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报刊事业能否成功,正确的办报思想至关重要。我国早期优秀报人邹韬奋的办报要为大众服务,要有创新精神,重视报刊言论以及依靠群众办报等思想及经验对今天的新闻事业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主要论述了邹韬奋先生18年新间生涯中极富独创性的新间评论形式——报刊小言论。章是从小言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内容特点及其写作特色兰方面开展论述的。对其历史发展过程,展示了小言论由改良走上革命的转变垒貌及其历史影响;内容分析提出了其大众立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三个特点;写作特色是从其短小精悍、对话式评论、形象说理、事实论证、平易表达、具有新闻性、述评性及思想辣刻等方面展开论述的。在这三方面的论述过程中贯穿了对韬奋言论思想和创造性的写作方式的评介与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剖析了小言论的历史价值和韬旮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3.
言论是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提出看法、发表议论的一种政论性文体。就一般报刊而言,除了副刊与广告,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新闻和言论。新闻量大,是血肉;言论量小,是灵魂。专业性报刊虽然有它的特殊性,但仍然需要言论,需要言论来引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优秀的编辑家和出版家。他的优秀编辑思想中的服务理念影响和激励着现在的编辑工作者。服务理念是邹韬奋报刊编辑思想的精华,阐述了邹韬奋服务民众、服务大目标的先进思想和具体表现形式,对现今的编辑出版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邹韬奋先生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这些宝贵的思想观点以其与现实的贴近性显示出一个成熟的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工作的真知灼见,尤其是其报刊的读者观,对我国现在的报业仍不无启示,也重新得到越来越多的邹韬奋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邹韬奋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编辑,也是一位杰出的政论家和伟大的爱国者。邹韬奋同志是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光明、走向革命的榜样。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中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新闻出版事业中,斩荆劈棘,服务大众,是我们新闻、编辑、出版工作者的楷模。学习他的光辉业绩和典范人格在今天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强化学术期刊“读者意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著名出版家、编辑家邹韬奋先生在毕生的报刊出版编辑生涯中,始终坚持报刊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的办刊思想。他的以读者为根本服务对象的办刊理念,不仅在抗日救亡的30年代的报刊出版界发挥巨大作用和效果,而且对当今的一切出版媒介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传承价值。尤其是学术期刊要改变一直以来重视作者而轻视读者这一认识上的偏差,将办刊的宗旨转移到为广大读者服务的思想上来。强化学术期刊的"读者意识",使其真正被读者所认可和接受,才能有其久远的生存和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言论是报刊的灵魂。此话确是一语中的,道出了其中要害。言论在报刊中之所以举足轻重,这是由它的独特属性所决定的。一篇好的言论或能对教育方针政策进行导向,或能对一篇报道画龙点晴,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能看清航向,走准航道,客观上能起到某种航标的作用。《上海教育》在办刊50年的历史中,历任领导都非常重视教育言论。50年来,教育言论在《上海  相似文献   

9.
邹韬奋在他一生的新闻出版历程中,始终是和人民站在一起的,以大众的立场作为所办报刊的立场,把自己的文章作为广大民众的喉舌。他把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中心确定为办报刊的宗旨,在报刊的版面,栏目设置上始终以大众为根本出发点,重视读者的需要,发扬服务的精神。在经营方面,邹韬奋仍然以大众为本,维护读者的利益,同时还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为民主进步,为民众赢得抗战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种新闻宣传的大众性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现今我国传媒的发展中也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晚清立宪运动中,从政学渊源、办刊方略和言论主张等角度考察,一向以"在商言商"的经营策略和"不党不私"的言论立场著称的《东方杂志》,实际上一直与康有为、梁启超所代表的海外立宪派保持着密切的人事关联、广泛的言论借鉴和深刻的精神互动。其连结内外、操持公论、推动变革的积极作为,生动揭示了近代报刊传媒在营造公共舆论空间时所表现出的新形式、新特点,彰显了近代报业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时代特色与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1.
邹韬奋的报刊编辑思想主要有:一、主张报刊必须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积极的战斗精神;二、要努力反映大众生活,尽心竭力为社会服务;三、要有通俗性、趣味性和教益性;四、坚持唯质量是取的择稿标准与原则。同时一并论述了韬奋先生极为高尚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2.
李北宏 《上海教育》2007,(2A):22-23
人们常说,言论是报刊的灵魂。此话确是一语中的,道出了其中要害。言论在报刊中之所以举足轻重,这是由它的独特属性所决定的。一篇好的言论或能对教育方针政策进行导向,或能对一篇报道画龙点睛,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能看清航向,走准航道,客观上能起到某种航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在清议观念影响下,报刊论政观念也体现出鲜明的本土化特征,与西方现代言论观念产生重要区别。中国传统清议相关思想资源被应用于阐述报刊论政问题,以强化办报论政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现代报刊论政活动被类比为传统清议行为,在此视野下,报刊论政不再被强调为一种监督政治的现代民主实践,而被描述为契合中国文化语境和政治现实的传播行为。现代报刊言论观念因此被改变了其原质,由此阻滞了国人对现代报刊设施及其运行机理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14.
邹韬奋18编辑生涯中,主编过7种报刊。严谨求精的编辑作风贯穿在他工作的全过程,为我国新闻编辑事业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三、言论要变弱项为强项 既然言论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它是报刊的旗帜,但是,与消息、通讯想比,它往往是有些报刊的弱项,(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当然也有一部分读者有同感,)如何将言论的“弱项”变为“强项”,可能要从二个方面来抓。  相似文献   

16.
邹韬奋一生创办主编过多种报刊并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得益于他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新闻出版业“事业性”与“商业性”的有机统一,培植了独具特色的广告观。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邹韬奋主持《生活》周刊期间,积极开发《生活》资源,实行多元化经营;强调创新,突出刊物个性,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竭诚服务读者与社会,努力塑造"生活"品牌形象;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实现《生活》周刊"事业性"与"商业性"的良性互动。这些高超的经营策略,使《生活》周刊在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发展成为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享誉海内外的杂志。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的出版经营思想体现在对报刊本身的经营、对人才的经营和对市场的经营等方面。探究他的出版经营思想和理念,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健康发展均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荃田 《现代语文》2007,(6):125-125
12年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曾播发过一段画面,山东省莒南县法院负责人面对镜头宣称:"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北京几家报刊就此登载了一些言论、杂文。《法制与新闻》杂志于1995年第5期刊发了《戏说  相似文献   

20.
《生活》周刊是由黄炎培创办、主要由邹韬奋编辑的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份著名杂志。国内有关这份杂志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集中于政治思想史、新闻出版史等方面。与《申报》等报刊的研究相比,现有《生活》周刊研究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相当的差距。未来《生活》周刊的研究应从邹韬奋研究的依附中尽快脱离出来,尽早展开对周刊本身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研究,以确立《生活》周刊研究的独立学术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