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撞柱过门     
在临场比赛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即球门后有几个他球,但与门前自球不相对应。如果,正面击自球过门,自球过门后,球的落点离门后他球较远,续击时,很难击打到靠边线的他球。因此,要想过门后能击打到门后他球,就必须撞击一侧球门柱,使球撞柱过门变向。但因球门柱直径仅有1厘米,擦打门柱过门难度较大。如果擦打门柱不稳,可能会正撞门柱,自球会停在门柱上;如撞击门柱的外侧,会使自球滚向相反的位置,连门都过不去。只有擦边撞击门柱的内侧位置,利用门柱的反弹力折射过门,自球才能到达预定的位置,就可续击他球或自球小角度过门得分。撞柱过门调位球,…  相似文献   

2.
倒打上旋球     
一、何谓倒打上旋球单手握槌柄,使槌头轴线垂直于地面,让槌头下端在距自球顶端约1~3厘米处,轻轻落下,在槌头端面接触球的同时快速向后拉动,摩擦自球,靠球的旋转向拉动方向滚动。这里要注意:与槌头端面接触球的同时,快速向后拉动,在0.1秒以下的时间完成动作,既不造成连击,也不会造成推球。动而撞击C球M二、应用1、无法正常击打的密贴球打成双杆球(图1)。由于无法用正常的方法击打自球A撞击C球,在申请裁判认可AB球密贴后,可用这种方法。2、当自球贴靠在门柱上或未过三门的自球贴靠在终点柱上,无法按正常击打法撞击他球B时,可用此法(图2)。…  相似文献   

3.
《04规则》对闪击过程中击球员的动作要领和犯规处理作了一些新的规定,需要裁判员认真学习,切实掌握,正确运用。我们的学习体会是:明确一个概念,牢记三个阶段,把握五个步骤。明确一个概念明确一个概念,即明确闪击过程起始和结束的时间概念。闪击过程是从撞击后各球均停止时开始,到闪击后踩球脚离开自球时结束。从“各球均停止”到“脚离开自球”这个时间概念很重要,因为在闪击过程中的任何犯规都属于闪击犯规,要按闪击犯规的规定处理,但在撞击后各球未停止时的犯规,或闪击完脚离开自球后的犯规,都不属于闪击过程中的犯规,不能按闪击犯规的规…  相似文献   

4.
造打密贴球     
2004年《门球竞赛规则》中第十五条规定:"如果击球前自球已与他球接触,只需击打自球,撞击有效。"依据这条规定,在比赛中就可以造打密贴球,用这种办法来完成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根据门球运动"分秒必争"、"一杆定乾坤"的特点,裁判的临场执裁可能会引发纠纷情况,笔者就门球裁判应具备的条件,与门球人共同探讨。一、具备深入学习的精神作为一名门球裁判员,必须念好一本经,这就是《门球竞赛规则》,裁判对技术性章节一定要深入学习,做到条款明、概念清。例如:重复撞击——在续击中,再次撞击被闪击过的球,则构成重复撞击犯规。对这一规定,要熟知会用。再如被闪击的球碰到门柱后,弹回与自球密贴,就判犯规,将自球拿出界。如反弹后自他球间有间隙,就要按闪击成功判定。这一事例说明,要理解概念,利用概念处理出现的情况。学习时《规则》与《裁判法》要相互贯通,一般来讲,《规则》是对概念的理解,《裁判法》是对赛中情况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关于闪击球的姿势与基本打法,不再赘述,本文重点谈闪击方式与应用技术。一、闪击方式1、正放正打:自球、他球球心连线与踩球脚垂直,槌头中心线与击球方向线重合,这是常用的闪击打法,如闪送球过门、闪带球、闪撞柱、闪送位等多数是用正放正打法。2、正放斜打:自他球中心连线与踩球脚垂直,槌头中心线明显与瞄准方向线有角度。这种方法多用于躲开障碍物(门柱、终点柱、他球),闪送己方球过门、撞柱或闪带对方边线球等,如在自球近处瞄准方向线上另一他球,用正打方法容易使槌头触及该球造成触球犯规,采用斜打较好,能避免触球犯规。只要将被闪击的…  相似文献   

7.
在门球活动中,常遇到两球相贴情况,可惜,对贴球利用的较少,而有意识的造贴球更少见。根据2004《门球竞赛规则》规定:“如果击球前自球已与他球接触,只需击打自球,撞击有效”, 即击自球离开就算撞击。基此,当两球相贴时,可打出以下三方面实效: 1、直接击自球过门成双杆球。当击向前方为球门,且两球心连线与击向之间的夹角α等于或稍大于90度时, 就可直接击自球过门获得双杆球。若α角小于90度时,则击球时就可能成为侧撞击,而使自球偏离击向,可调整瞄准点,打成过门双杆球,见图。这是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2、击自球撞击另一他球打成双杆  相似文献   

8.
在闪击时,击球员已将他球贴放于脚踩自球的一侧,但尚未击球。这时由于击球员扭动踩球的脚、使他球离开脚下自球超出10厘米。这时裁判员应如何判罚?  相似文献   

9.
<正> 二、关于罚则方面的变化 (一)掷界外球的队员,脚可以踩界线,但脚不得踩过界线。球场上所有的线宽均为5厘米。场地的丈量从界线的内沿量起。因此,队员在掷界外球时,脚可以踩在端线或边线上,但不得踩过线,否则,应判违例。改变了旧规则中队员掷界外球时脚踩线即为违例的规定。 (二)控制球的队员在前场,不得使球回后场。在执行这条这新规则时,应明确和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取消了旧规则中圈跳球的特殊规定。即在前场的队员直接从中圈跳球中接到球,不许把球传给后场的同队队员;不许前场队员从中  相似文献   

10.
闪击过程可以归纳为一个始终、三个阶段、六个步骤。裁判员对这几个要点能清楚了解、掌握了,就能按规则正确处理场上情况。一个始终是要明确一次闪击过程的开始和结束。在撞击后自他球在场内均停稳后即为闪击开始,击球后踩球脚离开自球时闪击结束。这里要注意的是“均停稳”三字。在有任意一个球未停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的《门球竞赛规则、裁判法》的规定,本文想就球与球、球与门柱(终点柱)密贴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不妥之处,请球友们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12.
初学《2004规则》,我和有的同志一样,对规则中规定的“如果一个无效移动的球碰撞了有效移动的球,则该球移动有效”不甚理解。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样处置,比赛双方才会都满意呢?通过试设各种处理方法,归纳、分析、比较,解开了心中疙瘩,感悟出规定的合理性。试想三种处置办法:其一、重新击打。就是如果一个无效移动的球碰撞了有效移动的球,则击球无效,重新击打。如果这样处置的话,就是否定了击球员的正当击球行为,那么规则必须增加大量的篇幅,对否定击球员正当击球行为的各种情况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处置。情况多多,操作复杂,因不常见的情况而人…  相似文献   

13.
M“04规则”规定:击球员球槌触及球门或终点柱,使与其接触的球产生移动,被移动的球放回原位。这是击球员因非规则允许的原因触及了界内球,被判为触球犯规。这种球与球门、终点柱接触(或靠近),球槌触及门、柱震动引起的球的移动,是间接移动球,但在判罚上为什么不称为“间接移动球犯规”,而称作“触球犯规”呢?主要的原因是球的受力来自“球槌”,而不是来自“击球面”。竞赛规则规定“击球是指击球员用击球面击打自球的行为。”用球槌击打球是违规的行为。当然这里的“球产生移动”亦应看作是球槌借助门、柱等物质间接触球的结果,把它称作“…  相似文献   

14.
现在,门球场上有一种开局战术,命名留贴战术,就是一轮②球留球,待⑩球轻进一门后,轻点自球留在原处(如果不轻点,超时了也是留在原位)。②球仍在同一线路上进一门,适度用力以侵占或贴⑩球,利用规则的"如果击球员自球已与他球接触,只需击打自球,撞击有效"的规定和"进一门球占了他球位置,他球复原位,他球在前,自球密贴他球放"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所谓擦顶球,是指槌头击打自球,使自球从地面跳起来擦击他球顶部而过。落地之后继续直线前进,从而使自球到达预定的目标处,进行攻击对方球的一种特殊球技。要打好擦顶球必须掌握好基本原理和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6.
所谓闪击越顶球,就是通过击打自球而产生的冲震力将扶置于自球斜前上方的他球从空中震出,越过障碍球的一种特殊技术。如图1所示: 闪击越顶球的技术要领闪击越顶球的运作,要手脚并用,技术难度较大。但是只要身体灵便,在实践中细心体会要领,经过勤学苦练,做到程序清楚、动作规范,是完全可以掌握的。闪击越顶球与闪击球的程序大同小异,其操作步骤是:侧站位、踩直角、放他球、横瞄准、击自球;具体方法(仅以右手为主示范)分述如下。 1.侧站位:击球员身体正面应与自球和目标(门或柱)连线相平行。 2.踩直角:用左脚脚趾部位踩住自球中心,并与自球和目标连线相垂直。自球左半部位留作  相似文献   

17.
自、他两球相距比较近,目标在两球的延长线上,用打擦边球的方法难以奏效,可用擦顶球或打跟球的方法。跟球是擦顶球的补充。当自、他两球之间的距离小于30厘米时,打跟球比较有效。一、打跟球的方法要领:打跟球的姿势各不相同,但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瞄准自球、他球和目标的连线,击打自球后上部,自球被地面弹起,撞击他球后上部,使两球一前一后相伴滚向目标。在续击时,完成新的任务。应该注意的是,打跟球应根据自他两球距离的不同,击打自球的部位略有不同。两球距离稍近时,击打自球的部位应略高一些,自球被地面弹起的角度会小一些;两球距离稍远时,击打自球的部位应略低一些,自球被地面弹起的角度会大一些。同时还要根据目标的远近,决定用力  相似文献   

18.
闪击,是指通过击打踩在脚下的自球的冲击力,使他球产生移动的击球。闪击技术是门球两大基本功之一,也是技术难度大、精度要求高、动作环节多的门球技术。下面拟分项略加简述。  相似文献   

19.
问:界外球进场,击出自球后,自球在滚动中,击球员的脚或球槌触及了另一界外球,该怎么判?自他球如何处理?答: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击球员击打界外球入场也好,击打界内球也好,只要球被正当击出后,就应该是有效移动,它所产生的结果也应该是有效的。而随后出现的犯规并不能影响前面有效移动形成的场上局面。所以说,遇到这样的问题,裁判应该把击球员触及的另一界外球恢复原位,而击球员前面击出的界外球进场后停止的位置有效。当然,若进场的界外球碰到了场内球,那就另当别论了,那是要把自球拿到界外的。  相似文献   

20.
问:击自球过二门得分,自球停止时在距球门线1厘米处落位,续击时击球面未击到球打在球门柱上,该怎样判?答:根据《规则》规定:击球面击打球门、终点柱、地面而使球产生的移动,为间接移动球犯规。此例击球面只打在球门柱上,未造成球的移动,应属空打,不犯规。允许在10秒内重新击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