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小玉传》是唐传奇名篇.明·胡应麟云:“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采动人之传奇,故传颂弗衰.”(《少室山房笔丛》)长期以来,文学研究界一直认为这篇是虚构衍化的小说之作.但笔者经过考证,确认此篇作品是唐代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其人物事迹具有生活的真实性.试求证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该书今存最早最善之版本。考求《要录》成书时间,判断注文语气,注意引书体例,并利用其它线索,可对该版本搀人引书情况作出甄别,初步查明搀入者有《宋史》等13种书。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荟要》采《通志堂经解》本图书达96种,《四库全书》中同名书的版本项只著录其来源,二者底本是否为同一版本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比勘校对,试图对《四库全书》中同名书的版本情况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4.
半个多年世纪前,鲁迅先生应好友许寿裳先生之请,为他的儿子许世英开列了一个“中国文学入门书目”。这个书目正如许寿裳先生所说:“虽仅寥寥几部,实在是初学文学者的必需翻阅之书,他的说解也简单扼要。”这个书目内容如下:一、计有功(宋人):《唐诗纪事》(四部丛刊本,又有单行本)。二、辛文房(元):《唐才子传》(今有木活字单行本)。三、严可均:《全上古……隋文》(今有石印本,其中零碎不全之文甚多,可不看。)四、丁福保:《全上古……隋诗》(排印本)。五、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可知名人一生中之社会大事,因其书为表格之式也。可惜的是作者所认为历史上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最好参考日本三省堂出版之“模范最新世界年表”)。六、胡应麟(明人):《少室山房笔丛》(广雅书局本,亦有石印本)。七、《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其实是现有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八、《世说新语》刘义庆(晋人清谈之状)。九、《抱朴子外篇》葛洪(内论及晋末社会状态),有单行本。十、《唐摭言》五代王定保(唐文人取科名之状态)。十一、《论衡》王充(内可见汉末之风俗迷信等)。十二、《今世说》王(明末清初之名士习气)。据孙伏园先生说,鲁迅先生这...  相似文献   

5.
“笔记”这类著作,起始于魏晋时代,到了宋代,渐渐繁荣起来。著名的文学家苏轼、陆游等都有笔记文集,沈括的《梦溪笔谈》也产生于宋代。延至明清,进入了笔记文的全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笔记文集,如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郎瑛《七修类稿》、朱国祯《湧幢小品》等;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刘廷玑《在園杂识》、查慎行《人海记》、王应奎《柳南随笔》、赵翼《檐曝杂记》、阮葵生《茶余客话》、平步青《霞外攟屑》、昭梿《啸亭杂录》、梁章钜《归田琐记》、薛福成《庸庵笔记》等。  相似文献   

6.
李卓吾和小说理论中的发愤著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那些重视小说的人,他们抬高小说地位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将小说方之于史书。《水浒传》广泛流传之后,就有不少著名文人先后不约而同地拿它与《史记》相比并。较早的是见于李开先《词谑》中的记载:“崔后渠、熊南沙、唐荆川、王遵崖、陈后岡谓,《水浒传》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接着,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提到,“近一名士,听人说《水浒》,作歌谓奄有丘明、太史之长。”清代平步青在所撰《霞外捃屑》里说,袁中郎谓案头不可少之书有十余种,其中包括《史记》和《水浒传》。李卓吾也有类似的说法。据周暉《金陵琐事》和梁维枢《玉剑尊闻》,李卓吾曾把《水浒传》和《史记》等书同列为宇宙內五大部文章。上述几种说法用词颇多雷同,显示出来的眼光却并不一致。唐顺之、王慎中等人作为唐宋派  相似文献   

7.
蔡玉英 《文教资料》2012,(34):34-37
历来学界对四库全书版本价值褒贬不一,今笔者以阮刻《论语注疏》为底本,与四库本对校,发现阮元《校勘记》中许多已列出诸本异同或标明诸本误、脱、衍、阙之类,在四库本中却不误,又四库本有不少异文与宋椠本、刘氏玉海堂影元贞本相合,此又可补正阮刻之讹脱,并借此重新认识四库本之校勘价值。今笔者就校勘问题稍作举隅,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新妇”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一般是指“新娘子”、“新媳妇”。如:“卫人迎新妇。”(《战国策·卫策》)在《梁书·曹景宗传》中也有这样的文字:“闲置车中,如三日新妇。”但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刘兰芝被“遣归”时,已与焦仲卿结婚“二三年”了,为何还屡屡称她为“新妇”呢?原来,在古代汉语中,“新妇”还有别的指代情况。明朝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中说:“新妇之称,盖六代已然,而唐最为通行。见诸小说稗官家,不可胜举。然主翁姑言,非主新嫁也。”“主翁姑言”,即“公婆称儿媳妇为‘新妇’”。《后汉…  相似文献   

9.
《岭表录异》是晚唐刘恂所著的一部纪录岭南风物的笔记。本文考证其中的三个问题:一是刘恂是否是鄱阳人及其在岭南任上可曾任嗣薛王李知柔的属下;二是在《岭表录异》的版本今只存"聚珍本"和"《四库全书》本",以聚珍本为佳;三是《岭表录异》版本的校勘与辑佚。  相似文献   

10.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为魏晋南北朝时一部重要子书,然是书散亡于明季,今本乃辑自《永乐大典》,断篇残简,辗转众手,错讹颇多。今以知不足斋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百子全书》本等版本;又广泛吸收前人如鲍廷博、朱文藻、吴骞校勘成果;另《金楼子》本文所援据、因袭之旧籍,如《史记》、《汉书》、《淮南子》等,凡有校勘之价值者,并有取资。勘正原文之讹误多处,择其要者列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现存魏了翁文集主要版本凡四种,即宋开庆元年刻本、明嘉靖初锡山安国铜活字本、嘉靖三十年邛州吴凤重刻本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完整性而言,安国本最全;以文字内容而言,宋刻本最精。吴凤刻本、《四库全书》本则恣意妄改,留下了步步陷阱,使用时必须万分谨慎。虽然安国本、吴凤刻本、《四库全书》本在纠正浅显文字错误时可资参考,也并非全无是处,但总体校勘价值有限。民国年间印行的《四部丛刊》初编本,系影印乌程刘氏嘉业堂藏宋开庆元年刻本,而以安国本补缺,虽仍有残缺,错误较多,难言精善,然兼取宋本之精、安本之全,合二为一,珠联璧合,遂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版本。  相似文献   

12.
明末徐渤的学术笔记《笔精》为考据学前驱的一部学术笔记,本文通过分析《笔精》崇祯本与四库本的结构区别,指出受清代目录学发展的影响与清代目录学对杂家的认知缺陷,四库本《笔精》既对原书类目的琐碎繁杂有所改进也造成了新的问题。另外,《笔精》的考据水平虽较之乾嘉考据学有差距,但易学、诗学方面成果斐然,《四库全书总目》对《笔精》的评价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3.
宋刘黻《蒙川遗稿》有三个版本:四卷本两种,即四库全书本和孙诒让校勘本;十卷本一种,即南京图书馆藏的清丁丙跋明抄本。本文考证《蒙川遗稿》的主要内容、三种本子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的优劣,同时在方志中辑得佚文《云门福地记》一篇。  相似文献   

14.
吴师道的师承,并非《四库全书总目》所记载的"少与许谦同师金履祥",而是与许谦亦师亦友,却未师从金履祥,于金氏只是私淑而已。其所编纂的《敬乡录》,版本虽不多,仅有《四库全书》本、《适园丛书》本、《续金华丛书》本及几部清抄本,但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有助于诗文辑佚与史料补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敦煌本、竹简本、今本《文子》的异同 ,并结合有关史籍加以考察 ,认为《文子》一书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 ;三种《文子》版本之间有密切联系 ,敦煌本是竹简本向今本演变的过渡本。  相似文献   

16.
<正>唐传奇是指唐代文言小说,作者大都以传记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传奇"之名,似晚于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发展到后来,传奇才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从》将所分六类小说的第二类定名为"传奇",于是传奇作为唐代小说的通称,便约定俗成地沿用下来了。现存大部分传奇都被搜集在《太平广记》里。任何一朝一代的文学,婚姻、爱情都是最令作家关注的字眼,唐传奇亦如此。唐传奇体  相似文献   

17.
南朝临川王列义庆(403—444)及其手下的著名诗人鲍照、何长瑜等文士们编撰的《世说新语》,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明胡应麟在他的《少室山房笔从》中,誉它为“古今绝唱”。然而,一些文学史著作却说它的内容不外是名上清谈,编撰者们的士族阶级的阶级局限,影响了它的思想性,认为它的思想内容无多可取,艺术表现或有可观。我们认为,对《世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还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玄应《一切经音义》写卷残片散藏于世界各地,前贤于此多有研究。该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残片进行缀合并定名,将吐鲁番本底卷与今玄应《一切经音义》主要版本对勘,阐明了吐鲁番本玄应《一切经音义》的校勘价值和版本价值,纠正了今通行《高丽藏》本和《碛砂藏》本中的一些讹误,简要确定了吐鲁番本写卷在玄应《一切经音义》版本系统中的归属。  相似文献   

19.
吕祖谦《卧游录》流传有内容截然不同的两种版本,对此作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两种版本现难辨真伪。《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纂辑者收一弃一,似乎有所肯定,这种做法会影响人们对吕祖谦学术取向甚至水平的认识。其实,若真出于保留文献的考虑,莫善于将两本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20.
顾怡 《文教资料》2014,(31):41-43
本文以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出版的浙江杭州刻本《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并参考武英殿本《总目》,通过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收版本的存目书的比较研究,找出《总目》清代别集存目提要中存在的书名、卷数、作者及内容方面的讹误和疏漏之处几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