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从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入手,逐步摸索出一种以“自学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其主要程式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分段自学;精读课文,重点自学;熟读课文,归纳自学,以学生的自学贯穿教学始终。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是让学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探索出一种"以自学为主"的课堂结构,其过程为初读课文整体自学--细读课文分段自学--精读课文重点自学--熟读课文整体自学,学生的自学贯穿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古井》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虽短,却集境、情、理于一体,是一篇感情真挚、意境优美、哲理深刻的课文。教学时可分四步进行。一、初读感知教学时可设计几个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2.文中写了古井的哪些事?3.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联系得比较紧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通过检查初读情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初读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校学习要获得的一种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在初读教学中,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引导学生从了解全文内容入手,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整体印象,把握文章构架,理解字词,为细读课文打好基础。可根据文体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在读前提出明确的初读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不能过于仓促,要关注全体学生,不能流于形式,要认真地检查落实。  相似文献   

5.
初读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校学习要获得的一种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在初读教学中,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引导学生从了解全文内容入手,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整体印象,把握文章构架,理解字词,为细读课文打好基础。可根据文体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在读前提出明确的初读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不能过于仓促,要关注全体学生,不能流于形式,要认真地检查落实。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读懂一篇课文,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如何教会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使之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一、初读课文,整体认识拿到课文,先把全文初读一遍,任务是勾画生字、生词以及不懂的地方,结合课题,大致了解一下课文写的是什么。这是对课文初步的整体认识。如学生自学《桂林山水》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该文时 ,以读为本 ,牢牢抓住“初、细、精、熟”四个环节 ,使学生从读入手细品悟 ,引发思考。一、初读铺“面” ,形成表象先通过提问式谈话审题激趣 ,导入新课 :“同学们 ,古井是古时候遗留下来的一口极普通的井 ,文章以此为题 ,可见古井的平凡之中一定有其不平常之处 ,这不平常体现在哪儿呢?学完课文 ,我们就知道了。”这样设置悬念 ,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 ,播放课文录音 ,让学生边听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并利用字典等工具书 ,掌握这些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然后 ,让学生初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最后 ,让学生用一两句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西湖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学生早有耳闻,而《西湖》这篇课文,用优美简洁的语言为学生铺设了一条通向西湖的心灵之路。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立足教材,放眼西湖,创设西湖文化背景,让学生、文本、风景、文化有机融合。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领略美1.扎实初读,感知语言。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两点。第一、要让学生充分熟悉语言。本课一共有23个生字,在初读课文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感知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层层叠叠、放眼远眺、心旷神怡、典雅等。第二、把检查指导初读课文和学生整体感知领略…  相似文献   

9.
如何帮助学生认定学习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帮助学生认定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举措。就说教学初始阶段帮助学生认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主要依据是课文,如果没有对课文的初步把握,就不可能制定出实际的学习目标,学生只有初读了课文,才有可能去认定学习目标。在一般情况下,初读课文采用的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自学这种形式,学生认定学习目标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初读、自学的过程。在教学的初始环节,要求学生认定学  相似文献   

10.
《精彩的马戏》记叙了妈妈带我看一场精彩的马戏的经过。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学会阅读相似结构段的读书方法并初步认识意义相关的几个自然段可合并为一个大段。为此,提出下述几点教学建议。1.初读课文,总体感知2.精讲一段,教给方法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都是结构相似、写法相同、意义相近的自然段。所以教师可采用精讲一段,启发学生自学其他段的方法进行。①让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段有几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围绕“激发自主精神 ,培养自学能力”的主题 ,进行了“三读批注式教学法”的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三读” ,是指初读感知、精读引思、品读感悟。它包蕴了多读的内涵 ,贯穿了以读引思、以思求读、以读感悟的全过程。所谓“批注” ,就是让学生用铅笔 ,以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勾出、圈住认为有疑难、有感悟的内容。学生在“三读”中 ,尝试运用批注的方法 ,自学自悟课文 ,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一、初读感知“初读感知”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 ,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 ,它是局部学习的基础。初读…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中的讲读教学,是学生获得语文基本功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它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对小学中高年级讲读课文教学的课堂结构形式进行了探索。通过几年来的反复实践和验证,初步摸索出了“自学——精讲——练习”的三步结构式。一、自学自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大体把握课文,为教师的精讲作好铺垫。在指导学生自学时,我们根据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步骤。中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是段的训练,它要求学生从  相似文献   

13.
为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我们采用了“整体——部分——整体”的读书方法.即先从文章的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再通过具体的词句段教学深入理解,最后回到课文的整体中理解文章的中心. 第一步,从整体入手,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如教学《江姐》一课,首先,我们要求学生通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并理出文章的层次.通过初读,学生了解了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江竹筠烈士在残酷的环境中,对敌斗争英勇无畏;在敌人的酷刑威逼下严守党的秘密.结构是先写“提审”,然后插叙“被捕”,最后又按顺序写“受审”和“慰问”.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新教材要求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优化 ,跟上时代的步伐 ,体现新教材的思想理念 ,在课堂教学上体现以指导学生自己会读书为终极目标 ,进行全面训练。一、初读课文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1.让学生听读课文 (教师范读 )、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初步理解题目的含义如学习《向沙漠进军》一课 ,从题目入手 ,抓住“进军”二字 ,可以初步了解课文是围绕这二字写“为什么、怎么样”向沙漠进军的问题 ,这样使学生很快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2 .让学生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我们设计了“初读——练读——熟读”的教学流程。在教学中运用效果较好。下面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谈谈具体做法:一、初读: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时,主要是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充分的感知。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们从课题入手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题目中哪个词是重点词?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们是怎样找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想一想,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层次。  相似文献   

16.
整体感知,是初读课文阶段的举足轻重的一大教学任务,一般应主要关注如下几个层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课文的脉络结构;形成对课文的初步感受。有效的整体感知,是学生初次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在文本内容、文本情感、文本形式等方面获得的初步的、整体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学生继续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基点,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初读、钻研文本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过程、教法设计根据课文所写的故事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而且课文兼有描写生动 ,感情丰富的特点 ,拟采用“情境教学法” ,课堂教学结构分六个层次两课时完成。1 预备层。布置学生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 ,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自己认为最生动感人的地方画记号 ,思考“课后练习” ,互相交流初读心得。2 感知层。通过看录像 ,观察插图 ,听老师范读 ,自己朗读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写作顺序 ,并分段 ,对全文内容及结构有初步了解。3 理解层。这是教学重点内容。教师提出一组阅读提示 ,使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吸收作者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洪岳 《现代语文》2006,(9):42-42
小学语文教学中“初读课文”,一般都是列在上课伊始,旨在疏通文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通课文,此为其一。其二,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有总体感觉——大致读懂课文。而实际教学中,上课伊始,学生刚刚从课外走入课堂,注意的转移并没有这么快,注意力没有全部转移到课堂之上,再加上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往往出现学生讨厌“初读课文”,不认真“初读课文”的现象,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往往打个折扣。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现结合《麻雀》一文谈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一、初读课文,总体感知《麻雀》一文所写的是小事情,情节也较简单,是一篇典型的按事情发展顺序组织材料的文章.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本着“整——分——整”的原则,指导学生初读课文.首先从题目入手,帮助学生明确《麻雀》一文是以什么为主线的.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总体的印象,为深入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秦皇岛市昌黎师范附小的张学友老师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他把阅读教学分为4个步骤:(1)感知性初读——通读课文,讲解生字生词;(2)理解性导读——分析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3)理解后的赏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