼儿连贯地讲述故事的能力。 3、对想象能力强的幼儿要求通过听多种音响编出内容较复杂的故事;对能力较差的幼儿只要求用两种声音来编故事。情况分析对即将进入大班的幼儿给他们进行一点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14.
黄靖 《教育导刊》2005,(9):38-38
一、活动设计意图 排图讲述是大班幼儿喜爱的一种讲述活动.《小乌龟和小蜗牛》是一组不按情节发展顺序排列的连续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能产生多种方法,而不同的排序,所编出的故事情节就会不同.  相似文献   

15.
全国幼儿园通用教材《语言》一书中收录了四首浅显易懂的古诗(《一望二三里》、《咏鹅》、《春晓》、《悯农》),供老师指导幼儿朗读、欣赏。诗的语言是富有音乐性的,古诗尤其讲究韵律,让大班幼儿适当地读几首,能够体会汉语优美的音调和诗的和谐的旋律,引起幼儿对诗的兴味。有节奏的朗读  相似文献   

16.
一、目标1.能够较连贯地讲述“蚂蚁飞上天”的故事。2.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设想,并能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3.自编故事情节,学习迁移讲述经验。二、准备1.图片二幅。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是一个老教材,它讲述了兔子遇险、大象相救、老虎受罚的惊险动人故事,动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生动有趣,堪称儿童故事的经典之作。这样一个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经典教材,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和引领下如何创新呢?如何在简单的画面与精彩讲述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引发幼儿积极运用语言生动讲述呢?  相似文献   

18.
潘云 《广西教育》2022,(10):18-20
本文认为,故事讲述有利于丰富幼儿的语言学习核心经验,而故事讲述主要有三种形式:故事篮子、故事桌子、故事积木,教师需要灵活使用三种故事讲述形式,引导幼儿借助道具或材料讲述故事、创编故事,以发展幼儿的叙事性讲述、文学语汇、文学想象等语言学习核心经验。  相似文献   

19.
到阿力山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的目标中提出:5~6岁的幼儿要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爱因斯坦认为:智力的体现不是知识,而是想象力。想象也是文学作品的基础和灵魂。因此,我选择在大班开展《到阿力山去》的语言活动,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在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合作续编,提升幼儿文学想象的经验,同时也能使幼儿感受故事中小蜗牛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智慧,从而提升在生活中解决困难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叙事性讲述能力是助力大班幼儿经验思维形成的关键能力,也是幼儿综合性语言能力的评价指标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内涵,论述了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现状,并进一步探究提高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策略,希望为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