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人走茶凉”,是对炎凉世态的一种艺术概括。特别是阿庆嫂的一句“人一走,茶就凉”唱开之后,经常被人用来慨叹有些领导干部离退之后处境的变化。常言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老同志们的感受当然是真实的。比如,过去家里 ( ),现在车马稀少了;过去请示、汇报、问候的电话 ( ),现在可能几天听不到一次铃响了;过去邀请出席各种庆典、宴会、研讨会、论证会的 ( ),现在难得收到一份请柬了;过去生病住院,花篮、水果、营养品随着探望者 ( ),现在病房里变得冷冷清清了……凡此种种,抚今思昔,焉能无“人走茶凉”之叹 !   依我…  相似文献   

2.
数学美与数学教学中的审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有的人对数学没有兴趣,认为数学枯燥乏味,是大伤脑筋的玩意儿;有的人认为数学抽象难懂,成天与数目字打交道,没多大意思;有的人甚至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把听数学课、解数学题,看成是最头痛的事。之所以会产生这些情况,这与数学教学忽视贯彻数学中的审美原则有关。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进行数学审美教育。因为数学园地里处处开放着美丽花朵。下面就数学美及其特点,数学审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教师的审美修养作简要论述。一、教学美及其特点马克思说过: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是按照“美学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3.
如果要问:数学有没有味道?肯定有人说没有味道。如果再问:数学美不美?肯定更有人感到茫然,认为似乎数学无美可言。觉得数学没有味道无美可言的人,是不会对数学有情感的。如果数学教学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有味道有美感,以至于对数学有很深的感情,那么这样的数学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成功。从事数学教学的人自然都希望取得这样的一个极大的成功,因此深入探讨数学之美就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数学之美是确实存在的。数学家普洛克拉斯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庞卡莱也说过:“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  相似文献   

4.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这样几句:“吾妻之美我,私我也;妾之美我,畏我也;客之美我,欲有求于我也。”三个“美我”之中,教材只对第一个提供了解释:“认为我美。”即把“美”看作形容词意动;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中相关的译是:“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把三个“美我”都解释为“认为我漂亮”。  相似文献   

5.
创新素质培养与教育文化氛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中,“发展创新教育”是一个最响亮的口号。过去“满堂灌”的教师们现在却在总结着创新教育经验;黑板上条分缕析地陈列着“创造力培养的关键”;学生们也从“创新课”上了解到了“创造性思维”的几个步骤:“创造性”或“创造力”的发展被列入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6.
罗鑫 《成长》2020,(4):196-196
时间悄无声息地迈进了2020年的大门,2019年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在过去的一年里,有成功,有失败;在新的一年中,心酸会有,汗水会流,但不变的是,未来仍等待着我们,去拼搏,去创造,拨云见日,未来可期。过去的一年里,许多流行语如走马观花一般,湮没在了时代的烟尘之中。在它们之中,总有几句撩动了人们的心弦。“丧”“我太难了”“水逆”是很多人2019年的关键词,它们不只是对生活的抱怨,更是一种宣泄压力和疲劳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课间,在办公室里常听老师们叫苦连天:“现在的独生子女,太难教了”,“过去的学生,老师把脸拉下来不说话,一会儿就会安静下来;现在你不发火,会一直吵到下课”,“现在的班级人数也太多了,每个班都有六七十个学生,只要有几个不老实,整个教室就不安静。”  相似文献   

8.
崔鹤同 《老年教育》2006,(10):16-17
老同志们聚在一起,免不了要谈论往事。有的因自己当年未能晋升而耿耿于怀,有的因没被评上高职而闷闷不乐,有的则因从行政机关单位调入企业后待遇大减而追悔莫及。而其中有位老同志却达观大度:“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现在咱只要健康快乐就好!”  相似文献   

9.
万里模式:高等学校“国有”“民办”的全新组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万里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唯一作为公办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试点单位。几年过去了,它究竟新在哪里?取得了哪些成功?有何深意?等等。章从万里模式的界定人题,通过对几种代表性研究成果的评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万里模式是“国有”“民办”的优化组合,开辟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真心喝彩     
再过几天,1999年就要过去了;再过几天,20世纪就要过去了。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11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飞天成功。世纪之交,再创辉煌,引来无数人为中国真心喝彩。我们为中国的大学生们真心喝彩。本月,中国科技大学的6名学生,因参与计算机人机语言对话技术研究,并做出创新成果,获得了总计668.85万元的技术股权奖。今天,越来越多年轻人因在一些“好企业”里努力工作而致富。本月,联想集团成立15周年。联想总裁承认,目前,联想的百万富翁;人数已过百,且都是平均年…  相似文献   

1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名学顾炎武最先提出的。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学名。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  相似文献   

12.
终究是谜     
有人说:“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效率与时间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同一时间内,有的人能做很多事,有的人则做不了几件事。前者效率高,效率高就是有效地利用了时间;后者效率低,效率低就是没有充分利用时间。如何提高效率呢?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善于利用时间,充分利用时间。首先,要珍惜时间。今天的事今天做。著名文学家朱自清这样描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盆子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眼前过去……”古人给我们留下一首《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明…  相似文献   

13.
论艺术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究竟什么是艺术美?有的人认为艺术就是艺术美,或认为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反映,有的人认为艺术美是“形象的真理”,或认为艺术美在于艺术的纯形式等;笔认为艺术美决定于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它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各个层次中,为表现意蕴服务。  相似文献   

14.
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认为:“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人因为有记忆,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使当前的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使反映更加全面和深入;也因为有记忆,才有“美好的回忆”,把过去和现在连接在一起,为现在作借鉴、作榜样,或重新体味其中的愉快和欢欣,没有记忆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只有记忆才能把先后经验联系,使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致断层,使人的知识更丰富,更有整体感,否则好比小猴子下山,得到一样扔一样,最终两手空空。  相似文献   

15.
创新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作文更具个性。为了表现这种个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砸破选材的框子,寻找选材的个牲。 选材的创新,一是要认识生活的多元。生活是广阔的、多元的,有了三教九流,生活才丰富多彩;有了形形色色,生活才异彩纷呈。二是要寻觅生活的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我们笔下的人、事、景、情当然也就不尽相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卢橘杨梅次第新”的南国风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三峡奇观……无不显示出独特的个性魅力。三是书写平凡的生活。青松的四季长青是平凡的,有的人却能感受到它的傲骨;小草的漫山遍野是平凡的,有的  相似文献   

16.
《蜗牛》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上这一课时需对蜗牛进行观察,可是蜗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想观察它了,它就会从壳里爬出来。上课时学生也发出了感叹:“蜗牛不出来怎么观察呀!”看着他们焦急而无奈的表情,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对“怎样让蜗牛出壳”进行探究?于是我就面带微笑对同学们说:“你们不要着急,蜗牛不是不出来吗?那咱们就想办法让它爬出来!怎么样?”“行!,'同学们异口同声。我又抓紧时机说:“现在小组就讨论:用什么方法有可能让蜗牛爬出来?”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想出了许多有可能让小蜗牛出壳的方法。有的小组认为:用食物引诱:有的小组认为:把蜗牛放入水中它就有可能出来;有的则认为:用笔尖扎壳背面的小孔它会爬出来;还有的小组竟认为“用力往里吹气它就会出来”;也有认为“用火烤”、“在地上磨它的壳”——想法真可谓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7.
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留下恶名的曾国藩,却被封建王朝授以“正”的美谥,近代以来,不同政治派别的学名人对其评价褒贬异同,但都认为曾氏“学问好”、“学有本源”,却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可以说,十余年翰苑生涯的勤奋求学,为其一生打下牢固的学业基础,曾氏倡言“专赖学问以求精明”,终生勤学不辍,学问对其成功地致力于治军、行政、用人等活动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为其成就所谓“三立”功业提供了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学会选择     
选择是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学习中必须做的事。有的人选择了生,有的人选择了死;有的人在失败后选择了再次拼搏,有的人则选择了放弃;有的人选择了兢兢业业,有的人则选择了虚度一生。  相似文献   

19.
高中第二册课文《兰亭集序》中有一个这样的句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个句子中的“一”字如何解释?有的人认为它是名词“一点儿”的意思,因为课文下面的注解中就将“一觞一咏”翻译成“喝点酒,作点诗”;有人认为它是分指代词“有的人”,“一觞一咏”即“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还有的人依据教师用书中“一边饮酒一边赋诗”的翻译将“……一…….”理解为并列关系的连词“一边……一边……”。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这段精辟的论述,它揭示了学校“立美”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只有这样,学生日后才会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