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文化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进入消费领域,通过交换演变为商品,文化市场就形成了。从狭义上讲,文化市场是文化艺术产品流通和交换的场所;从广义上讲,文化市场就是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单位或个人用生产的文化艺术成果与文化消费者交换社会劳动的经济形式。由于文化产品既具有社会意识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  相似文献   

2.
文化市场做为文化产品和文化娱乐服务交换与流通的场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得到长足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保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起到积极作用。文化市场经营的是一种特殊商品(如营业性娱乐场所,营业性文艺演出,音像制品的批、零、租、映,图书报刊经营,电影发行放映,美术品收售、展销、拍买等),它既有一般商品的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面镜予。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文化市场建设的基本方针。各级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据此做了大量工作,努力规范文化市场经营行为。  相似文献   

3.
商业运作在市场原则的支配下为了标榜某些商品的“高品位”,任意给推销的商品贴上“文化”的标签。商品与精神产品原是有质的区别的文化产品,而且下一些以“文化”虚名包装的商品更是失却了文化的本真涵义。这是一种消费文化占主流、商业入侵文化的泛文化现象。文章从文化赝品淹没了精神文化产品的原创主体、价值判断、真实的生存环境及文化的体系模式化特征等四个方面予以分析,澄清了有关文化问题的一些基本认识,以期使我国的商业文化及其传媒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程 《文化市场》2002,(4):15-19
人类社会产生商品经济价值时代后.创造的文化不论是成为有形的、无形的,同时在形成过程中,无论是有意的无意的成为商品的形式进行交换.并通过这个交换形式,产生经济价值.便形成了“文化市场”。笔者始终认为这个“文化市场”自古客观就存在的观点。我们可以从民间的庙会、社戏、旧北京的天桥广场、上海的大世界游乐场,  相似文献   

5.
黜奢崇俭的消费观及时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自人类诞生之日就广泛存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生产和交换规模日大,消费也就具有了文化的意义。消费不仅为人类个体生命延续所必需,而且也是社会繁荣进步的物质文化活动。消费文化体现出民族的心理特质、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文化复兴与民族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念情感和精神属性是文化产品的本质属性。在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中国民族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时代变化与保留传统价值之间找到平衡;在坚持文化的本土意识的基础上,在保持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注重世界文化潮流,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创造性地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成现实的文化资本,生产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行为方式和消费习惯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文化产业获得广阔的市场,才能改变中国在对外文化贸易中的不利地位,从而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对镇、街道文化市场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文化市场是具有商品和意识形态双重属性的特殊市场,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镇、街道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个比较陌生而新鲜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歌舞娱乐场所,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受到老、中、青群众的喜爱。它进入市场的交换形式不同于商品,是一种所有权不发生转让的交换形式。这种交换形式集中表现在服务上。是货币与服务的交换。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种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经营活动为一体的文化市场逐步形成,它的项目日益增多、扩大,并伴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进步而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市场是指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服务项目等文化经营活动。它包括: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突破了"泛意识形态化"认识框架,推动了文化"产业"属性的确认,逐步实现了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多样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文化产业被赋予更高的地位和使命:不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而且要遵循文化强国和民族复兴的价值目标。我们要通过准确把握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文化产品有效供给;加强和改进政府的规划引导职能,提高文化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推进文化产业内容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措施进一步促成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市场。这一提法的出现在我国还只是近二十年的事,但文化市场的存在古已有之。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是充满灵性的,对文化的需求与生俱来。即使是在最远古的时期,一个部落的人们在一天劳作之后,恐怕也会围坐火边,听长者讲一讲上一代的故事,听身强力壮者讲一讲白天围猎的场面,而听者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这是早期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市场     
文化与市场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在最近一次文化与市场的学术座谈会上指出:文化发展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但这不意味文化完全按市场经济和市场取向来发展。文化不能批量、重复生产,也不能以追求金钱为唯一目的,只能借助市场推动文化发展,而不能把文化推向...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取得长足发展,进入了一个理性思考和明确文化定位的阶段,并努力在审美取向上构建以中华文化精神为标准的价值体系。中国油画的发展逐步进入艺术发展的规律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华瓷是中国文化和经济、科技和艺术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典范。华瓷具有强大的调适功能,广泛影响陶瓷之路亚非国家的社会生活,推动了社会风俗向善、审美理念趋真,改变人们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文化心态,进化了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6.
"宣言"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常见的文化表达方式.晚清以降,中国文化策略的核心问题,简言之,就是对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文化在价值上的合理迎拒和技术上的科学对置."三次文化宣言"于观念和实践上仍然以偏执步履踯躅于古今东西之间的中国文化困境下,承接近代以来文化策略推进的逻辑理路,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策略上带有某种"终极"意义的理性趋势,即作为文化策略"体"的价值取向的"为我"优先和发展本位与作为"用"的技术选择上"损益传统"和"折衷东西"的取向.  相似文献   

17.
沈敏 《文化市场》2002,(2):9-12
关于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上,我想讲两个方面,一是回顾去年工作,二是对今年工作思路的一些认识以及要抓的几个方面。有关今年的工作要点以及文化市场系列活动方案.我不展开讲,接下来市场办分管同志还将和大家具体讲。  相似文献   

18.
昭通龙虎文化与彝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江 《寻根》2003,(1):10-15
巫术文化是古代原始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其作为窗口,可以窥知许多古代文明的秘密,诸如宗教、艺术、心理、民族、习俗等方面。因此对巫术文化的考察研究是古代历史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有其他研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蚌壳龙虎图案及其背后的巫术观念,就是对史学界、文化界长期盛行的“惟龙独尊”认识的矫正,对于还原中国古代巫术文化的原始面貌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本文试对龙虎文化在朱提(昭通)古地“淮桔为枳”的原因提出彝族文化背景的理解,并由此推及当时和其前彝族及其文化在昭通的重要地位、夏人岁…  相似文献   

19.
梦游录是一种以梦游的形式表现作家思想和寓意的、具有独特结构形式的汉文短篇小说,盛行于朝鲜16至17世纪时。由于朝鲜与中国在思想文化上血脉相连的密切关系,其梦游录小说在人生理想、价值取向、宗教思维等方面都接受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也表露了一定的自主独立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引发了中国文化建设模式的变革。市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各个领域的资源配置中越来越发挥基础性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的质量、效益和速度,拓展了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