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保证了课堂常规的建立。但体育课中的学习气氛不太活跃,学生总是围着教师转,完全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规定进行练习,上课讲解、练习时,总是排队进行。因此教学效果只看到了大体怎么样,忽视从学生个人特点出发,因材施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校园内外,尤其是乡村学校,总是有很多可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在不违反教育教学规定、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学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与学生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在本栏目的系列文章中,几位教师对部分自然地形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希望广大读者、一线教师可以开发更多、更好的自然资源,丰富体育教学与训练资源,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总是通过对教师语言的感知,调动记忆表象,进行积极思维的。教师一句生动的语言,一种形象的比喻,往往能使学生情绪盎然,兴味横生,丰富想象,活跃思维。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指示的强化作用,对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活跃身心,增强体质,提高教学的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下面谈谈教师在运用语言方面应注意的几方面。一、要控制住语言发出的程序体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把贮存状态的体育信息,通过传导、授业、解惑,使之变成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所以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教学中,课的教学质量,除了受体育教师的知识、教学能力、授课艺术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教师授课心境的影响。心境,心理学解释为“一种带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教师授课总是基于一定的心境之上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不象电脑那样只是单纯的信息输出,而是在传递,输出知识信息的同时,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诸如喜悦、愉快、忧郁筹。这些复杂的心理情感纵横交错,就构成了体育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其能力,这是我们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普遍重视教学的结果而忽视教学的过程,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主动地去学,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养成了不爱思维、不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总是重复同样的错误动作,而学生在对这些错误动作的改正过程中,主要依靠老师或其它同学的帮助才能  相似文献   

6.
体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上体育课,学生没有体育课本。因此,不少学生总是把体育当作无关紧要的科目看待。1984年,我省《中学体育试用课本》出版了,这无论对我们体育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件大好事。它改变了中学没有体育课本的状况。教学有了比较固定的教材和比较统一的教法。教师能更切实地订出教学计划,更系统地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够进一步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能更好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从学生需要出发,教师在教学中起启发、诱导作用。当今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体育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既掌握体育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又培养体育能力,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建立科学的学生观,要对体育教学进行精心策划、实施。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正> 体育教师学点心理学,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体育教育,对于提高体育教育工作的质量,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人只要处于清醒状态,总是发生着许多有规律的心理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看”教师的示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知识是以运动表象和动作概念来实现的。下面我们就对学生掌握运动知识的心理过程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运动表象形成的心理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头脑中运动表象的形成过程,是始于他们的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的综合所形成的。例如学生在学习动作时,总是先以视觉表象领会教师或他人的动作,然后再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发展与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体育教学有效性问题受到了体育教学理论研究者和体育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在综合参考前人关于体育教学有效性问题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问题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论述了在教师充分主导的作用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樊菲 《拳击与格斗》2020,(3):103-103
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以教授体育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巧为主要教学目标,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树立起健康的生活理念。教师在体育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体育课堂变得丰富有趣,让学生热爱体育,愿意参与体育活动。本文简要分析了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探究了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与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相比,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个区别主要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一是学生的因素,二是教学的因素,三是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由于高中体育课不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很多学生对待体育课多少有着慵懒的情绪;教学方面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整个高中体育课程在所有的科目中占据的比重较低,导致田径教学开展总是"提襟见肘";  相似文献   

13.
卢静 《灌篮》2021,(2):69-70
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创新体育学科教学策略,有效进行体育教学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创新策略,教师将其引入体育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活动,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发展学生体育意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形成。  相似文献   

14.
潘静伟  梅竹 《精武》2013,(21):78-79
高校体育教学总体上是以体育课堂为主,非常强调体育课上的教学组织、学生课上纪律,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虽然希望课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总是被统一、规范等要求掩盖。高校游泳课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游泳教师先讲解并示范所学的游泳技术动作,学生进行教师教的游泳技术的模仿练习,教师再进行个别学生的游泳技术的指导纠正,最后老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而游泳教师的讲解往往是把重点放在讲解游泳技术要领,把所要学的游泳技术要领讲得非常仔细,而学生在学习游泳技术之前,一点亲身体验都没有,那么教师的讲解学生就听不明白,游泳教师讲的游泳技术要领对学生来讲就非常陌生,这样的教学根本就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而"先练"就是教之前练,让学生自主练习、合作练习;"后教"就是指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究、互教互学,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点拨、分层施教、个别辅导。如此在整个游泳教学中,游泳教师就成为学生学习游泳技术的伙伴,游泳教学就会使双边教学变成了多边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是达到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一项重要环节。1.现行体育教学及其特点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学计划,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基本  相似文献   

16.
如何正确理解与运用合作学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求诊问题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大力提倡“合作学习”,这肯定是有重要意义的。但许多体育教师都不太清楚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和形式是怎样的?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合作学习?最近,我们在一些体育教学观摩课中看到,做课教师总是让学生相互看看练习,相互提提意见,或是让学生停止练习,凑成一堆说说话,这是不是也叫合作学习?请“体育教改门诊”的专家给讲一下。浙江一体育教师专家解惑您提出的关于合作学习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意义何在?二是,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三是,在体育教学中如…  相似文献   

17.
<正>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主客体关系问题,是体育教学实践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当前学术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笔者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分析的方法对这两个问题谈点认识。一、对教学过程主要矛盾的再认识传统的教学论认为教与学(即教师与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但我认为学生与教材才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其依据有三: 第一,教学的社会特点决定了这一主要矛盾。教学作为文化传递的主要手段,总是以其特有的方式设法使个体的认识尽快达到社会历史的现有水平,以保证社会持续进步。因此,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个体认识和社会历史认识之间的矛盾。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材规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是以教  相似文献   

18.
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新的教学观念,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突出以学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体育教学应遵循“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心理、生理、认知、情感、思想与行为等角度出发,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一、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学习心理、情绪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作为围绕在学生周围的客观存在,它是学生主体性学习和体验的重要物质和精神空间,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能唤醒和激活学生主动…  相似文献   

19.
课堂激励五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常采用如下五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一、语言激励法。即体育教师运用口令和课堂语言的表达来激励学生。体育教师的口令必须准确、清楚、果断、节奏感强。宏亮的口令能使人精神振奋,动作协调整齐,反之,软绵绵、有气无力的口令会把一个队伍喊垮。二、行为激励法。体育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随时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如果教师总是提前到场,学生就不好意思迟到;如果教师总是穿皮鞋上课,学生穿球鞋的就会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参与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目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知情、意、行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它是教师与学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结果。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反映了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程度、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而且也反映了教师教学设计与教法运用的水平。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在新课标实施中,学生的参与度是评价体育课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体育教学诸要素中,教师与学生是最核心的要素,两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所反映的就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这也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