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青 《广东教育》2003,(5):29-30
思维定势的负效应会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歧途或导致呆板思考,严重时会干扰和抑制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措施,启发学生从思维定势的负效应中解脱出来,教育学生克服惰性和一些习惯倾向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思维定势也叫学习定势。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有其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辩证地认识思维定势,努力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断防止和克服它的消极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而且有利于思维水平乃至整个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一、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常常表现为收集信息或处理信息的环节上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进行思考,促…  相似文献   

3.
思维定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它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有其积极的一面 ,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时 ,思维定势同样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应努力克服其消极影响 ,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思维定势是学生数学解题的主要障碍之一。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心理规律为依据,通过正确引导,克服思维定势在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的既定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往往使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常按照一定的习惯方法和思路去分析物质及其变化,去回答或解决有关化学变化的现象及其原因。如果学生能灵活运用这一思维规律,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在学生学习化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思维定势还有消极的一面,表现在思维定势的“惰性”和“功能僵化”,削弱思维的调节作用。不仅妨碍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和发展,而且有时会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面,是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适时的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各种思维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独创性,以响应素质教育、时代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呼唤.一、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可否认,对于处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中学生而言,思维定势有它积极的一面,但若受到定势思维趋向性和专注性的影响,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就会引起它消极的一面.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帮助学生拓宽解题思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7.
思维定势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为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我们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题例,启发、诱导学生用等量代换、假设、转化等思维方法,来开阔思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现举三例加以说明。〔例1〕如右图,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学生的习惯性思路是: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必须知道圆的面积;要求圆的面积,又必须知道圆的半径。由图中可知,圆的半径等于正方形边长的一半,可是,题中只告诉了正方形面积,而没有告诉正方形的边长,怎样能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呢,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用这种思路是无法解答的。在学生思维受阴、一筹莫展的时候,教师可引导他们改变思路,直接用正方形的面积替代“边长×边长”,即进行“等量代换”,问题便化难为易了:因为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相似文献   

8.
<正>思维定势就是过去的思维对当前思维的影响,它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来解题,但有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妨碍思路的打开.那么,如何突破思维定势的负效应,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笔者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一、渗透数学思想,突破思维定势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教材中数学内容的安排是螺旋上升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9.
经过近2年的高中学习,同学们对一些题型形成了一定的固定套路,也就形成了定势思维.这种思维定势在学习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给学生提供现成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同时定势思维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它使思路愈来愈趋向于程式化、模式化,以致于一道题的条件稍加改变,学生就束手元策,无计可施,思维陷入困境.如何突破这一呆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多向思维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庞群 《中学理科》2007,(10):54-55
一个新的发现、发明或创造,都是对传统观念、方法的一种突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会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惰性,而难于接受其他的新思想,为了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本文探讨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反思维定势训练的一些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意识打破限制思想的框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思维产生倾向性影响,它对学习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待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我们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慎重处理。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发挥思维定势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思维定势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本文就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谈一点体会。一、及时改变题中的数量关系,防止受例题的影响,造成解题时套框框。在应用题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巩固当堂课所学的内容,要求学习机械重复地练习与例题相仿的题目,这就会造成学生解题时忽视分析数量关系,而产生照葫芦画瓢的现象。例如,五年级数学课本第七册第76页的例3、例4,是两道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如果在教学时,分别教学了例3、例4后,又只要求分别练习与例3、例4相仿的练习题,那么学生在解题思路上就产生了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对于理解、巩固这两种形式的求平均数题目的解法有好处,但当题目结构及数量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如何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辉 《考试》2007,(11)
思维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容易影响人对刺激情境以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反应,其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定势同样有诸多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影响。本文主要谈一谈怎样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一、在问句中考查动词的用法,先将其变为陈述句,再根据动词的用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不一致或相悖时,定势往往形成负迁移,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活跃的数学认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整体,厘清关键,让认知聚焦知识的核心,是引领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形成的负迁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思维定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倾向性思维,它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时,思维定势同样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使学习效率倍增;克服其消极影响,避免滥用旧有经验框架去套各种新的学习材料,使概念错位、问题曲解、思维陷入僵化状态。  相似文献   

18.
思维定势是人们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在思维中按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它表现的是人们的思维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总是带着思维定势往下进行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时时确认学生的思维定势并明确思维定势的作用,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9.
学习过程中,应用知识技能时的一定心理准备状态,称之为思维定势.在数学学习过程表现为一种思维的趋向性,即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思考问题.1正确对待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平时教学中的以旧引新、类比推理、联想推广等都归...  相似文献   

20.
思维定势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当化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出现惰性和功能僵化现象时,表明受其消极影响。欲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发挥他们的才能和禀赋,需不断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下面笔者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